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变化与淋巴瘤患者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敏 符才波 +2 位作者 陈瑜 王娇 陶石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0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变化对淋巴瘤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淋巴瘤患者89例作为淋巴瘤组,根据肿瘤...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变化对淋巴瘤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淋巴瘤患者89例作为淋巴瘤组,根据肿瘤临床分期分为Ⅰ~Ⅱ期亚组54例和Ⅲ~Ⅳ期亚组35例;随访1~3年,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亚组63例和死亡亚组26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身体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淋巴瘤组患者在入院后、最后一次随访日采集空腹静脉血,对照组在体检日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A125和CEA含量,采用速率法测定LDH含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β_2-MG含量。观察比较不同临床分期亚组患者入组时和对照组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观察不同预后亚组患者入组时与最后一次随访时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变化。结果Ⅰ~Ⅱ期亚组、Ⅲ~Ⅳ期亚组及对照组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Ⅰ~Ⅱ期、Ⅲ~Ⅳ期亚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Ⅲ~Ⅳ期亚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亦均高于Ⅰ~Ⅱ期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存活亚组患者随访终点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均较入组时有所改善(P <0. 05);死亡亚组患者随访终点与入组时比较,除LDH无明显变化外,余均恶化(P <0. 05)。存活亚组患者随访终点时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均低于死亡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可作为淋巴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癌胚抗原 抗原 肿瘤 L-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临床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针灸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合并肠梗阻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胡茂飞 张波 +5 位作者 符才波 高新春 刘庆 刘智龙 杨洁 裘年存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7期585-588,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体重指数26.67kg/m2,因主诉“体检发现胃壁增厚2d”门诊拟“胃窦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形成:恶性问质瘤?”收入院(图1A)。于2016年7月3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 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体重指数26.67kg/m2,因主诉“体检发现胃壁增厚2d”门诊拟“胃窦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形成:恶性问质瘤?”收入院(图1A)。于2016年7月3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残胃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D:淋巴清除(术后病理确诊为Ⅲ期胃腺癌)。术后胃管引流量每天在100mL以上,最多达900mL。术后第5天出现排气、排便(带微量黏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针灸 胃大部切除术 胃瘫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TX与TPTX+AT治疗CKD患者SHPT预后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胡茂飞 林惠 +7 位作者 高新春 符才波 刘庆 刘智龙 杨洁 康忠晶 王春喜 裘年存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0期783-790,共8页
目的:对比全甲状旁腺切除术(TPTX)与全甲状旁腺切除术+自体移植术(TPTX+AT)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长期预后。方法:检索Cochrane、EMBASE、Medline、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对比TPTX与TPTX+AT治疗... 目的:对比全甲状旁腺切除术(TPTX)与全甲状旁腺切除术+自体移植术(TPTX+AT)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长期预后。方法:检索Cochrane、EMBASE、Medline、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对比TPTX与TPTX+AT治疗CKD患者SHPT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文献质量评价工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Meta分析通过RevMan 5.1.0软件进行。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总样本量1283例,TPTX组539例,TPTX+AT组744例。NOS评分为5~9颗星。与TPTX+AT相比较,采用TPTX治疗SHPT有着更低的复发率(OR=0.20;95%CI:0.11~0.38;P <0.01)、持续性SHPT率(OR=0.18;95%CI:0.10~0.33;P <0.01)、再手术率(OR=0.17;95%CI:0.06~0.54;P=0.002)、手术时间(WMD=-17.30;95%CI:-30.53~-4.06;P <0.05),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更高(OR=2.97;95%CI:1.09~8.08;P=0.01)。而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SHPT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钙剂或维生素D使用率以及住院时间上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术后复发率、再手术率和手术时间方面,TPTX对CKD患者SHPT的治疗优于TPTX+AT,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则高于TPTX+AT,长期疗效仍需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慢性肾脏病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