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案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3
1
作者 符仕宝 方茜茜 +3 位作者 何书明 肖劲逐 张善斌 车宪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127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接受不同的尿流改道方案,将患者分为原位回肠膀胱术组58例,Bricker膀胱术组33例,...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127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接受不同的尿流改道方案,将患者分为原位回肠膀胱术组58例,Bricker膀胱术组3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36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肿瘤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原位回肠膀胱术组长于其他两组,Bricker膀胱术组长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原位回肠膀胱术组多于其他两组,Bricker膀胱术组多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肠功能恢复时间,原位回肠膀胱术组与Bricker膀胱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位回肠膀胱术组的远期并发症总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位回肠膀胱术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回肠膀胱术无需外接装置,更接近生理排尿特征,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适应不宜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应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术 生活质量 膀胱切除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