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业型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理论之核与实践之维
1
作者 端木燕萍 任华卿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0,共5页
新时代,部分创业型大学生过度关注功利与竞争,缺乏友善。培育创业活动所蕴含的友善价值,大学教育需要不断强化目的、方法和效果之间的同一性。现行友善观教育体系存在着对外在利益和内在利益关系定位不清晰、教学方式不适用及学生之间... 新时代,部分创业型大学生过度关注功利与竞争,缺乏友善。培育创业活动所蕴含的友善价值,大学教育需要不断强化目的、方法和效果之间的同一性。现行友善观教育体系存在着对外在利益和内在利益关系定位不清晰、教学方式不适用及学生之间欠缺“有机团结”形态的发展动力等问题。一个具有合理性的创业型大学生友善观培育体系,应当实现不同资源、政策与行动的和合共生,进而保证创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创业型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生 友善观 友善观培育 创业导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嵌入:智慧治理背景下返乡青年嵌入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被引量:8
2
作者 端木燕萍 章荣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返乡青年在推进乡村智慧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现实中,返乡青年在嵌入乡村治理中面临着边缘化、空转等困境,仅仅是空间嵌入乡村治理。除强化组织建设、形塑与重构返乡青年价值观等多种解决方案以外,互动仪式理论为破解返乡青年嵌入... 返乡青年在推进乡村智慧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现实中,返乡青年在嵌入乡村治理中面临着边缘化、空转等困境,仅仅是空间嵌入乡村治理。除强化组织建设、形塑与重构返乡青年价值观等多种解决方案以外,互动仪式理论为破解返乡青年嵌入乡村治理困境提供了新路径。在多领域一体化的广域性互动空间中,返乡青年可发挥内生性主体和外生性主体的双重优势,并借助技术赋能创新注意力资源,突出共同关注点,从而强化与多元乡村治理主体的互动交往,厚积情感能量,获取多元治理主体的智慧信任,进而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仪式链,有效实现参与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党组织要强化返乡青年的“现代性使者”使命,促使他们从“半城半乡”向“伴城伴乡”转向;返乡青年则应积极参与乡村整体性治理空间构建,提高与其他治理主体的相互关注度,构建起与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情感纽带,缓解不同诉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治理 乡村治理 返乡青年 互动仪式 情感嵌入 智慧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观在乡村社会互动性政治仪式中的塑造 被引量:1
3
作者 端木燕萍 章荣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8,共10页
目前乡村社会民主恳谈会、议事会等已经成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平等性的基层协商治理形式。它们既属于基层治理的创新性发展,也与互动性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契合性。以互动性政治仪式重新解读乡村社会协商... 目前乡村社会民主恳谈会、议事会等已经成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平等性的基层协商治理形式。它们既属于基层治理的创新性发展,也与互动性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契合性。以互动性政治仪式重新解读乡村社会协商民主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仪式强化参与人员协商民主知识、协商民主能力和协商民主意识的内在机理和实践依据,有助于寻找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众协商民主观的有效路径,进而指引基层协商民主机制继续向前发展。不过,在长达20多年的仪式链中,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缺位、乡村社会空心化、技术植入不足等主客观因素,从而在直接与间接意义上导致仪式前、仪式中和仪式后出现了诸多问题,包括行政力量越位,仪式主持人难以把握仪式过程中三种互动结构的有效运转,其他仪式参与人员也产生消极反应等,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完善“政党在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互动性政治仪式 协商民主观 “政党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