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收敛和放纵——论胡适与“意象诗派”之关系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童炜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
文摘
五四前夕,胡适尚未自美国返回中国的时候,怀里已经揣着一份雄心勃勃的全面“改良”中国现有文学的计划,简约地说,就是所谓“八不”,即新文学必须从八个方面同旧文学迥然有别,或者换句话说,有八条旧文学不以为病而新文学必须遵守的禁忌。为了以后讨论的方便,先把八条列在下面:1.不做“
-
关键词
意象派
意象诗派
胡适
中国诗
意象叠加
庞德
意象并置
“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
浪漫主义精神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学衡》与白璧德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童煒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4-49,共6页
-
文摘
除了极端的“国粹家”,五四时期各式各样的文学团体或文学思潮,大多拥有自己的“外国先生”,有自己的外来精神源流:《新青年》宣传“易卜生主义”,文学研究会则推重左拉和托尔斯泰,创造社又偏爱德法浪漫主义,……王尔德,波特莱尔和尼采也找到了各自的信奉者。这正是新旧嬗迁。
-
关键词
人文主义者
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
自然主义
文学思潮
托尔斯泰
社会变革
王尔德
现实主义文学
信奉者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原始诗歌的若干特征
- 3
-
-
作者
童炜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1-77,共7页
-
文摘
讨论原始诗歌是相当困难的,难处在于:当人类已发展进化到如此文明的阶段,到哪里再能找到所谓的“原始”诗歌呢?以西方而言,即使从十八世纪人们开始对古代艺术作认真的研究说起,要窥探茫茫远古的祖先们从内心深处吟出的诗歌的真实模样、也好像已经太迟了。考古学的发现到是不少,人迹罕至的山崖洞穴中见到了远古的绘画,真正的“原始”艺术;工艺品、古建筑、雕刻,也时有发掘。然而,当录音机还未发明的时候。
-
关键词
原始诗歌
《诗经》
中国诗歌
艺术的起源
原始性
“兴”
抒情诗
格罗塞
舞蹈
文学起源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胡适的“儒学”观——“胡适与东西方文化”之二
- 4
-
-
作者
童炜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15-119,共5页
-
文摘
关于孔子学说的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在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斗争中扮演的确切角色和所起作用,它和它以前的社会、哲学思想的沿革变迁关系等问题,仍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和疑问。 五四前夕回国的胡适,恰好遇上否定一切权威的社会大运动。
-
关键词
胡适
东西方文化
孔子之儒
犹太民族
殷遗民
儒学
《周易》
《圣经》
犹太人
《中国哲学史大纲》
-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文学比较和比较文学——“胡适与东西方文化”之一
- 5
-
-
作者
童炜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9-85,共7页
-
文摘
在“五四”时期以及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胡适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所涉猎的领域,有思想史、文学史、宗教史,早期并致力于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运用。本文试图指出,他也可称得上是中国最早明确提出“比较的文学研究”的概念,并身体力行用比较的眼光和方法,对中外文学现象作了探究的学者,以往的比较文学论著,似乎对此注意不够。
-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胡适
中国文学
文学比较
东西方文化
短篇小说
西方文学
印度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
莎士比亚
-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