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外展肌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徐远
端木群立
+6 位作者
杨明
林杭
何荐
何俊
童永骏
赵正旭
郝毅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关节囊入路和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外展肌力及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共施行全髋置换术149例,随访130例,分为改良Gibson前外侧切口的前关节囊入路(A组)65例和常规Gibson后外...
目的 :探讨前关节囊入路和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外展肌力及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共施行全髋置换术149例,随访130例,分为改良Gibson前外侧切口的前关节囊入路(A组)65例和常规Gibson后外侧切口的后关节囊入路(B组)65例。A组男26例,女39例;年龄(72.5±8.3)岁;体重指数(24.7±3.7)kg/m^2;健侧外展肌力(1.08±0.49)N·m/kg。B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71.6±7.1)岁;体重指数(25.5±3.9)kg/m^2;健侧外展肌力(1.05±0.51)N·m/kg。另外招募60名60~80岁志愿者作为年龄相关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73.1±7.5)岁;体重指数(24.2±3.8)kg/m^2;股外侧肌力(1.17±0.53)N·m/kg。A组、B组及年龄相关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及健侧外展肌力(骨折患者采取健侧测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术后第1、2、3、6、12个月术髋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活动角度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手术路径进行解剖学比较,并对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度及功能的恢复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2、3、6、12个月股外侧肌肌力A组分别为(0.53±0.13)、(0.66±0.21)、(0.85±0.15)、(0.95±0.19)、(1.03±0.13)N·m/kg,B组分别为(0.46±0.14)、(0.57±0.18)、(0.78±0.12)、(0.85±0.18)、(0.98±0.14)N·m/kg,术后前6个月A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优于B组,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3、6、12个月髋关节外展角度A组分别为(25.35±4.31)°、(36.53±5.13)°、(48.07±1.62)°、(61.53±1.77)°、(68.62±3.16)°,B组分别为(23.47±2.41)°、(33.42±4.23)°、(46.64±2.51)°、(60.96±1.75)°、(67.47±4.36)°,前3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外展角度大于B组。术后1、2、3、6、12个月Harris评分,A组分别为72.23±2.57、79.36±3.91、84.75±3.17、88.63±2.16和95.21±1.37,B组分别为71.58±3.62、78.96±2.21、83.97±3.57、87.92±2.94和94.83±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手术入路肌肉累及和损伤少于B组,尤其是外展肌的损伤少于B组。结论:两种关节囊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前关节囊入路术中对外展肌的手术干扰更少,术后早期外展肌肌力和外展活动度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髋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外展肌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徐远
端木群立
杨明
林杭
何荐
何俊
童永骏
赵正旭
郝毅
机构
浙江医院骨科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前关节囊入路和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外展肌力及外展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共施行全髋置换术149例,随访130例,分为改良Gibson前外侧切口的前关节囊入路(A组)65例和常规Gibson后外侧切口的后关节囊入路(B组)65例。A组男26例,女39例;年龄(72.5±8.3)岁;体重指数(24.7±3.7)kg/m^2;健侧外展肌力(1.08±0.49)N·m/kg。B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71.6±7.1)岁;体重指数(25.5±3.9)kg/m^2;健侧外展肌力(1.05±0.51)N·m/kg。另外招募60名60~80岁志愿者作为年龄相关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73.1±7.5)岁;体重指数(24.2±3.8)kg/m^2;股外侧肌力(1.17±0.53)N·m/kg。A组、B组及年龄相关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及健侧外展肌力(骨折患者采取健侧测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术后第1、2、3、6、12个月术髋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活动角度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手术路径进行解剖学比较,并对股外侧肌肌力、髋关节外展度及功能的恢复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2、3、6、12个月股外侧肌肌力A组分别为(0.53±0.13)、(0.66±0.21)、(0.85±0.15)、(0.95±0.19)、(1.03±0.13)N·m/kg,B组分别为(0.46±0.14)、(0.57±0.18)、(0.78±0.12)、(0.85±0.18)、(0.98±0.14)N·m/kg,术后前6个月A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优于B组,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外侧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3、6、12个月髋关节外展角度A组分别为(25.35±4.31)°、(36.53±5.13)°、(48.07±1.62)°、(61.53±1.77)°、(68.62±3.16)°,B组分别为(23.47±2.41)°、(33.42±4.23)°、(46.64±2.51)°、(60.96±1.75)°、(67.47±4.36)°,前3个月A组患者髋关节外展角度大于B组。术后1、2、3、6、12个月Harris评分,A组分别为72.23±2.57、79.36±3.91、84.75±3.17、88.63±2.16和95.21±1.37,B组分别为71.58±3.62、78.96±2.21、83.97±3.57、87.92±2.94和94.83±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手术入路肌肉累及和损伤少于B组,尤其是外展肌的损伤少于B组。结论:两种关节囊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Gibson切口前关节囊入路术中对外展肌的手术干扰更少,术后早期外展肌肌力和外展活动度恢复更快。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髋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Keywords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hip
Hip joint
Case control studies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后关节囊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外展肌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徐远
端木群立
杨明
林杭
何荐
何俊
童永骏
赵正旭
郝毅
《中国骨伤》
CAS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