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区隧道溶洞处理距离的实例分析
1
作者 胡文艺 章邦超 +4 位作者 程学昌 蔡才武 李豪逸 周文皎 林沛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1,共6页
岩溶区隧道的建设与运营因溶洞的存在而面临安全问题,为控制工程风险,通常要对距离隧道一定范围内的溶洞进行处理。DBJ/T 15-136—2018《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规定“开挖面水平3 m、深度方向5 m范围内溶洞需处理”。该规定虽... 岩溶区隧道的建设与运营因溶洞的存在而面临安全问题,为控制工程风险,通常要对距离隧道一定范围内的溶洞进行处理。DBJ/T 15-136—2018《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规定“开挖面水平3 m、深度方向5 m范围内溶洞需处理”。该规定虽简便,但未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洞穴特征、隧道设计、运营条件等复杂因素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节理裂隙与溶洞分布特征对围岩位移与稳定性的影响,明确了关键影响参数并给出了计算方法。结合广花城际广州东站—花都天贵站区间铁路典型岩溶段隧道工程,开展了溶洞处理前后围岩位移与应力响应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行规范处理范围存在评估偏差,部分处理范围内的溶洞改善效果有限。建议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和溶洞特性来灵活确定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溶洞 地质环境 安全距离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区段新建地铁线路盾构法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路关键施工技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章邦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136,共5页
近年来,新建地铁线路盾构法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广州地区常见的上软下硬地层,以广州地铁22号线盾构法下穿既有3号线工程为例分析关键施工技术。将水平定向钻施工、超前预支护、预加固等传统方法与盾构法施工相结合... 近年来,新建地铁线路盾构法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广州地区常见的上软下硬地层,以广州地铁22号线盾构法下穿既有3号线工程为例分析关键施工技术。将水平定向钻施工、超前预支护、预加固等传统方法与盾构法施工相结合,形成了地面水平定向钻孔注浆、盾构机超前注浆孔注浆、洞内深孔跟踪注浆等加固方法,并结合工程经验和理论计算设定了最优施工参数和自动化监测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采用的加固方法严格控制了既有线路变形和位移,确保了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也降低了新建线路施工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法 上软下硬地层 沉降控制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宾汉姆流体的土压平衡盾构螺旋输送机排土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骆展鹏 钟小春 +2 位作者 周智 云强 章邦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6-832,共7页
为确保土压平衡盾构掘进过程中有效控制排土量,须考虑螺旋输送机构造特征和渣土性质对其影响。将改良后流塑性状态的渣土假设为宾汉姆流体,并基于螺旋输送机构造沿其螺旋排土方向展开成一长条形的长方体排土模型的基础上推导盾构螺旋输... 为确保土压平衡盾构掘进过程中有效控制排土量,须考虑螺旋输送机构造特征和渣土性质对其影响。将改良后流塑性状态的渣土假设为宾汉姆流体,并基于螺旋输送机构造沿其螺旋排土方向展开成一长条形的长方体排土模型的基础上推导盾构螺旋输送机的理论排土量计算公式。通过对排土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1)排土量受开挖面支护压力、渣土的初始剪切屈服应力影响较大,而受渣土的塑性黏度影响较小;2)随着隧道埋深和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增加,改良渣土的流塑性降低。将该理论成果应用于指导广州地铁21号线浅覆土全断面砂土地层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中的渣土改良,开挖面支护压力保持了稳定,地表沉降控制为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盾构 宾汉姆流体 流塑性 螺旋输送机 排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