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青 王煌平 +3 位作者 孔庆波 章赞德 栗方亮 罗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7-1736,共10页
【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 【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芥菜>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0.29~2.07 mg/kg)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Se0.98> Se0.58>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7.25~289μg/kg)>芥菜(1.22~14.9μg/kg)>菠菜(0.73~6.30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菜硒含量不但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而且与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蔬菜种类和土壤硒含量均影响蔬菜硒的吸收、转化和富集。三种蔬菜对土壤硒的敏感性以芥菜最强。蔬菜硒含量和可食用部位有机硒的转化率均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总硒含量和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富硒能力为大蒜>芥菜>菠菜,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蒜和芥菜硒含量易达到富硒蔬菜标准,而菠菜未显示出富硒能力。因此,虽然土壤硒含量高影响了大蒜和芥菜的生长,但大蒜和芥菜具有较强的将硒转移到可食部位的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富硒土壤 吸收 转化 有机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提高水稻施肥推荐的可靠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娟 明清 +2 位作者 章赞德 许文江 姚宝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目的】针对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设定偏误和多重共线性危害导致建模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发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扩大模型适用性。【方法】在福建省平和县和仙游县选择了13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作为研究案例。田间试验均采用&... 【目的】针对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设定偏误和多重共线性危害导致建模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发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扩大模型适用性。【方法】在福建省平和县和仙游县选择了13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作为研究案例。田间试验均采用"3414"设计方案,即:1) N_0P_0K_0;2) N_0P_2K_2;3) N_1P_2K_2;4) N_2P_0K_2;5)N_2P_1K_2;6) N_2P_2K_2;7) N_2P_3K_2;8) N_2P_2K_0;9) N_2P_2K_1;10) N_2P_2K_3;11) N_3P_2K_2;12) N_1P_1K_2;13) N_1P_2K_1;14)N_2P_1K_1。其中,"2"水平为试验前当地氮磷钾推荐施肥量,"0"水平表示不施肥,"1"水平和"3"水平的施肥量分别为"2"水平的50%和150%。在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基础上,利用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在每个试验点分别构建了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利用已有的668个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推荐施肥量的可靠性。【结果】在构建的13个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中,有2个模型的结果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3个肥效模型属于非典型式,而构建的13个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均得到了典型式。通过668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验证表明,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比例达到30.1%,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未能通过的比例下降到23.4%。在推荐施肥量外推的非典型式中,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比例为4.0%,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则提高到30.7%。在系数符号不合理和无最高产量点的两种非典型式类型中,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比例分别达到32.3%和14.4%,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则分别降低到6.9%和0。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典型式比例仅为19.5%,而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典型式比例则提高到39.1%,是前者的2.0倍,明显提高了田间试验结果的建模成功率。【结论】大样本田间试验充分证明,相比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采用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进行早、中、晚稻推荐施肥,提高了建模的成功效率和模型的实用性,是可靠性更高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 肥效 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 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构建及其田间试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明清 李娟 +2 位作者 章赞德 许文江 姚建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7-918,共12页
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假设单位养分增产量与施肥量之间为线性模型,结果导致最高施肥量之前和最高施肥量之后的施肥效应是对称关系。这种模型设定偏误以及模型存在的强烈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是建模成功率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研发二... 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假设单位养分增产量与施肥量之间为线性模型,结果导致最高施肥量之前和最高施肥量之后的施肥效应是对称关系。这种模型设定偏误以及模型存在的强烈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是建模成功率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研发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旨在提高二元肥效模型的适用性。在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基础上,根据植物营养元素功能不可相互替代原理,构建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并通过氮、磷、钾二元组合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检验新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推荐施肥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水稻、花生、马铃薯、毛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17个氮磷、氮钾、磷钾二因素肥效田间试验结果中,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均能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但典型肥效模型仅占试验点总数的58.8%,模型一次项系数或二次项系数代数符号不合理以及推荐施肥量属于外推的非典型式占41.2%。基于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拟合上述试验结果,同样均能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典型肥效模型的比例占试验点总数的88.2%,非典型式模型(均属于推荐施肥量外推)比例仅占11.8%,建模成功率较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提高了29.4个百分点。两种模型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之间、经济产量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线性回归方程的一次项系数分别仅有0.9153和0.9161,表明当二元二次多项式模型推荐的最高施肥量或经济施肥量每增加1 kg时,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相应推荐施肥分别仅增加0.915 3 kg和0.916 1 kg,较好地克服了二次多项式模型推荐施肥量偏高的问题。分析表明,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是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简化式和特例,新模型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 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 田间试验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的氮磷钾肥效和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章赞德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63-65,共3页
对木薯氮磷钾肥效的10个田间试验表明,氮、磷、钾对木薯的平均增产效果分别达到76.2%、13.0%、9.7%。木薯高产地块每667 m2的最佳施肥量是N 14.4 kg、P2O52.8 kg、K2O10.2 kg,中等产量地块的最佳施肥量是N 11.2 kg、P2O53.1 kg、K2O 20.... 对木薯氮磷钾肥效的10个田间试验表明,氮、磷、钾对木薯的平均增产效果分别达到76.2%、13.0%、9.7%。木薯高产地块每667 m2的最佳施肥量是N 14.4 kg、P2O52.8 kg、K2O10.2 kg,中等产量地块的最佳施肥量是N 11.2 kg、P2O53.1 kg、K2O 20.7 kg,低产地块的最佳施肥量是N 9.8 kg、P2O52.3 kg、K2O 17.1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氮磷钾 施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酵素”处理养猪场污水试验初报 被引量:3
5
作者 章赞德 叶清课 李代胜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10期6-7,共2页
应用"益生菌酵素"处理养猪场排放的污水,化学需氧量下降66.7%,五日生化需氧量下降65.9%,悬浮物下降93.5%,氨氮下降70.4%,总磷下降42.9%;养猪场污水的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指标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关键词 益生菌酵素 污水处理 生化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县干旱型中低产田成因与改良利用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章赞德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64-66,共3页
大田县耕地调查结果表明:干旱型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3.50%,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调蓄能力差,耕地大多分布在坡地等因素是干旱型中低产田比例大的主要成因。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提高土... 大田县耕地调查结果表明:干旱型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3.50%,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调蓄能力差,耕地大多分布在坡地等因素是干旱型中低产田比例大的主要成因。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改良中低产田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干旱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