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杭州地下空间发展展望与研究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章立峰
闫自海
彭加强
胡贤国
-
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5-291,共7页
-
文摘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人防设施)发展的特点。从开发总量与人均水平、空间分布与开发深度、开发功能3个方面介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及管理方面与功能开发方面。同时介绍未来杭州地下城的发展策略,并展望其发展蓝图。最后分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特殊地质及工程技术问题(粉土、粉砂地层,淤泥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问题;近接施工技术,地下立交技术等)、地下工程防灾问题、景区环境保护问题、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
-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下交通设施
地下综合体
地下市政设施
人防设施
发展策略
特殊地质
近接施工
地下立交
防灾
景区环境保护
全生命周期
数字化
-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underground traffic facility
underground complex structure
underground municipal facility
civil air defense facility
development policy
special geology
construction close to existing facility
underground interchange
disaster preven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ife cycle
digitization
-
分类号
U12
[交通运输工程]
-
-
题名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动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章立峰
刘建国
-
机构
同济大学铁建系
-
出处
《隧道建设》
2003年第6期3-5,共3页
-
文摘
通过有限元对CRD工法及其相关辅助工法进行隧道开挖模拟分析 ,总结了隧道地表沉降规律等 ,为沉积层中地铁区间单线双洞隧道在软弱围岩且小间距条件下 。
-
关键词
地铁
隧道工程
施工
动态模拟
地表沉降
CRD工法
浅埋暗挖法开挖
软弱围岩
-
分类号
U455.49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231.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高渗压条件下压剪岩石裂纹断裂损伤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 3
-
-
作者
刘涛影
曹平
章立峰
赵延林
范祥
-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1-180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972238)
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专项科研资助项目(No.010ssxt240)
-
文摘
探讨了高渗透压作用下压剪岩石裂纹的起裂规律及分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高渗压下裂隙岩体发生拉剪破坏的临界水压力值和初裂强度判据,分析了不同渗压作用下裂纹的扩展情况表明,渗透压的存在加剧了分支裂纹的扩展,高渗透压作用下分支裂纹扩展由稳定扩展变成不稳定扩展,并导致分支裂纹尖端岩桥剪切破坏,同时考虑分支裂纹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高渗透压作用下压剪岩石裂纹体岩桥剪切贯通的断裂破坏力学模型,最后依据裂隙岩体的损伤力学效应研究了岩体的初始损伤及损伤演化柔度张量,提出了高渗压下压剪岩石裂纹渐进破坏的损伤演化方程。该理论为定量研究高渗压下裂隙岩体的失稳破坏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高渗压
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扩展
断裂损伤准则
损伤演化方程
-
Keywords
high seepage pressur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crack propagation
damage and fracture criterion
damage evolution equation
-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承压水地层基坑底部突涌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41
- 4
-
-
作者
郑剑升
张克平
章立峰
-
机构
同济大学铁道建筑工程系
中铁二局集团五处
-
出处
《隧道建设》
2003年第5期25-27,共3页
-
文摘
针对基坑下部有承压水层,评价了基坑开挖引起承压水水头压力冲毁基坑覆土而造成基底突涌的可能性。并对现场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
关键词
承压水
基坑开挖
基底突涌
原因分析
隧道工程
稳定性
处理措施
事故分析
水头压力
降压井
-
分类号
TU753.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U453.6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小导管注浆法在隧道塌方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朱锋盼
胡建华
章立峰
邹金杰
-
机构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出处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8-250,共3页
-
文摘
分析了西南某隧道塌方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根据"加固后方、封闭岩面、稳定塌体"的塌方处理原则,采用小间距型钢拱架加小导管注浆法等具体方案和技术措施对塌方隧道进行处治。实践证明,加固处治措施是有效的。
-
关键词
隧道
塌方治理
小导管注浆法
-
分类号
U458.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地铁南京站过站区隧道大管棚施工技术
被引量:4
- 6
-
-
作者
李志雄
章立峰
祁世亮
-
机构
同济大学铁道建筑系
中铁十九局二处
-
出处
《隧道建设》
2003年第4期33-35,38,共4页
-
文摘
以地铁南京站过站区隧道大管棚施工为实例,介绍了大管棚的施工流程及工艺,尤其是管棚导向控制、钻进过程中 的失土失水控制以及大管棚注浆技术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
-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铁路隧道
大管棚
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
施工控制
-
分类号
U455.49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59.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基于地域文脉的城市道路景观个性营造
被引量:4
- 7
-
-
作者
蒋旸
章立峰
杨华娟
闫自海
-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新建筑》
2017年第1期142-145,共4页
-
文摘
城市道路景观的个性特征是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分析地域文脉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观特质,针对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320国道富阳段、杭州延安路的景观设计为应用案例,对于道路景观如何有机结合地域文脉、实现个性营造进行了有益探索。
-
关键词
道路景观
地域文脉
个性
-
Keywords
highway landscape,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TU985.12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紫之隧道下穿五浦河关键节点设计分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陈娟
许原骑
刘长宝
章立峰
-
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5年第7期175-178,共4页
-
文摘
明挖隧道下穿河道时,为保证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需要对河道进行临时导改。以杭州紫之隧道下穿五浦河节点为例,介绍了隧道的围护及导流渠围堰的方案,并对围堰安全性、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最终通过监测数据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
关键词
明挖隧道
围堰
钢板桩
导流渠
-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房屋段结构方案设计
被引量:3
- 9
-
-
作者
臧延伟
章立峰
吴向东
-
机构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出处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6期304-305,共2页
-
文摘
针对围岩"上软下硬"复杂地质条件下,城市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房屋段施工难度较大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从房屋地基加固、隧道支护结构、防排水、爆破开挖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措施,以保证房屋、隧道结构安全。
-
关键词
浅埋暗挖
隧道
下穿房屋
爆破
-
Keywords
shallow-buried-excavation, tunnel, underpass of building, blasting
-
分类号
TU94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余杭区星河路隧道工程总体设计
- 10
-
-
作者
金丽莉
章立峰
邹金杰
潘乘浪
-
机构
余杭区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浙江建筑》
2015年第1期6-10,14,共6页
-
文摘
余杭区星河路隧道工程是目前杭州市政工程第一大跨度隧道,单洞限宽15.5 m,双向6车道,长1 105 m。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周边环境非常复杂,隧道近接住宅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施工。在此,对该隧道的总体设计,包括线位布置、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和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旨为其他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大跨度隧道
近接
总体设计
-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短距离连续隧道洞口交叉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章立峰
彭加强
闫自海
张帆
甘鹏路
-
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12期160-165,共6页
-
文摘
杭州紫之隧道群相邻洞口间距较短,易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根据紫之隧道群2号与3号隧道间的工程布置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污染物窜流的影响。首先通过半经验公式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之后从隧道洞口间车辆运动、山谷风速和山谷风向3个方面开展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当存在车辆运动时,该区域的涡流现象增强,导致污染物窜流量略微增加。随着山谷风速增加,污染物窜流量逐渐减小,而横向窜流量先维持在很小的范围,后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山谷风向对污染物窜流量同样存在显著影响。
-
关键词
隧道洞口
数值模拟
交叉污染
窜流
山谷风速
-
Keywords
semi empirical formula
parameter analysis
vehicle movement
tunnel entrances
wind speed
valley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