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障的社会认知建构的历史演变
1
作者 章景然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残障的认知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社会通常以道德视角来解释残障,随着启蒙运动和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成为主导解释框架,推动了康复治疗认知的形成,以及相关社会制度和技术的革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强调“障碍状态”是个人与社会环... 残障的认知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社会通常以道德视角来解释残障,随着启蒙运动和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成为主导解释框架,推动了康复治疗认知的形成,以及相关社会制度和技术的革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强调“障碍状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结果的社会认知逐渐成为主流。残障认知受到经济进步、医学突破、社会态度转变和文化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社会建构理论,通过阐释社会文化的变迁如何塑造并影响残障的认知,旨在为理解和支持残障群体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历史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 社会认知 社会建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临终医疗观念的历史形塑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章景然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44,共6页
基于史料梳理与临床数据解读,美国临终医疗观念的形塑深受个人主义与进取精神、社会过度期待以及医疗利益结构影响。伴随而来的是,美国临终过度医疗现象逐渐产生。其临终过度医疗手段引发了技术垄断、道德伦理、患者自主权等诸多社会争... 基于史料梳理与临床数据解读,美国临终医疗观念的形塑深受个人主义与进取精神、社会过度期待以及医疗利益结构影响。伴随而来的是,美国临终过度医疗现象逐渐产生。其临终过度医疗手段引发了技术垄断、道德伦理、患者自主权等诸多社会争论,为我国构建和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给予深刻的现实启示。为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科学养老、理性治疗,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宁疗护模式的制度推进、生命死亡教育的意识培育与进步医学思维的文化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过度治疗 医疗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狂与道德:近代精神诊疗观的历史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景然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70-76,共7页
古典时代,人们对精神疾病认知混合神学与民间自然主义思想,“疯者”被看作恶魔化身,诊疗手段以“驱魔”及体液论观点下的“放血”等物理治疗为主。启蒙时代,在理性主义思想影响下,“疯者”被看作无理性的“非人”,诊疗手段融合神秘主义... 古典时代,人们对精神疾病认知混合神学与民间自然主义思想,“疯者”被看作恶魔化身,诊疗手段以“驱魔”及体液论观点下的“放血”等物理治疗为主。启蒙时代,在理性主义思想影响下,“疯者”被看作无理性的“非人”,诊疗手段融合神秘主义、神学、先验论等社会观念,但其本质未突破传统治疗框架。18世纪末,部分改革者倡导给予“疯者”尊严与温暖,人道主义、伦理学与心理学迈入精神病学视野,促成“疯人院”社会改革。对近代精神诊疗观的历史梳理,有助于深入考察近代社会医学观念的更迭,对医疗史研究范畴拓展不乏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诊疗 道德治疗 疯人院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