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窦伟坦 侯明才 董桂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8,132,共4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查明物源问题,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古陆区、石英颗粒的成因类型、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类型和岩相古地理展布格局等特征,进行...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查明物源问题,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古陆区、石英颗粒的成因类型、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类型和岩相古地理展布格局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陆源碎屑沉积物来源于该盆地北边,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阿拉善—阴山古陆;②物源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体系展布格局及储层砂体的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晚古生代 碎屑岩气藏 物源分析 来源 物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被引量:14
2
作者 窦伟坦 蔺宏斌 +1 位作者 慕敬魁 林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5,30,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其中盐池地区物性最优,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储集条件 长9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窦伟坦 杜玉斌 +5 位作者 于波 邓述全 姚宗惠 王学刚 杜中东 王学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4-850,1012+829,共7页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纵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采集 观测系统设计 三维地震 黄土塬区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地震叠前储层预测技术在苏里格天然气勘探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窦伟坦 杜玉斌 于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63-68,共6页
苏里格地区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该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储层为陆相沉积,横向变化大。近几年来,针对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目标,开展了以全数字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为代表的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形成了以长排... 苏里格地区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该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储层为陆相沉积,横向变化大。近几年来,针对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目标,开展了以全数字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为代表的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形成了以长排列、小道距、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的高次覆盖采集技术;以保持叠前动力学特征为核心的叠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以叠前反演与叠后综合解释相结合的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取得了丰硕的地震地质成果,满足了叠前有效储层预测需要,为苏里格地区快速、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地震勘探 叠前 有效储层 高密度 低降速带 苏里格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偶极声波测井进行储层压裂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窦伟坦 侯雨庭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3期58-63,共6页
对地层进行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来提高油气产量,是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最常用的手段。压裂裂缝在储层的纵向上的延伸对试油气结果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压裂裂缝的检测尚未形成有效的方法。偶极声波测井一般用于裸眼井测量来评价地层的... 对地层进行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来提高油气产量,是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最常用的手段。压裂裂缝在储层的纵向上的延伸对试油气结果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压裂裂缝的检测尚未形成有效的方法。偶极声波测井一般用于裸眼井测量来评价地层的各向异性、识别气层等。在分析偶极声波测井原理的基础上,将偶极声波测井在套管里进行测量,来检查压裂裂缝延伸高度,指导试油气结果的分析,在正确认识储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同时也拓宽了测井资料在工程检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声波 压裂 横波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化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窦伟坦 邢立 +3 位作者 李明瑞 徐黎明 张文正 李剑锋 《录井工程》 2007年第1期55-5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但油藏类型以隐蔽岩性油藏为主,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录井资料和测井参数很难准确判别油层。现场试验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判别油层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环县-贺旗地区长6-长8段油...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但油藏类型以隐蔽岩性油藏为主,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录井资料和测井参数很难准确判别油层。现场试验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判别油层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环县-贺旗地区长6-长8段油层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地化录井参数结合物性参数进行综合判别,分别建立(S0+S1)/S2、孔隙度与热解烃总量的解释图板,尝试对低渗透油层进行解释,最终解释结论与试油资料进行对比,其效果明显,解释符合率达到72%以上,能够满足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化录井 热解参数 低渗透油层 解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城华地区长33油组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7
作者 窦伟坦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5期1-4,共4页
通过对研究区三叠纪延长组地层的岩性组分、沉积构造、地化特征、电测曲线变化规律和重矿物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并结合地层在横剖面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区内长33 油层组属于不同物源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并指出三角洲平原亚相... 通过对研究区三叠纪延长组地层的岩性组分、沉积构造、地化特征、电测曲线变化规律和重矿物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并结合地层在横剖面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区内长33 油层组属于不同物源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并指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最有利的含油砂体.文中还深入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沉积微相及同一沉积微相中砂体内的不同内部结构对油气储集条件和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 油气富集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岩性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80
8
作者 李明瑞 窦伟坦 +2 位作者 蔺宏斌 张清 焦积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其特点是气源充足、多层系含气、致密砂岩储集层发育、盖层封闭条件相对较好。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藏形成特征,以成藏期次为主线,以致密岩性圈闭为重点,综合考虑成藏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其特点是气源充足、多层系含气、致密砂岩储集层发育、盖层封闭条件相对较好。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藏形成特征,以成藏期次为主线,以致密岩性圈闭为重点,综合考虑成藏主控因素,分别对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中晚期、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4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进行了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晚侏罗世中晚期及早白垩世末期是盆地东部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时期。受致密岩性圈闭气藏储集层物性差的影响,输导层不同决定了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方式不同,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形成的天然气气藏在平面上连片性好,而石千峰组及上石盒子组天然气在输导层发育的地方常形成"小而肥"的次生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致密砂岩 岩性圈闭 次生气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53
9
作者 聂永生 田景春 +2 位作者 夏青松 窦伟坦 宋江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81,共3页
利用砂岩碎屑颗粒类型、重矿物组合、石英阴极发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以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等物源分析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长3、长4+5、长8段沉积期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姬塬、白豹地区砂体物源... 利用砂岩碎屑颗粒类型、重矿物组合、石英阴极发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以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等物源分析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长3、长4+5、长8段沉积期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姬塬、白豹地区砂体物源来源于盆地北缘古陆,为三角洲体系向南延伸部分。其中姬塬地区砂体属于盆地北缘安边三角洲组成部分,延伸方向是由北向南或北北东向南南西方向,白豹地区砂体为靖边-吴旗三角洲砂体向南延伸部分,两个三角洲延伸部分之间有叠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三角洲砂体 重矿物组合 碎屑颗粒 砂体 砂岩 阴极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勘探新技术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杨华 窦伟坦 +1 位作者 喻建 宋江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1期32-4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生界延长组为一套内陆湖盆沉积,其形成的三角洲隐蔽性油藏主要受控于大型三角洲砂体的展布,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具有储集条件差、非均质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生界延长组为一套内陆湖盆沉积,其形成的三角洲隐蔽性油藏主要受控于大型三角洲砂体的展布,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具有储集条件差、非均质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强的特点。针对盆地油藏特点,长庆油田应用陆相三角洲成藏理论不断深化综合地质研究,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同时积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测井精细解释、压裂改造、油层保护等勘探技术,使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低渗透油层勘探中,发现亿吨级整装西峰油田;在陕北三角洲油藏勘探中,含油范围不断扩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加,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藏 油气勘探 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中的低对比度油气层类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亮 毛志强 +2 位作者 窦伟坦 侯雨庭 金燕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6,137,共5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低渗透砂岩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深入分析,结合试油、分析测试和岩心薄片鉴定资料,提出了广义的低对比度油气层的概念。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低对比度油气层包括4种类型:油... 通过对四川盆地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低渗透砂岩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深入分析,结合试油、分析测试和岩心薄片鉴定资料,提出了广义的低对比度油气层的概念。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低对比度油气层包括4种类型:油气层和水层电阻率差异小的低对比度油气层;有自然产能的油气层和干层的孔隙度及电阻率差异小的低对比度油气层;压裂后具工业产能的油气层和干层孔、渗差异小的低对比度油气层;高产油气层和低产油气层的孔隙度和电阻率差异小的低对比度油气层。通过对低对比度油气层岩心NMR和薄片鉴定结果的深入分析表明,导致低渗透砂岩储层中产生上述4种低对比度油气层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复杂的孔隙结构引起的高束缚水饱和度和成岩相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低对比度油气层 孔隙度 电阻率 束缚水饱和度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与石千峰组有利区域预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明瑞 窦伟坦 +1 位作者 蔺宏斌 张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21-25,共5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排替压力、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积、扩散系数等物性封闭参数综合研究表明:物性封闭能力是影响天然气向上扩散运移的关键因素,通过各项参数具体分析并结合成岩作用等因素,建立了该区泥质岩物性... 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排替压力、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积、扩散系数等物性封闭参数综合研究表明:物性封闭能力是影响天然气向上扩散运移的关键因素,通过各项参数具体分析并结合成岩作用等因素,建立了该区泥质岩物性封闭能力评价标准,纵向上评价结果为下石盒子组盒8、盒7及上石盒子组盒4、盒1四个层位的物性封闭能力相对较强,并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排替压力参数平面成图,结合其他地质条件,预测出对石千峰组成藏有利的三类区域,一类有利区分布在榆林以东地区,二类有利区分布在横山以南地区,三类有利区分布在神木以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物性封闭 排替压力 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盒8段钻井液封堵性能提高方法研究
13
作者 周峰 李皋 +3 位作者 王建 窦伟坦 阎荣辉 刘仲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51-53,共3页
高桥地区靖边气田石盒子组盒8段砂岩储层井径扩大严重,引起测井信息失真、地质储量评价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优化CaCO3酸溶性封堵剂的复配比例和添加成膜剂及润湿反转剂降低砂岩自吸两种途径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从而实现井壁稳定... 高桥地区靖边气田石盒子组盒8段砂岩储层井径扩大严重,引起测井信息失真、地质储量评价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优化CaCO3酸溶性封堵剂的复配比例和添加成膜剂及润湿反转剂降低砂岩自吸两种途径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从而实现井壁稳定。改进后钻井液对盒8段的封堵率提高至95.6%,砂岩自吸量降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盒8段 封堵性能 暂堵 反转剂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