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绿藻核rDNA间隔区ITS的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穆新武 韩晓磊 +3 位作者 蒋惠泉 杨立恩 姚春燕 许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61-65,共5页
通过分析石莼(Ulva lactuca),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礁膜(Monostroma nitidum)和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样品的ITS+5.8S rDNA区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了多种绿藻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浒苔(E.prolifera)与... 通过分析石莼(Ulva lactuca),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礁膜(Monostroma nitidum)和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样品的ITS+5.8S rDNA区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了多种绿藻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浒苔(E.prolifera)与浒苔属和石莼属内其他种的同源性系数分别约为93.0%和63.8%;石莼属和浒苔属GC%含量均在62.6%左右,聚类分析显示两属区分不明显.本研究表明:浒苔(E.prolifera)归属到浒苔属是有依据的;浒苔属与石莼属并非严格区分的属;地理距离对绿藻分子演化具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ITS 聚类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晓磊 徐建荣 +5 位作者 汪洁华 张涛 杨立恩 穆新武 姚春燕 许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57-60,共4页
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不同地区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群体(浙江鳌江、浙江宁波、广东南澳、江苏南通、福建福鼎、浙江南麂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共得到3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 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不同地区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群体(浙江鳌江、浙江宁波、广东南澳、江苏南通、福建福鼎、浙江南麂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共得到3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个;6个地区浒苔的多态位点比率为27.78%,平均杂合度为0.125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1795;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870-0.2062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54.研究表明,6个地区浒苔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遗传变异相对贫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距离的远近没有直接的关系,并揭示6个地区的浒苔是属于同一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Porphyra)叶状体rbcL基因分类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立恩 金杰 +3 位作者 朱建一 韩晓磊 穆新武 许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66-71,共6页
对采自江苏海安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浙江南麂的长紫菜(P.dentata)、圆紫菜(P.suborbiculata)和广东汕头的皱紫菜(P.crispata)4种紫菜叶状体rbcL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并用NJ法构建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紫菜rbcL扩... 对采自江苏海安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浙江南麂的长紫菜(P.dentata)、圆紫菜(P.suborbiculata)和广东汕头的皱紫菜(P.crispata)4种紫菜叶状体rbcL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并用NJ法构建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紫菜rbcL扩增序列长度均约为1400bp,其中皱紫菜与坛紫菜仅6个碱基差异位点.距离矩阵结果显示,各紫菜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0.010之间,遗传距离最小的是坛紫菜,遗传距离最大的是圆紫菜.各紫菜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01~0.094之间,其中遗传距离最小的是皱紫菜与坛紫菜,遗传距离最大的是圆紫菜与皱紫菜、条斑紫菜与圆紫菜.系统树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坛紫菜与皱紫菜亲缘关系最近,与长紫菜形成姊妹分支,条斑紫菜和圆紫菜依次与之相聚.本研究利用紫菜rbcL序列差异可区分紫菜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发育地位在紫菜种间关系中有更重要的影响,结果并不支持根据边缘进行的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RBCL基因 分类 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种鱼类的COI条形码构建和分析
4
作者 李大命 刘洋 +5 位作者 刘燕山 张彤晴 殷稼雯 张伟 穆新武 蒋琦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102-105,共4页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骆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种鱼类的201条线粒体COI条形码,并对20种鱼类的COI条形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OI基因序列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A 24.4%、C 28.3%、T 28.5%和G 18.8%,碱基AT含量(52.9%)大于GC含...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骆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种鱼类的201条线粒体COI条形码,并对20种鱼类的COI条形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OI基因序列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A 24.4%、C 28.3%、T 28.5%和G 18.8%,碱基AT含量(52.9%)大于GC含量(47.1%)。20种鱼类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7和0.0080~0.3088,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029和0.2025,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69.8倍。科内属间、目内科间和目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503、0.2061和0.2364,表明遗传距离随着分类界元上升有增加趋势。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20种鱼类在系统进化树上均为单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该研究首次构建了骆马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种鱼类的COI条形码,可为保护区渔业资源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基因 遗传距离 物种鉴定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