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己内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制备及对聚己内酯/淀粉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穆寄林 赵升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淀粉出现团聚。然而加入PCL-g-GMA后,PCL/淀粉/PCL-g-GMA中淀粉分散变得均匀,且淀粉颗粒被PCL包裹,两相界面更加模糊。拉伸实验表明,加入PCL-g-GMA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12.3±2.1)MPa增加到(17.0±3.2)MPa,拉伸模量由(4.2±1.8)GPa增加到(5.7±2.9)GPa.断裂伸长率由(210±16)%增加到(80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接枝 淀粉 聚己内酯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辅助法制备左旋聚乳酸/聚乙烯醇复合多孔膜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升云 穆寄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以左旋聚乳酸(PLLA)/聚乙烯醇(PVA)为成膜材料,利用水辅助法制备了PLLA/PVA复合多孔膜。研究了溶剂及其组成、环境湿度和聚合物浓度对形成多孔膜的形貌影响。筛选出可完全溶解PLLA/PVA体系的二甲亚砜(DMSO)/二氯甲烷(DCM)混合溶剂。V(DM... 以左旋聚乳酸(PLLA)/聚乙烯醇(PVA)为成膜材料,利用水辅助法制备了PLLA/PVA复合多孔膜。研究了溶剂及其组成、环境湿度和聚合物浓度对形成多孔膜的形貌影响。筛选出可完全溶解PLLA/PVA体系的二甲亚砜(DMSO)/二氯甲烷(DCM)混合溶剂。V(DMSO)/V(DCM)=1/9为溶剂得到孔径大小为(2.45±0.31)μm的规整蜂窝孔,且随着DMSO含量增多,孔径变小,孔分布变得无序。环境湿度从43%增加到91%,孔径大小由(1.43±0.63)μm增加到(4.30±0.63)μm,孔径与环境湿度基本上呈现一阶线性关系。与纯PLLA多孔膜相比,PLLA/PVA复合多孔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33.32MPa和12.46%增加到40.66MPa和32.57%。PLLA/PVA复合多孔膜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与生长,因而有望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烯醇 水辅助法 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链氮杂冠醚化球形竹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升云 甘友根 穆寄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1-183,206,共4页
以竹粉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得到球形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球形纤维素粒径均匀,直径约为600μm。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NaOH溶液添加量、分散相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球形竹纤维素粒径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NaOH溶液添加量为16m... 以竹粉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得到球形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球形纤维素粒径均匀,直径约为600μm。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NaOH溶液添加量、分散相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球形竹纤维素粒径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NaOH溶液添加量为16mL/g、分散相用量为15g和分散剂用量为13%。通过环氧氯丙烷和开链氮杂冠醚化制备得到改性的开链氮杂冠醚化球形竹纤维素。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接枝改性的影响,反应温度为50℃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为76.6%。最后研究了改性球形竹纤维素对Cu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其静力学吸附的饱和吸附容量为97.93mg/g,动力学吸附的有效吸附时间为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吸附剂 改性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中DEHP的吸附研究
4
作者 胡家朋 赵升云 +1 位作者 穆寄林 徐颖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37-21939,共3页
[目的]评估活性炭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垃圾渗滤液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溶液的pH、活性炭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活性炭吸附去除DEHP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平衡过程进行... [目的]评估活性炭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垃圾渗滤液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溶液的pH、活性炭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活性炭吸附去除DEHP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平衡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活性炭对DEHP的吸附效率随着活性炭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活性炭用量为0.1~0.5 g和反应时间为30~150min时,DEHP吸附效率分别为44%~87%和63%~88%;在试验条件下最佳pH为5.0。试验数据更加遵循Langmuir模型。[结论]为活性炭在垃圾渗滤液DEHP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垃圾渗滤液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活性红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穆寄林 徐婕 +4 位作者 赵瑨云 胡家朋 林皓 付兴平 刘瑞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9-222,共4页
类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是由过渡金属原子(Co/Zn)与咪唑或咪唑衍生物连接而成的一类新型、具有拓扑的纳米多孔材料,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一种。而ZIF-8是ZIFs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本实验采用醇热法制备ZIF-8,研究Co∶Zn摩尔比... 类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是由过渡金属原子(Co/Zn)与咪唑或咪唑衍生物连接而成的一类新型、具有拓扑的纳米多孔材料,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一种。而ZIF-8是ZIFs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本实验采用醇热法制备ZIF-8,研究Co∶Zn摩尔比、活性红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ZIF-8的形貌和结构性能。光催化实验表明,当n(Co∶Zn)=2∶3时,ZIF-8对活性红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为95.10%。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ZIF-8对活性红的降解动力学过程,拟合因子(R^(2))均大于0.97,说明一级动力学方程适合于ZIF-8对活性红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ZIF-8 活性红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醋酸纤维素三维微-纳米纤维多孔支架及其生物矿化活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瑞来 丁晓红 +3 位作者 赵瑨云 胡家朋 穆寄林 付兴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146,共10页
分别以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乙腈、1,4-二氧六环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在无其它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聚乳酸(PLLA)/醋酸纤维素(CA)三维微-纳米纤维多孔支架。实验结果表明,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得... 分别以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乙腈、1,4-二氧六环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在无其它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聚乳酸(PLLA)/醋酸纤维素(CA)三维微-纳米纤维多孔支架。实验结果表明,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得到了直径50~350 nm的三维微-纳米纤维多孔结构,该尺寸和结构刚好与天然细胞外基质(50~500 nm)相吻合。采用扫描电镜探讨了淬火时间、淬火温度、聚合物浓度和聚合物比例等条件对纤维支架形貌的影响。通过水接触角、吸水率、力学性能和体外生物活性等测试考察了CA的添加对纤维支架亲水性、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纯PLLA纤维支架相比,CA的加入改善了PLLA/CA三维微-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亲水性,提高了支架的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进而提高了材料的生物活性。PLLA/CA三维微-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孔隙率均大于94%,比表面积均大于52 m^(2)/g,说明PLLA/CA三维微-纳米纤维多孔支架为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的三维多孔材料。该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为细胞的黏附、迁移、分化、增殖及养料的传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醋酸纤维素 相分离 微-纳米纤维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丁晓红 赵瑨云 +3 位作者 穆寄林 刘瑞来 胡家朋 付兴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5,25,共6页
在当今纳米尺度下,能源存储问题正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具有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已成为推动储能技术重大发展的最有潜力的器件。石墨烯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比表面积高达2600m^(2)/g、电荷迁移率高达230000cm... 在当今纳米尺度下,能源存储问题正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具有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已成为推动储能技术重大发展的最有潜力的器件。石墨烯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比表面积高达2600m^(2)/g、电荷迁移率高达230000cm^(2)/(V·s),导热系数为3000W/(m·K),最高强度为130GPa,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石墨烯的性能及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方法。最后指出了石墨烯基电极材料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 电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TiO_(2)纳米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瑞来 陆畅 +4 位作者 丁晓红 赵瑨云 胡家朋 穆寄林 徐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4,共8页
将间苯二胺,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和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反应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KPI),再把KPI与TiO_(2)溶胶共混,经流延制膜并热亚胺化后得到PI/TiO_(2)纳米杂化膜。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对PI/T... 将间苯二胺,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和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反应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KPI),再把KPI与TiO_(2)溶胶共混,经流延制膜并热亚胺化后得到PI/TiO_(2)纳米杂化膜。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对PI/TiO_(2)纳米杂化膜的成分、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_(2)已成功引入PI基体中,并以纳米尺寸均匀分布。热重分析和拉伸实验表明,TiO_(2)的引入提高了PI/TiO_(2)纳米杂化膜热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紫外-可见光谱表明,TiO_(2)的掺入并不影响PI/TiO_(2)纳米杂化膜的光学透过率。分别研究了PI/TiO_(2)纳米杂化膜对亚甲基蓝和刃天青的光催化活性。24h内,PI/TiO_(2)(5%)纳米杂化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高达96.40%,说明PI/TiO_(2)纳米杂化膜具有极强的光催化活性,能起到光催化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杂化体系内含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纳米粒子。PI/TiO_(2)杂化膜具有有效的光催化活性及潜在的抗污染自清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自清洁 纳米TiO_(2) 杂化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泡沫材料制备及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瑞来 徐婕 +5 位作者 穆寄林 刘淑琼 林皓 胡家朋 赵瑨云 付兴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8,104,共7页
以聚L-乳酸(PLLA)/四氢呋喃为淬火溶液,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得到PLLA泡沫材料。泡沫由直径为(45±13)μm的多孔微球组成。以PLLA泡沫材料为油水分离材料,研究其对十二醇、机油、石蜡油和硅油的吸附和油水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LLA... 以聚L-乳酸(PLLA)/四氢呋喃为淬火溶液,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得到PLLA泡沫材料。泡沫由直径为(45±13)μm的多孔微球组成。以PLLA泡沫材料为油水分离材料,研究其对十二醇、机油、石蜡油和硅油的吸附和油水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LLA泡沫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高达13.9m^2/g和97.5%,水接触角(WCA)为141.8°,与普通PLLA流延膜相比水接触角约增加了70°。PLLA泡沫材料对4种油的吸附容量均大于12g/g,为流延膜的14~19倍。吸油容量的增加主要与泡沫材料的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及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微/纳结构有关。由于超疏水性、亲油性和毛细管效应,PLLA泡沫材料可以快速吸收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层,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油水分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泡沫 聚L-乳酸 疏水性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粉/石墨粉/NBR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研制及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宇霖 吴惠民 +2 位作者 刘瑞来 徐婕 穆寄林 《炼油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镍粉、石墨粉填充丁腈橡胶,制备了镍粉/石墨粉/NBR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对比了不同镍粉/石墨粉比例复合电磁屏蔽橡胶的各项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发泡硫化仪、热常数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材料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石... 采用镍粉、石墨粉填充丁腈橡胶,制备了镍粉/石墨粉/NBR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对比了不同镍粉/石墨粉比例复合电磁屏蔽橡胶的各项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发泡硫化仪、热常数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材料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粉可提高橡胶交联程度,对NBR具有补强作用,表现为韧性断裂;随石墨粉用量增加,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提高;当镍粉/石墨粉比例为1︰4时,复合材料在10.5 GHz屏蔽效能达18.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石墨粉 丁腈橡胶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