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穆俊林 张宁 +4 位作者 张朝辉 宋景贵 卢红 赵建明 李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4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探究性眼动分析及血脂水平测定,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研究组测定结果进行相...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4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探究性眼动分析及血脂水平测定,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研究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异常率为92.0%,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探究性眼动分析测定异常率为96.0%,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89,P<0.01),而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N2、P3波潜伏期及探究性眼动分析D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及探究性眼动分析凝视点数和反应性探索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且血清胆固醇水平越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 血脂 事件相关电位 探究性眼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穆俊林 张宁 +2 位作者 杨庆南 宋景贵 顾仁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指标。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8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抑郁情绪量表评定(SDS)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SSR测定异常率为...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指标。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8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抑郁情绪量表评定(SDS)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SSR测定异常率为80.0%,SSR波潜伏期上肢(1.66±0.19)s,下肢(2.03±0.15)s,较健康者延长明显,波幅上肢(1.02±0.34)mV,下肢(1.59±0.22)mV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定各因子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测定波潜伏期与量表中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r=-0.29,P<0.01),与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0.35,P<0.01);而SSR波幅与量表中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1,P<0.01),与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34^-0.37,P<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抑郁情绪,SSR可判断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其临床诊治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交感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朝辉 宋景贵 +2 位作者 王振英 王夏红 穆俊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 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后服用氟西汀,未服用 抗抑郁剂者直...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 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后服用氟西汀,未服用 抗抑郁剂者直接服用氟西汀,给药剂量为20~40mg·d-1;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第1w内、第6w末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第1w内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P300电位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第6w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 P波幅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氟西汀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 抑郁自评量表 P300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和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频谱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敬利 穆俊林 +2 位作者 潘伟盟 顾欣 张朝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伴和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频谱特征,以为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30例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A组)、28例不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B组)分别进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检测,分析功... 目的探讨伴和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频谱特征,以为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30例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A组)、28例不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B组)分别进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检测,分析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前额区和双侧颞区频谱S积分值、K斜率值、T重心值,并和正常对照组(C组30名)进行对比。结果A组、B组前额区、双侧颞区S积分值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和C组前额区、双侧颞区K斜率值变小,前额区T重心值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B组前额区S积分值与其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阻滞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A组、B组双侧颞区S积分值与其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A组前额区T重心值与其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和不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具有相对特征性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频谱,并与其临床症状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检测可作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症状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状况及其P300电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志华 孙富根 穆俊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6例健康者分别进行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试验(CASI),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潜伏期延长及P3波... 目的 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6例健康者分别进行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试验(CASI),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ASI测定中9个因子分及总分患病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P300电位可作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状况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状况 P300电位 筛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咪唑所致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夏红 李蜀渝 穆俊林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 分析 36例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CT与MRI资料。结果 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 ,尤以早期的精神症状 (77.8% ... 目的 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 分析 36例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CT与MRI资料。结果 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 ,尤以早期的精神症状 (77.8% )和神经障碍 (91.7% )突出 ,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36例患者的CT和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 89%和 10 0 % ,CT异常以低密度灶为主 (81% ) ,且大多数累及额、顶、颞、枕叶及侧脑室等白质区 ,MRI异常多为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顶、枕、颞叶白质区和基底节等处 ,呈多发、散在的长T1和长T2 异常信号灶 ,T2 加权像显示敏感 ,两种检查占位效应均不明显。结论 该病的诊断依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 ,CT和MRI检查对该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咪唑 脑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化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与认知电位P300 被引量:1
7
作者 娄涛 欧阳华 +5 位作者 王章元 娄秀丽 耿彩虹 李强 穆俊林 张朝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0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分析所得结果。结果躯体化障碍组的TAS总分、F1、F2...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分析所得结果。结果躯体化障碍组的TAS总分、F1、F2、F3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障碍组的TAS总分与N2、P2、P3潜伏期成正相关,与P2、P3波幅成负相关(P<0.05或P<0.01);F1与P2波幅呈负相关,与N2、P3潜伏期正相关;F2与P2、P3波幅呈负相关,与N2、P2及P3潜伏期正相关(P<0.05或P<0.01);F3与P3潜伏期成正相关,与P2、P3波幅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述情障碍可能影响了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障碍 述情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认知状况及相关因素P300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六一 穆俊林 +2 位作者 魏爱环 魏延丽 冯淑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4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P300电位测定在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62名较高学历老年人和60名较低学历老年人分别进行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并将测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低学历组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 目的探讨P300电位测定在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62名较高学历老年人和60名较低学历老年人分别进行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并将测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低学历组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与高学历老年人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能力筛查实验测定9个因子分数及总分显示:低学历组均低于高学历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P300电位可以作为评价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状况 P300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48
9
作者 宋景贵 +5 位作者 王长虹 吕路线 李文强 张朝辉 韩永凯 穆俊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I0001-I0006,共6页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特指发生于脑卒中后,临床表现为脑卒中的各种躯体症状,并出现以情绪低落、精神运动迟滞、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综合征,属于继发性抑郁[1].根据疾病分类学,PSD为抑郁的一种特殊类...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特指发生于脑卒中后,临床表现为脑卒中的各种躯体症状,并出现以情绪低落、精神运动迟滞、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综合征,属于继发性抑郁[1].根据疾病分类学,PSD为抑郁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尚无明确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其归属为器质性心境障碍[2],《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将其归入"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抑郁障碍"[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把其归入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4].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且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SD在脑卒中后5年内综合发生率为31%[5].PSD可以发生在脑卒中后急性期(<1个月)、中期(1个月~6个月)和恢复期(>6个月),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34%[1].大量研究发现,PSD与脑卒中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不仅可以延长住院时间,还将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回归社会的能力,甚至导致死亡率升高[6-8],也是PSD患者最主要的自杀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识别、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疾病分类学 临床诊疗指南 心境障碍 躯体症状 躯体疾病 继发性抑郁 自杀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阳性症状为主慢性精神分裂症利醅酮治疗前后EEM与ERP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健 娄百玉 +1 位作者 石玉中 穆俊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评价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6周;随机抽取40例正常健康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评价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6周;随机抽取40例正常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于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测评两组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眼球凝视点数与反应性探索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及N4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眼球凝视点数与反应性探索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及N400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波幅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探究性跟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测评可作为评价慢性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依据,但可能受药物治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探究性眼动分析 事件相关电位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