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载电缆终端内部缺陷的温度分布仿真研究
1
作者 程高远 安钊 +3 位作者 张梦楠 袁庚 徐祥 吴广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9-154,共6页
车载电缆终端缺陷处温度场畸变直接影响车载电缆终端运行安全,而对车载电缆终端缺陷处温度分布的研究对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完好的车载电缆终端在正常工况下轴向与径向温度分布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对车载电缆终端应力控制... 车载电缆终端缺陷处温度场畸变直接影响车载电缆终端运行安全,而对车载电缆终端缺陷处温度分布的研究对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完好的车载电缆终端在正常工况下轴向与径向温度分布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对车载电缆终端应力控制管-主绝缘层界面气隙、金属杂质以及水汽缺陷在相同尺寸下轴向与径向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并对车载电缆终端在气隙缺陷情况下不同缺陷尺寸温度分布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车载电缆终端内部缺陷将提升缺陷周围温度分布,且缺陷对周围温度的影响能力与缺陷材料导热能力有关。车载电缆终端内部气隙缺陷三维尺寸会改变气隙缺陷周围温度分布,缺陷处温差最高可达48.62 K,其中气隙厚度对周围温度的改变能力大于气隙长度与气隙宽度。该研究为实际的车载电缆终端内部缺陷周围温度分布提供了仿真依据,对保证列车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实际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电缆终端 缺陷 温度场 COMSOL仿真 三维尺寸 导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表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萌 安钊 +3 位作者 王野 尹豪杰 程高远 张兴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3,共7页
本文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试验平台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聚酰亚胺(PI)纳米复合薄膜,对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前后的纳米复合薄膜进行表面形貌、化学键结构、表面电导及耐电晕性能测试,研究薄膜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试验平台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聚酰亚胺(PI)纳米复合薄膜,对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前后的纳米复合薄膜进行表面形貌、化学键结构、表面电导及耐电晕性能测试,研究薄膜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纳米复合薄膜表面逐渐变粗糙,并出现微孔、不连续凸起物。合理的等离子体改性时间可以在薄膜表面引入极性基团。随着改性时间的增加,接触角逐渐减小,表面能和表面电导率逐渐加大,耐电晕寿命增加到一定程度随后逐渐减小。当等离子体改性时间为10 s时,改性后的纳米复合薄膜的耐电晕寿命比未改性的纳米复合薄膜提高了15.7%。经过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纳米复合薄膜表面相比纯PI薄膜表面更加均匀,改性后的纳米复合薄膜具有表面能小、表面电导率大的特性。较大的表面电导率会加快纳米复合薄膜表面电荷消散的速度,避免局部场强的集中产生表面放电,从而提高了薄膜的耐电晕寿命。要获得相同的改性效果,纳米复合薄膜需要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比纯PI薄膜稍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处理 聚酰亚胺 纳米复合 耐电晕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