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首地区移民安置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力 李运东 +4 位作者 夏立忠 杨林章 吴电明 程训强 刘国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7,共7页
三峡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将对库首地区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长期潜在影响。本研究对移民安置期间三峡库首地区秭归、兴山、巴东和夷陵等县区农田、果园和茶园3种利用方式的85个样点土壤的肥力... 三峡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将对库首地区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长期潜在影响。本研究对移民安置期间三峡库首地区秭归、兴山、巴东和夷陵等县区农田、果园和茶园3种利用方式的85个样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当地土地生产力和移民经济收入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库首地区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果园土壤其次,而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在蓄水和移民搬迁同时,当地加大农业投入,尤其是加大果园和茶园的肥料投入,以保证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受蓄水和移民搬迁影响,库首地区3县粮食总产和单产均有所降低,其中秭归县受到影响较大,但库首各县的粮食生产在三峡蓄水后总体保持稳定;库首地区各县,尤其是秭归县的柑橘和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逐年提高趋势,该地区的优势产业保持稳步发展,土地生产力未受到明显影响;柑橘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茶园和农作物,移民安置期间,秭归、兴山县人均纯收入保持逐年上升态势,库首地区农村的经济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首地区 移民安置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肥力 土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特征——以江西省余江县为试区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明珠 李江涛 +3 位作者 吴美春 程训强 周睿 张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主要与降水及补、蓄潜水的空间因子相关,其特征是:潜水位随时间变化基本上与降水负相关,只是其相关性随着井位高程的下降而降低。潜水位空间变化取决于补给潜水源的空间因子差异,主要是影响观测井补给水源远近、...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主要与降水及补、蓄潜水的空间因子相关,其特征是:潜水位随时间变化基本上与降水负相关,只是其相关性随着井位高程的下降而降低。潜水位空间变化取决于补给潜水源的空间因子差异,主要是影响观测井补给水源远近、高差和侧向流动能力、速度的井位海拔、坡度、质地、距河渠和林带的远近、河塘渠高程与相对高程等,均达显著相关;次为周围环境因子中,影响其蓄水能力及空间容量的覆被类型、覆被率与土层厚度。这表明低丘红壤区潜水的开发关键是根据其时空变化,选择合适的井位打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时空变化特征 低丘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年限不同坡位的红壤水稻田化肥氮去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尧水红 张斌 +1 位作者 胡锋 程训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2-588,共7页
采用15N微区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不同坡位的红壤水稻田N素的运移特征与去向。试验结果表明:红壤地区新、老水稻田成熟期肥料利用率为18.71%~29.10%;残留率在5.97%~18.73%之间;老稻田耕层的土壤N素残留高于新稻田,但新稻田剖面中1... 采用15N微区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不同坡位的红壤水稻田N素的运移特征与去向。试验结果表明:红壤地区新、老水稻田成熟期肥料利用率为18.71%~29.10%;残留率在5.97%~18.73%之间;老稻田耕层的土壤N素残留高于新稻田,但新稻田剖面中15~50cm土层15N残留量占总残留量的比率明显要高于老稻田;红壤水稻田肥料损失率高达52.24%~68.91%。此外,供试田块各生育期渗漏水中NH4+-N、NO3--N浓度均为:耕层>犁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利用年限 坡位 15N微区示踪 氮素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