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程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20世纪初,有关戏曲剧本、道具、脸谱等相关内容的搜集整理与国民教育关系密切。随着社会语境的更迭,传统戏剧的传承及发展始终与时代话语相互缠绕。非遗概念进入中国之后,传统戏剧类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向资源化、生活化转变。围绕... 20世纪初,有关戏曲剧本、道具、脸谱等相关内容的搜集整理与国民教育关系密切。随着社会语境的更迭,传统戏剧的传承及发展始终与时代话语相互缠绕。非遗概念进入中国之后,传统戏剧类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逐渐向资源化、生活化转变。围绕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需要采用资料搜集方法夯实基础;面对“表演”与“传承”问题,遵循生活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及参与式传播等原则,通过“语境”恢复和对“线上民间”的重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形式,运用数字赋能探索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剧类非遗 保护原则 线上民间 数字赋能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共享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健 程苑 胡晓伟 《公路与汽运》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对能源、交通和环境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为了及时应对,提出汽车共享的思想,将人们对小汽车的拥有权改变为使用权。文中在出行选择因素中考虑环保成本,加入区间值因素,分析了不同类型人群...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对能源、交通和环境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为了及时应对,提出汽车共享的思想,将人们对小汽车的拥有权改变为使用权。文中在出行选择因素中考虑环保成本,加入区间值因素,分析了不同类型人群对出行时间成本、费用成本、环保成本和出行自由度的敏感度,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共享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模型;通过短距离出行和长距离出行的案例分析,分析了家庭收入、出行目的和出行距离对城市居民出行分担率的影响,并证明了汽车共享出行方式的可能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分担率 前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客感知视角的网约车服务水平评价
3
作者 程苑 周博宇 +4 位作者 宋素娟 梁超 王雨桐 颜景钰 钟园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1期85-90,96,共7页
网约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网约车服务质量评价对于提高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从乘客感知视角,模拟乘客实际打车全链条各环节,着重乘客心理感受,构建了网约车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基于SERVQUAL模型思想,从纵向横向... 网约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网约车服务质量评价对于提高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从乘客感知视角,模拟乘客实际打车全链条各环节,着重乘客心理感受,构建了网约车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基于SERVQUAL模型思想,从纵向横向2个维度筛选指标,考虑聚合平台服务水平,设计网约车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权重计算中,采用主客观综合权重法,集成AHP主观权重法和CRITIC客观权重法的优势。采用基于网约车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实施线下测评,对某市12家网约车企业开展评价,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车 服务水平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程苑 容军 +4 位作者 温慧敏 缐凯 许焱 张哲宁 马毅林 《交通工程》 2017年第4期26-32,共7页
公共交通票制票价评估可作为票制票价动态调整机制的补充步骤,对已实施的票制票价方案评估,及时反馈到方案制定、执行过程中,可帮助完善北京市票制票价系统.首先从政府、运营企业、乘客3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客流特征、出行特征、运营... 公共交通票制票价评估可作为票制票价动态调整机制的补充步骤,对已实施的票制票价方案评估,及时反馈到方案制定、执行过程中,可帮助完善北京市票制票价系统.首先从政府、运营企业、乘客3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客流特征、出行特征、运营状况、支出优惠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双层物元可拓模型提出了公共交通票制票价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量各指标的优劣及贡献度、不同时期的评价特点,全面直观地得出评估结果、方案短板、方案调整方向;最后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2014年票制票价改革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未来票制票价调整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票制票价评估 物元可拓 公共交通 客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机场专线定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苑 宋素娟 +1 位作者 马毅林 张兵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130,共9页
轨道交通机场专线开通前有必要针对定价问题开展研究。依据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建立机场专线定价模型,模型以机场专线票价作为决策变量,以综合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考虑了乘客支付意愿、陆侧交通结构... 轨道交通机场专线开通前有必要针对定价问题开展研究。依据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建立机场专线定价模型,模型以机场专线票价作为决策变量,以综合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考虑了乘客支付意愿、陆侧交通结构、运营企业利润等关键因素;引入心理账户理论,考虑乘客依据经验认知和偏好评估出行成本与参照点的差距,模拟出行选择行为中的决策过程;开展机场旅客出行意愿调查,用以标定模型中几项关键参数。最后,以北京大兴机场线为案例,得出大兴机场线票价建议方案,草桥—机场段建议票价为37.5元,并进行了小汽车出行成本及出行费用节约值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机场专线的票价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票价 社会福利最大化 轨道交通机场专线 大兴机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变化对交通出行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苑 刁晶晶 +3 位作者 李俊鹏 缐凯 王倩 蔡乐乐 《交通与运输》 2020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变迁明显,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催生的出行需求变化,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首先,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对交通出行需求影响较大的4项人口结构特征,分别为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流...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变迁明显,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催生的出行需求变化,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首先,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对交通出行需求影响较大的4项人口结构特征,分别为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流动人口体量大、老龄化趋势突出、家庭规模变小结构更加多元;其次,在挖掘现有规律的基础上,探究4项人口结构特征未来发展趋势;再次,充分利用现有公开统计数据、北京市交通调查数据及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下大城市交通需求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最后,提出了交通供给方面的政策建议,为相关政策的提出及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安全出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人口结构 出行需求 老龄化 长距离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疫情期间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苑 缐凯 +2 位作者 马毅林 宋素娟 蔡乐乐 《交通工程》 2021年第6期68-74,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北京市民出行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疫情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及应对措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梳理了2020年北京市疫情期间出行结构变化特征,分析各交通方式的变化情况.其次,基于前景理论,建立了...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北京市民出行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疫情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及应对措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梳理了2020年北京市疫情期间出行结构变化特征,分析各交通方式的变化情况.其次,基于前景理论,建立了考虑风险成本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然后,以10 km出行距离为例,运用方式选择模型对市民在疫情期间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模拟民众在疫情期间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帮助分析疫情期间民众的出行特征以及帮助政府提出应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出行结构 前景理论 风险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背景下北京老年人主要出行问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杨慧 王婷 +3 位作者 刘雪杰 程苑 李之红 马洁 《交通世界》 2022年第19期2-6,共5页
老年人交通研究多集中在定性的老年人交通问题、老龄化与交通安全、无障碍设施研究等方面,对北京老年人出行特征定量研究较少。基于北京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数据和小样本专项调查数据,对北京现状老年人出行特征及主要出行问题进行研究,并... 老年人交通研究多集中在定性的老年人交通问题、老龄化与交通安全、无障碍设施研究等方面,对北京老年人出行特征定量研究较少。基于北京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数据和小样本专项调查数据,对北京现状老年人出行特征及主要出行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新加坡交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提出北京老年友好型交通系统建设相关建议,为北京交通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特征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的“旅宿者”——解读《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9
作者 程苑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1期21-21,共1页
本文通过解读话剧《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由人物动作解析她的情感世界,透过"神圣的客愁"解读她的命运走向,以此探讨人性中的美好与自我意识的矛盾以及生存现状与精神向往之间的矛盾,从而把握《日出》所开掘出的精神悲剧... 本文通过解读话剧《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由人物动作解析她的情感世界,透过"神圣的客愁"解读她的命运走向,以此探讨人性中的美好与自我意识的矛盾以及生存现状与精神向往之间的矛盾,从而把握《日出》所开掘出的精神悲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露 情感世界 命运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家书,更是史诗--解读影片《罗马》
10
作者 程苑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3期98-99,共2页
影片《罗马》围绕女佣克里奥的视角述说,同时糅合着导演本人儿时的真实经历和保姆原型郦波创伤性的生活境遇,视角及其主观,但是作者态度又极为冷静克制。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并没有明确表达出主题意义,而是使得全篇形成了强烈的不透明性和... 影片《罗马》围绕女佣克里奥的视角述说,同时糅合着导演本人儿时的真实经历和保姆原型郦波创伤性的生活境遇,视角及其主观,但是作者态度又极为冷静克制。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并没有明确表达出主题意义,而是使得全篇形成了强烈的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因此,尽管《罗马》是导演卡隆写给自己童年的家书,但它仍然以包容温和的宏大叙事,显现出史诗般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 阶级 第三世界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初步设计阶段接驳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哲宁 程苑 +1 位作者 马毅林 孙福亮 《交通工程》 2017年第3期8-13,共6页
对轨道交通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工作进行梳理,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为基础,根据沿线城市规划、建设和交通枢纽的调整变化(如线路车站位置、出口分布等的调整)以接驳客流的预测方法研究为重点,对轨道交通客流进行修正预测... 对轨道交通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工作进行梳理,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为基础,根据沿线城市规划、建设和交通枢纽的调整变化(如线路车站位置、出口分布等的调整)以接驳客流的预测方法研究为重点,对轨道交通客流进行修正预测,为车站出入口、换乘通道宽度、售/检票机、楼/扶梯等设施规模和布局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初步设计 接驳客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住平衡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研究回顾 被引量:1
12
作者 刁晶晶 王倩 +1 位作者 程苑 马毅林 《交通工程》 2019年第5期25-30,共6页
交通能耗及其产生的污染排放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中由职住空间分异产生的高峰时段高度集聚的长距离通勤需求是造成高交通能耗的重要因素.对职住状态以及交通能耗的关系衡量,是探索通过职住空间布局缓解高交通能耗... 交通能耗及其产生的污染排放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中由职住空间分异产生的高峰时段高度集聚的长距离通勤需求是造成高交通能耗的重要因素.对职住状态以及交通能耗的关系衡量,是探索通过职住空间布局缓解高交通能耗问题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职住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对城市交通能耗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出职住平衡的空间状态通过对居民出行距离、出行方式选择作用于出行能耗,通过对职住的评估是衡量规划中交通能耗的重要手段,研究职住空间的衡量方法发展低能耗的城市空间有一定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能耗 职住分布 影响 通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价值体系变化及其交通影响研究
13
作者 刁晶晶 全永燊 +2 位作者 程苑 缐凯 王倩 《城市交通》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在资源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科技水平提高等因素推动下,多元化、个性化已成社会价值体系主要发展趋势,将引发居民出行需求变化。通过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会价值体系变革进行总结及趋势判断,推断未来居民出行的空间范... 在资源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科技水平提高等因素推动下,多元化、个性化已成社会价值体系主要发展趋势,将引发居民出行需求变化。通过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会价值体系变革进行总结及趋势判断,推断未来居民出行的空间范围、品质要求、评价标准均会产生变化。据此提出交通发展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制度保障上均应制定相应的策略。规划建设上,根据城市特点发展均等化与多样性融合的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上,整合多种交通方式,提供集约化与个性化并存的交通服务;制度保障上,完善交通立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并建立动态长效评估调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交通需求 多样性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超时空与共同体美学——中国科幻影像的诗化表达
14
作者 许海燕 程苑 《电影评介》 2024年第20期50-55,共6页
中国科幻影像的表达框架是共同体美学下的时空序列,也是微相世界的超空间转喻。作为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界定,科幻影像以其融合的视听态势,将立体的虚拟影像与生命的凹凸状态相融合,浇灌出中国母题下的传统神话奇观。由寓言出发又突破了传... 中国科幻影像的表达框架是共同体美学下的时空序列,也是微相世界的超空间转喻。作为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界定,科幻影像以其融合的视听态势,将立体的虚拟影像与生命的凹凸状态相融合,浇灌出中国母题下的传统神话奇观。由寓言出发又突破了传统局限,中国科幻影像以其厚重的文化神采与言语矩阵锁定了民族寓言式的拟象世界,“宇宙的诗”由此生成。通过母题、拟像与言语三个方面,从共同体叙事到具身性、微相学、超空间再到游戏化的诗意狂欢,拼贴出中国科幻影像“诗意”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的诗” 科幻电影 共同体美学 微相世界 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