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渗透系统的通量均衡工艺与元件位置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翠翠 靖大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分析了反渗透膜元件3项测试指标的离散性,给出了系统流程中不同测试指标膜元件安装位置优化的概念,描述了膜元件位置优化的全微分计算方法,明确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对于均衡系统通量的有效性,验证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方案对于给... 分析了反渗透膜元件3项测试指标的离散性,给出了系统流程中不同测试指标膜元件安装位置优化的概念,描述了膜元件位置优化的全微分计算方法,明确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对于均衡系统通量的有效性,验证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方案对于给水温度等运行参数变化的稳定性.提出了元件位置优化构成了系统通量均衡第四大工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系统 系统通量均衡 元件安装位置 最优化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膜元件性能的定压与定流测试方式 被引量:1
2
作者 程翠翠 靖大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3,共4页
运用反渗透膜元件的运行数学模型及相关算例,证明了在膜元件性能测试领域中,设定给水压时的透盐率、膜压降、产水量3项外在指标之间相互关联,而设定产水量时的透盐率、膜压降、给水压3项外在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且只有设定产水量时的3项... 运用反渗透膜元件的运行数学模型及相关算例,证明了在膜元件性能测试领域中,设定给水压时的透盐率、膜压降、产水量3项外在指标之间相互关联,而设定产水量时的透盐率、膜压降、给水压3项外在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且只有设定产水量时的3项外在指标与3项内在指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可以从可测的外在指标直接反映不可测的内在指标。进而明确了在进行膜元件性能测试时,定流量测试方式较定压力测试方式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膜元件 测试方式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系统最低透盐率的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
3
作者 程翠翠 靖大为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分析了反渗透膜元件3项测试指标的离散性,提出了系统流程中不同测试指标膜元件安装位置优化的概念,描述了膜元件位置优化的全微分计算方法,明确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对于降低系统透盐率的有效性,并验证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方案对... 分析了反渗透膜元件3项测试指标的离散性,提出了系统流程中不同测试指标膜元件安装位置优化的概念,描述了膜元件位置优化的全微分计算方法,明确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对于降低系统透盐率的有效性,并验证了全微分法元件位置优化方案对给水温度等运行参数变化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系统 系统透盐率 系统流程位置 安装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鼻腔的形态学特点及NALT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翠翠 李建飞 +2 位作者 张旺东 何晚红 王雯慧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9-83,共5页
为探讨鼻相关淋巴组织(nose-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在鼻腔的分布特点,将20只健康成年家兔鼻腔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和Ⅴ5段,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染色,对每段的形态与NALT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兔鼻腔从... 为探讨鼻相关淋巴组织(nose-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在鼻腔的分布特点,将20只健康成年家兔鼻腔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和Ⅴ5段,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染色,对每段的形态与NALT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兔鼻腔从前向后依次主要被上颌鼻甲、鼻鼻甲和筛鼻甲所占据;鼻黏膜上皮从前向后依次为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与呼吸上皮,嗅上皮,分别对应鼻腔前庭区、呼吸区和嗅区。特别是在Ⅲ、Ⅳ段鼻腔的腹鼻道底部侧壁的固有层中,存在长度约1.5 cm^2.0cm的长条状淋巴集结,其上覆有一单层网状上皮,上皮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在Ⅲ、Ⅳ段其他位置及第Ⅴ段鼻咽管侧壁,其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孤立淋巴滤泡分布;此外,各段鼻甲骨和鼻腔侧壁的黏膜固有层中,也有弥散淋巴组织和散在的淋巴细胞分布。结果证明,家兔鼻腔有丰富的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且主要成条状分布于Ⅲ、Ⅳ段左右鼻腔的腹鼻道底部侧壁上。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兔NALT的功能特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鼻腔 形态学 鼻相关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PNNs表达及GABA能神经元功能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宇昕 盖聪 +8 位作者 马浩洁 程翠翠 张锦坤 杨璐平 冯琬迪 周梦琪 赵海虹 胡蝶 孙红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周围基质网络(PNNs)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采取CUMS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目的:探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神经元周围基质网络(PNNs)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采取CUMS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PNNs密度以及PNNs与小清蛋白(PV)双标阳性神经元(PNNs+PV+)占PV阳性(PV+)神经元百分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PNNs主要组分蛋白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短小蛋白聚糖(Brevican)、GABA主要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mPFC脑区PNNs密度及PNNs+PV+神经元占PV+神经元百分比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mPFC脑区中Aggrecan、Brevican及GAD67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造模的抑郁症模型大鼠mPFC脑区PNNs表达及GABA主要合成酶GAD6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内侧前额叶皮层 神经元周围基质网络 GAD67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长应激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内侧前额叶皮层CB1及Glu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宇昕 孙红梅 +5 位作者 盖聪 程翠翠 杨璐平 郭振宇 高誉珊 胡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内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大麻素受体CB1与AMPA受体亚基GluA1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3周模型组给予3周CUMS法造模,4周模型组给予4周CUMS造模,对照组不做...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内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大麻素受体CB1与AMPA受体亚基GluA1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3周模型组给予3周CUMS法造模,4周模型组给予4周CUMS造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进行糖水偏爱、新颖抑制摄食和强迫游泳实验来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PFC脑区突触体中CB1和GluA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经历4周CUMS后糖水偏爱率降低、新颖抑制摄食测试中摄食潜伏期延长,强迫游泳测试中不动时间增加,而经历3周CUMS后大鼠行为学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4周CUMS后抑郁大鼠造模成功。4周CUMS应激后可降低4周模型组mPFC脑区突触体中CB1及GluA1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3周模型组CB1及GluA1表达水平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4周应激后制备抑郁动物模型大鼠最为稳定,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与mPFC脑区中CB1和GluA1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内侧前额叶皮层 CB1 Glu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联结构反渗透系统的优化设计
7
作者 程翠翠 +1 位作者 安静波 靖大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98,共5页
分析了反渗透系统给水与浓水管路中管路与壳联两种结构的优劣.运用具有模拟计算壳联结构管路压力损失功能的反渗透系统运行模拟软件,获得了不同规模及结构系统中的最小膜壳侧口规格,给出了不同规模及结构系统的最佳给水与浓水径流方向,... 分析了反渗透系统给水与浓水管路中管路与壳联两种结构的优劣.运用具有模拟计算壳联结构管路压力损失功能的反渗透系统运行模拟软件,获得了不同规模及结构系统中的最小膜壳侧口规格,给出了不同规模及结构系统的最佳给水与浓水径流方向,同时也证实膜壳侧口规格的上限约束了壳联结构的系统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系统 壳联结构 系统径流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房映栋 程翠翠 +4 位作者 陆佳 玉娇 张睿 李沛轩 王雯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51-2762,共12页
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是黏膜免疫系统中两种重要的效应细胞。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中的分布特征。以20只健康成年家兔为研究对象,根据硬腭褶皱和牙齿特征,依次将家兔鼻腔分为Ⅰ、Ⅱ、Ⅲ、Ⅳ、Ⅴ5段,运用组织学... 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是黏膜免疫系统中两种重要的效应细胞。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中的分布特征。以20只健康成年家兔为研究对象,根据硬腭褶皱和牙齿特征,依次将家兔鼻腔分为Ⅰ、Ⅱ、Ⅲ、Ⅳ、Ⅴ5段,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家兔鼻腔每段都有分布,主要弥散分布于鼻黏膜固有层中;其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一般位于细胞一侧,胞质丰富呈阳性反应。统计结果显示: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在鼻腔不同段的分布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鼻腔第Ⅳ段、第Ⅴ段、第Ⅲ段、第Ⅱ段、第Ⅰ段。其中分泌IgA的浆细胞在鼻腔Ⅲ、Ⅳ、Ⅴ段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鼻腔Ⅰ、Ⅱ段(P<0.05),在上颌鼻甲、鼻中隔和筛鼻甲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上鼻甲(P<0.05);与分泌IgA的浆细胞相比,分泌IgG的浆细胞除鼻腔第Ⅳ段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鼻腔Ⅲ、Ⅴ段(P<0.05)外,其分布变化趋势基本与分泌IgA的浆细胞类似。结果证明,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弥散分布于家兔每段鼻腔的鼻黏膜固有层中,有利于SIgA和IgG分子在整个鼻黏膜形成完整的保护屏障;分泌IgA和IgG的浆细胞主要分布在家兔鼻腔Ⅲ、Ⅳ、Ⅴ段及上颌鼻甲、筛鼻甲和鼻中隔,提示这些区域是家兔鼻腔免疫的重要效应部位。本研究为家兔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进一步探讨家兔鼻腔免疫应答的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鼻腔 分泌IgA的浆细胞 分泌IgG的浆细胞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干预新冠肺炎细胞因子风暴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梦琪 杨璐平 +5 位作者 马浩洁 程翠翠 张宇昕 张锦坤 盖聪 孙红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721-729,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细胞因子风暴角度探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TCMSP、SymMap数据库筛选出清肺排毒汤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新冠肺炎的预测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STRING...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细胞因子风暴角度探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TCMSP、SymMap数据库筛选出清肺排毒汤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新冠肺炎的预测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靶点;再通过OmicShare云平台、David分别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52个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在靶点,17个与炎症相关的核心靶点,主要包含有IL、IFN、TNF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和26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柚皮素和汉黄芩素等;GO富集结果中与炎症相关的生物过程224条,分子功能15条,细胞组成33条;KEGG富集结果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5条,包括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结论:清肺排毒汤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抑制细胞因子风暴,从而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排毒汤 新冠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网络药理学 核心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