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治疗疼痛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探讨
1
作者 徐惠 刘陆阳 +8 位作者 隆毅 韩兴军 郑雅峰 赵荧荧 叶小娜 刘刃 马玉侠 程紫阳 王璇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114,共4页
揿针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其止痛作用不仅基于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也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生理学原理相契合。在中医理论中,疼痛多因气血不和、经络阻滞等导致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揿针刺激穴位,通过皮部-络脉-卫气-经筋4部分,调畅气... 揿针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其止痛作用不仅基于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也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生理学原理相契合。在中医理论中,疼痛多因气血不和、经络阻滞等导致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揿针刺激穴位,通过皮部-络脉-卫气-经筋4部分,调畅气血、疏通经络、濡养筋脉,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现代医学机制主要包括针刺对神经-内分泌传导通路、细胞因子、局部结缔组织的影响,产生镇痛、抗炎、舒缓的作用。临床应用方面,对于内科疾病如头痛、胃痛等,揿针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外科领域,揿针对于术后疼痛、创伤性疼痛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妇产科,揿针对于痛经和宫缩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儿科,揿针因其无创、无痛、效果佳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此外,对于癌性疼痛这一顽固性疼痛,揿针也能够起到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前景可期。总结揿针在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以期进一步推进临床工作者对揿针止痛疗法的深度探索、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疼痛 针刺镇痛 癌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