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古近系不同纹层组合富碳酸盐页岩的微观储渗能力
1
作者 孔政 程紫燕 +6 位作者 乔俊 张玉亮 曾溅辉 王云鹤 李静逸 刘姝宁 刘新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1,共14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中蕴含了可观的页岩油资源量,但岩相复杂、纹层结构多样,使得该类页岩储、渗非均质性强,“甜点”确定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观察与地球... 东营凹陷古近系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中蕴含了可观的页岩油资源量,但岩相复杂、纹层结构多样,使得该类页岩储、渗非均质性强,“甜点”确定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观察与地球化学测试对纹层组合特征进行研究,进而联合多种孔隙结构表征技术研究不同纹层组合类型页岩的微米—纳米孔缝系统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牛庄地区主要存在Ⅰ类平行厚层碳酸盐-薄黏土矿物纹层组合、Ⅱ类平行等厚碳酸盐-含长英质黏土纹层组合和Ⅲ类不连续碳酸盐-含长英质黏土纹层组合3类组合类型。Ⅰ类纹层组合中粒间孔及微裂缝发育,400~600 nm的宏孔和微裂缝为主流通道;Ⅱ类页岩中晶间孔占比高,随碳酸盐纹层发育程度降低,主流通道半径降低至25~63 nm。Ⅲ类页岩中以晶间孔为主,介孔超过90%,主流通道集中在25~63 nm。纹层类型及组合控制了孔隙成因及其微观结构,是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微观储渗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机质和矿物组成变化影响了介孔和宏孔发育及结构特征,加剧了储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 纹层结构 微观储渗能力 微观非均质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注二氧化碳开发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阳 祝仰文 +8 位作者 李宗阳 蒋廷学 薛兆杰 沈子齐 肖朴夫 于洪敏 程紫燕 赵清民 张庆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围绕页岩油注CO_(2)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数值模拟与压裂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页岩油注CO_(2)萃取置换机理、CO_(2)前置液对页岩力学性质影响的室内实验,模拟了CO_(2)前置压裂和吞吐补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将成果应用于CO_... 围绕页岩油注CO_(2)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数值模拟与压裂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页岩油注CO_(2)萃取置换机理、CO_(2)前置液对页岩力学性质影响的室内实验,模拟了CO_(2)前置压裂和吞吐补能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将成果应用于CO_(2)前置压裂和单井吞吐矿场实践。研究表明:CO_(2)吞吐作用效果受微纳尺度效应及干酪根、吸附油存在等的影响,适当延长焖井时间可提高原油动用程度。在CO_(2)“注、焖”阶段,CO_(2)通过溶解扩散和传质作用提高重烃的动用程度,在CO_(2)“吐”的阶段,CO_(2)主要将较大孔隙中的原油排出至周边更大的孔隙或层理缝中流入生产井。注入CO_(2)前置液有助于保持岩心脆性,降低破裂压力,CO_(2)易沿层理面滤失,从而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前置CO_(2)注入量增加会提升增能效果,从而增强地层能量的补充作用。页岩基质渗透率越低、地层压力越低、原油重烃含量越高,注CO_(2)吞吐开发后,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矿场实践表明,CO_(2)前置压裂后压力保持良好,单井CO_(2)吞吐后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 前置压裂 吞吐补能 室内实验 矿场试验 开发效果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18块Ng_下 1砂组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优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程紫燕 石军平 +1 位作者 孙建芳 姜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115,共3页
根据沾18块的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网格模型,采用CMG热采软件的STARS模块对沾18-支平1井的主支长度、分支数、分支角度、分支长度、纵向位置、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的最佳优化结果是:主支长度450m,分支数4个,分支夹角20°~3... 根据沾18块的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网格模型,采用CMG热采软件的STARS模块对沾18-支平1井的主支长度、分支数、分支角度、分支长度、纵向位置、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的最佳优化结果是:主支长度450m,分支数4个,分支夹角20°~30°,分支长度100~130m,纵向上位于油层中部,注汽强度7.5~10t/m,最大排液量100~120t/d。预测沾18-支平1井比常规水平井提高采收率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数值模拟 稠油油藏 热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济阳页岩油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杜玉山 蒋龙 +12 位作者 程紫燕 李伟忠 任敏华 刘巍 倪良田 陈建勋 蔡鑫 郭士博 王云鹤 刘艳 方正 彭艳霞 隆佳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8,共22页
为了实现济阳陆相断陷盆地中低演化程度页岩油的有效开发,2019年以来,依托万米系统取心、十万余块次的岩心测试,在博兴、牛庄、民丰等洼陷同时开展系统评价,单井评价及立体井组开发均取得突破。博兴洼陷开展了3层楼8口井的先导试验,建... 为了实现济阳陆相断陷盆地中低演化程度页岩油的有效开发,2019年以来,依托万米系统取心、十万余块次的岩心测试,在博兴、牛庄、民丰等洼陷同时开展系统评价,单井评价及立体井组开发均取得突破。博兴洼陷开展了3层楼8口井的先导试验,建成中国石化首个10万吨级页岩油开发井组;牛庄洼陷开展了5层楼20口井大平台立体开发井组试验,已全部投产;民丰洼陷按照“大平台整体部署、小井组分步实施”的模式,整体评价、立体开发试验全面展开。樊页平1、丰页1-1HF井等28口井峰值日产油量超百吨,30口井累计产油量超万吨。基于基础研究与开发实践,提出了济阳页岩油“储-缝-压”三元储渗理论认识,攻关形成了页岩油开发实验技术、开发甜点立体精细评价技术、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立体开发优化调控技术,初步构建了胜利特色的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立体开发理论技术体系,有效支撑了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页岩油 立体开发 开发进展 济阳坳陷 攻关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蒸汽驱技术政策界限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紫燕 周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9-142,0-1,共4页
以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的平均油藏地质参数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井组概念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的井网形式、合理井距、布井极限油层厚度、地面脱气极限原油黏度、井底蒸汽最低干度... 以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的平均油藏地质参数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井组概念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的井网形式、合理井距、布井极限油层厚度、地面脱气极限原油黏度、井底蒸汽最低干度等技术政策界限,首次针对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平井蒸汽驱技术政策界限筛选标准,对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各项关键技术参数选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蒸汽驱 井网形式 合理井距 油层厚度 井底蒸汽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中纹层状亮晶方解石成因与储集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杜玉山 蒋龙 +4 位作者 倪良田 张云蛟 王冠民 任敏华 程紫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共15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是胜利油田页岩油的主要分布层位,发育富灰型、混积型、富长英质型3种页岩储层类型,其中富灰型页岩最为发育。富灰型页岩中亮晶方解石纹层发育段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含油性、渗透性、...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是胜利油田页岩油的主要分布层位,发育富灰型、混积型、富长英质型3种页岩储层类型,其中富灰型页岩最为发育。富灰型页岩中亮晶方解石纹层发育段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含油性、渗透性、可压性特征,在牛庄、民丰、利津等洼陷多口水平井获得峰值日产油超百吨的良好效果。利用普通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纹层状亮晶方解石的成因机制及其储集意义。结果表明,纹层状亮晶方解石分为重结晶的晶粒方解石纹层和生排烃形成的纹层状亮晶方解石脉。重结晶的晶粒方解石纹层是湖泊自生沉淀的泥晶方解石纹层在早成岩阶段原地重结晶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浅埋藏期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密切相关,方解石晶体呈粒状,形态不规则,纹层厚度稳定,分布连续;纹层状亮晶方解石脉的形成则与有机质热演化成熟时期的生排烃密切相关,有机酸溶解了页岩中的泥晶方解石形成富碳酸盐流体,这些流体在生烃压力的作用下顺纹层间裂缝运移后再次结晶沉淀形成方解石脉体,纹层相对较厚,呈透镜状,平面上断续分布。2种亮晶方解石纹层中广泛发育层间缝(层理缝)、晶间缝和晶间孔、溶蚀孔,宏孔占比高,连通性好。亮晶方解石纹层与富有机质泥质纹层呈“层偶状”频互层,构成富有机质纹层状亮晶泥质灰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亮晶灰质泥页岩2种岩相类型,“源储”一体,页岩品质好,是济阳页岩油富灰型页岩中最为有利的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亮晶方解石 纹层 储集空间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程紫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3,77,共4页
"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将数值模拟技术贯穿于稠油热采开发的整个过程,在常规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建产能超过800×104t。回顾了"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稠油油藏开... "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将数值模拟技术贯穿于稠油热采开发的整个过程,在常规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建产能超过800×104t。回顾了"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稠油油藏开发的热点技术,如火烧油层、泡沫蒸汽驱、HDCS强化热采、热采多分支井等的驱油机理进行了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这几种稠油热采开发方式数值模拟的技术关键,详细说明了模拟过程中其具体的处理办法及现场应用效果。根据研究现状指出了稠油热采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方向,当前最主要是解决稠油油藏敏感性、热化学驱及稠油的非达西渗流3方面的数值模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火烧油层 泡沫蒸汽驱 强化热采 热采多分支井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蒸汽驱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9
8
作者 程紫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胜利油田部分稠油油藏单元已进入水平井蒸汽驱开采阶段,但水平井蒸汽驱驱油机理尚未十分明确。通过建立水平井蒸汽驱高温高压二维比例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稠油油藏驱油机理及注采参数对水平井蒸汽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蒸汽驱驱油... 胜利油田部分稠油油藏单元已进入水平井蒸汽驱开采阶段,但水平井蒸汽驱驱油机理尚未十分明确。通过建立水平井蒸汽驱高温高压二维比例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稠油油藏驱油机理及注采参数对水平井蒸汽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蒸汽驱驱油机理为"驱替为主,泄油为辅";油层压力、蒸汽干度和注汽强度是影响水平井蒸汽驱的3大要素,油层压力越低、井底蒸汽干度越高、注汽强度适中,水平井蒸汽驱蒸汽腔发育就更加充分,汽驱驱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蒸汽驱 物理模拟 驱油机理 油层压力 蒸汽干度 注汽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压裂参数优化决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巍 曹小朋 +2 位作者 胡慧芳 程紫燕 卜亚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0,778,共8页
济阳坳陷页岩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等主要产层获得重大突破,但开发时间短,存在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产量主控因素尚不明确的问题,深入分析页岩油水平井高产主控因素、优化确定合理压裂工艺参数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为明确各因素对水平... 济阳坳陷页岩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等主要产层获得重大突破,但开发时间短,存在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产量主控因素尚不明确的问题,深入分析页岩油水平井高产主控因素、优化确定合理压裂工艺参数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为明确各因素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基于矿场实际数据开展因素关联性分析和规律挖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计算页岩油水平井生产90 d、180 d和270 d的平均日产油量与压裂液用量、加砂量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页岩油产能预测模型,结合SHAP算法对压裂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压裂液用量、加砂量和破裂事件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工程参数,灰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页岩孔隙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地质参数;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地质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工程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压裂参数优化分析确定了40~45 m压裂段长,2700 m3单段压裂液用量,180 m3单段加砂量为最佳压裂施工参数,为页岩油水平井的开发决策和压裂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产量 影响因素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SHAP算法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中-低成熟度页岩“富烃-成储-富集-高产”的理论认识与开发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良田 杜玉山 +6 位作者 蒋龙 孙红霞 程紫燕 刘祖鹏 钟建华 曹增辉 马存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7-1430,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页岩油资源丰富,初步估算资源量超100×10^(8) t,分析、研究、总结页岩油形成、富集和高产理论认识对指导页岩油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上亚段和沙河街组三段(沙...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页岩油资源丰富,初步估算资源量超100×10^(8) t,分析、研究、总结页岩油形成、富集和高产理论认识对指导页岩油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上亚段和沙河街组三段(沙三)下亚段2套主力页岩油层系有机质形成与演化特征以及页岩油富集与可动规律,提出了济阳陆相断陷湖盆中-低成熟度页岩“富烃-成储-富集-高产”的理论认识。研究表明:济阳陆相断陷湖盆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和中-低成熟度特征,页岩为高生烃潜力和低成烃活化能的优质烃源岩。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沉积期,咸化水体中嗜盐菌藻等类脂类化合物发育,有机质古生产力高、富硫有机相成烃活化能低且生烃转化率高。生、排烃早,镜质体反射率(R_(o))值约0.65%时游离油量达到峰值。富有机质层与多孔纹层高频互层、有序分布,源-储配置好。洼陷带低级序断层未打破厚层页岩层系自封闭性,页岩层系普遍高压。页岩油层系多为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和纹层状混积页岩2大类岩相。这2类岩相具有“纹层控油富集、缝网控油流动”的优质页岩油甜点特征,纹层组合控制了储集空间的发育和分布。多尺度、多类型基质微缝与压裂缝网的空间耦合,构成了页岩天然-人工多级缝网叠加的高效渗流系统,纹层框架下页岩具有“满层皆油”的富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成储-流动特征 纹层类岩相组合 页岩油开发 中-低成熟度页岩 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要素测井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倩倩 蒋龙 +3 位作者 程紫燕 张典栋 王云鹤 张帆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5,457,共12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具有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区域分布差异显著,目前尚无较好的测井方法能够识别和评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特征。针对东营凹陷沙四纯上亚段页岩油岩相特点,从岩心刻度测井出发,结合岩心、薄片和实验分析...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具有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区域分布差异显著,目前尚无较好的测井方法能够识别和评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特征。针对东营凹陷沙四纯上亚段页岩油岩相特点,从岩心刻度测井出发,结合岩心、薄片和实验分析化验等资料,按照“三端元四要素”的页岩岩相分类方案,明晰不同岩相测井响应特征并优选敏感参数测井曲线,建立了适用的页岩油测井岩相划分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分层+聚类AHC(合成聚类)”法、Fisher判别法、小波提频法、遗传优化神经网络等数学和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识别页岩油不同岩相的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岩石结构和有机质含量,解决了因岩性复杂、测井分辨率不够、特殊测井资料不全和有机碳含量(TOC)模型精度不够等因素导致的岩相识别不出的问题,通过岩相四特征的识别,形成了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的测井定量判识方法技术,确定岩相集中段,为页岩油大规模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沙四纯上亚段 页岩油岩相 岩石结构 层理构造 有机碳含量 测井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时变性的页岩油藏四维地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12
作者 吕琦 吕晶 +2 位作者 程紫燕 宋阳 侯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共10页
裂缝对页岩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突出,准确表征含裂缝页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变化是实现页岩油藏压裂-投产过程中四维地应力场精准刻画的重要基础。已有四维地应力研究通常认为应力变化主要源于孔隙压力改变,未考虑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对四维地应... 裂缝对页岩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突出,准确表征含裂缝页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变化是实现页岩油藏压裂-投产过程中四维地应力场精准刻画的重要基础。已有四维地应力研究通常认为应力变化主要源于孔隙压力改变,未考虑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对四维地应力的影响。利用在线CT实验,明晰了孔隙压力与页岩孔缝体积的关系,依据应变能理论,推导了裂缝体积与页岩泊松比、弹性模量的理论关系,建立了孔隙压力与泊松比、弹性模量的时变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层理缝开启是页岩岩石力学参数具有时变性的主要原因,孔隙压力越大,裂缝开启条数越多,裂缝空间呈指数型增长。随裂缝体积增加,页岩泊松比快速增加、杨氏模量快速减小,页岩强度大幅降低。以济阳坳陷页岩为例开展分析,裂缝体积占比提高至1%时,杨氏模量由37.5GPa下降至15.06GPa,泊松比由0.22上升至0.35。依托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岩石力学参数时变性对四维地应力演化的影响,考虑岩石力学时变性特征的四维地应力模拟能够更好地表征页岩压裂-投产过程中的应力大小演化与方向偏转的规律,与实际油藏压裂-投产过程中的四维地应力演化规律更加吻合,模拟结果更加可靠。研究成果能够为页岩油立体井组合理部署、优化设计、风险预警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四维地应力 岩石力学性质 时变性特征 四维地应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井生产数据分析与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巍 曹小朋 +6 位作者 徐耀东 吕琦 程紫燕 宋阳 刘艳 曹增辉 陈建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2-578,共7页
页岩储层具有微纳米尺度的孔隙特征和较强的应力敏感效应,通常以控压生产、变换工作制度的模式来抑制支撑剂回流,使得页岩油的流动特征变得异常复杂,给油井的动态分析和产能的预测带来了新的挑战。文中结合国内外页岩油气藏产能预测方法... 页岩储层具有微纳米尺度的孔隙特征和较强的应力敏感效应,通常以控压生产、变换工作制度的模式来抑制支撑剂回流,使得页岩油的流动特征变得异常复杂,给油井的动态分析和产能的预测带来了新的挑战。文中结合国内外页岩油气藏产能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方法、现代产量递减方法和解析方法的页岩油井产能综合评价新方法和流程。首先,对页岩油井的生产数据进行规整化处理来耦合变产量和变压力的影响,基于规整化产量数据分析页岩油井的流动特征,降低变工作制度下生产数据的波动对产能评价的影响;然后,结合经验方法、现代产量递减方法和解析方法综合评价页岩油井的产能,降低页岩油井产能评价的不确定性。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产能评价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的预测结果较为相近,能有效提高页岩油水平井产能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页岩油井产能的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产能预测 经验方法 现代产量递减方法 解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油气藏数值模拟与自动历史拟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薛亮 吴雨娟 +4 位作者 刘倩君 刘月田 王军 蒋龙 程紫燕 《石油科学通报》 2019年第4期335-346,共12页
裂缝性油气藏在油气资源中的占比不断增加,由于储层裂缝系统定量描述的复杂性,裂缝性油气藏开发动态的准确模拟预测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裂缝性油气藏的模拟模型,包括描述天然裂缝系统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双重或多重介... 裂缝性油气藏在油气资源中的占比不断增加,由于储层裂缝系统定量描述的复杂性,裂缝性油气藏开发动态的准确模拟预测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裂缝性油气藏的模拟模型,包括描述天然裂缝系统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双重或多重介质模型,以及描述压裂裂缝的离散裂缝模型和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历史拟合是利用实测数据调整模型参数达到提高模型模拟预测水平的重要技术。基于梯度类方法、进化算法、人工神经网络、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等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在油藏开发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微震数据能够提供压裂裂缝分布的重要信息,在自动历史拟合的过程中,可以和生产数据共同约束模型参数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自动历史拟合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稠油层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校正方法探讨--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耿斌 闫华 +4 位作者 周德志 程紫燕 康元勇 韩连滨 胡兴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1,共7页
针对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过程中通常重视Archie公式中岩石电阻率参数的研究与选取,很少考虑油层中油水赋存状态的影响.浅层疏松砂岩稠油层具有与常规油层不同的油水赋存状态,以"孤立水滴"形式存在于孔隙体积中的水被油分隔,... 针对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过程中通常重视Archie公式中岩石电阻率参数的研究与选取,很少考虑油层中油水赋存状态的影响.浅层疏松砂岩稠油层具有与常规油层不同的油水赋存状态,以"孤立水滴"形式存在于孔隙体积中的水被油分隔,很难形成导电网络,导致利用Archie公式解释得到的稠油层含油饱和度值比实际值偏高,因此需要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进行优化校正.本文选取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馆陶组稠油油藏为研究目标,阐述了产生"孤立水滴"赋存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孔隙结构,并以油基泥浆取心分析含油饱和度作为标准,采用实验分析和解释方程对比两种方式,通过CT图像分析、Archie公式、毛细管压力曲线反算含油高度和含水率方程反算等方法,初步确定解释值的校正量为4.1%~5.4%,平均为5%,这为浅层疏松砂岩稠油层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校正提供了依据,也为稠油层含油饱和度的校正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稠油层 含油饱和度 含水率方程 校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首口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喜获高产
16
作者 程紫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共1页
由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承担设计的胜利油田第一口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沾18-支平1井于2007年12月17日成功完钻,这也是中国石化首口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该井有1个主井眼和4个分支井眼,主井眼与4... 由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承担设计的胜利油田第一口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沾18-支平1井于2007年12月17日成功完钻,这也是中国石化首口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该井有1个主井眼和4个分支井眼,主井眼与4个分支井眼呈鱼骨状分布,主井眼长为403.6m,4个分支井眼总长为484.4m。该井于2008年1月23日常规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水平井 稠油热采 中国石化 鱼骨 胜利油田 科学研究院 井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层建筑对电视台辐射场的影响
17
作者 程紫燕 陈涵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8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本文用几何绕射理论分析了高层建筑对上海电视台八频道发射天线辐射场型的影响;并以新锦江宾馆为例,计算了宾馆建造后引起的宾馆附近八频道电视信号强度的变化。
关键词 电视台 高层建筑 辐射场 发射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水驱中油水相互作用规律与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柴汝宽 刘月田 +2 位作者 何宇廷 顾文欢 程紫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00,共8页
针对当前水驱中的油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结论存在争议,主要体现在关键离子对油水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尚未统一。将岩心驱替实验和界面张力测定实验相结合来研究智能水驱中油水作用规律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相互作用在智能水驱... 针对当前水驱中的油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结论存在争议,主要体现在关键离子对油水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尚未统一。将岩心驱替实验和界面张力测定实验相结合来研究智能水驱中油水作用规律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相互作用在智能水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整注入水的离子组成可以有效影响采收率。Mg^(2+)和Ca^(2+)能够有效提高岩心驱替效率,Mg^(2+)作用效果强于Ca^(2+),二者存在最优浓度。SO_(4)^(2-)对提高采收率无积极作用。界面张力测定实验结果:溶液中不同离子对油水界面特征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作用强度依次为Mg^(2+)>Ca^(2+)>Na^(+)。随着溶液中Na^(+),Ca^(2+)和Mg^(2+)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界面弛豫时间先缩短后延长,存在促进界面张力最低、界面弛豫时间最短的最优浓度;SO_(4)^(2-)能有效抑制Na^(+),Mg^(2+)和Ca^(2+)对油水界面特征的影响,提高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的最优离子浓度、延长油水界面体系达到平衡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驱 提高采收率 油水相互作用 界面张力 离子浓度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沉积背景下改进的TOC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管倩倩 蒋龙 +2 位作者 程紫燕 张典栋 张帆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592-600,共9页
湖相页岩油的沉积环境为陆相深湖或半深湖沉积,岩性复杂,传统的Δlog R法只适用于海相沉积背景下的页岩油储层,急需寻找适用于湖相背景下页岩油总有机碳含量(TOC)的评价技术。因受岩性影响(尤其是在灰质和泥质较重影响的情况下),电阻率... 湖相页岩油的沉积环境为陆相深湖或半深湖沉积,岩性复杂,传统的Δlog R法只适用于海相沉积背景下的页岩油储层,急需寻找适用于湖相背景下页岩油总有机碳含量(TOC)的评价技术。因受岩性影响(尤其是在灰质和泥质较重影响的情况下),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幅度差会发生变化,原本在非生油的页岩段电阻率和声波时差值一致时的基线发生偏移,导致传统Δlog R法计算的TOC值偏离实际值,需要对受岩性影响的层段进行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进行校正。筛选明显受灰质和泥质影响的含有机质层段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值,确定受岩性影响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质心所在位置,校正使其回归到不受岩性影响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的线性关系(基线)上,即将确定受岩性影响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的质心点通过校正到不受影响的质心点上,从而排除岩性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实现页岩层段TOC值的准确计算。以研究区济阳坳陷博兴洼陷和利津洼陷为例,通过岩性校正,湖相沉积背景下改进的Δlog R法所预测出的TOC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90%以上。与传统的Δlog R法相比,精度提高30%~40%,证明改进的Δlog R法适用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油 有机碳含量 复杂岩性 岩性校正 博兴洼陷 利津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深层碳酸盐岩气藏衰竭开发规律实验研究
20
作者 陈建勋 杨胜来 +3 位作者 吕琦 徐耀东 程紫燕 宋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4,共8页
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气藏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的问题,通过地层条件下单岩心衰竭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的衰竭开发规律;开展两岩心串联衰竭实验模拟研究了层内非均质性对气藏衰竭开发的影响;结合孔隙尺度流动模拟揭示了微观孔... 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气藏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的问题,通过地层条件下单岩心衰竭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的衰竭开发规律;开展两岩心串联衰竭实验模拟研究了层内非均质性对气藏衰竭开发的影响;结合孔隙尺度流动模拟揭示了微观孔隙结构对气藏衰竭开发供气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深层碳酸盐岩气藏采收率与渗透率接近对数关系,产气量主要受孔隙度的控制,15 MPa废弃压力下的束缚水岩心采收率为51.50%~64.97%。孔洞和裂缝的非均匀分布是造成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产能差异大的主要原因,近井地带和远井地带的孔隙结构分别影响气藏产气速度和供气能力。提高近井地带渗透率、控压生产有利于促进气藏同步开发并延长稳产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开发 供气能力 非均质性 采收率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