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V基准流场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素斌 翟树成 张怀新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2-728,共7页
PIV基准流场是规范PIV流场测试技术和校验流场测试数据的统一标准。文章通过分析PIV流场测试技术的发展及其基准流场技术的发展状况,对PIV基准流场建设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应用CFD方法初步评估了HTA及ITTC的建议模型,给出了基准模型周围... PIV基准流场是规范PIV流场测试技术和校验流场测试数据的统一标准。文章通过分析PIV流场测试技术的发展及其基准流场技术的发展状况,对PIV基准流场建设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应用CFD方法初步评估了HTA及ITTC的建议模型,给出了基准模型周围流场结果,并与HTA提供的SPIV试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PIV基准流场的方案设计和不确定度分析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分析结果为模型标准与测试标准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流场 PIV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舰船航行性能MDO系统顶层设计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峰 程素斌 +2 位作者 杨磊 韦喜忠 李胜忠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7-1266,共10页
水面舰船航行性能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适宜于采用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MDO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水面舰船航行性能设计领域开展MDO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之后阐述了MDO概念内涵;制定了总体研究思路,确定了系... 水面舰船航行性能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适宜于采用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MDO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水面舰船航行性能设计领域开展MDO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之后阐述了MDO概念内涵;制定了总体研究思路,确定了系统设计目标、技术指标及顶层设计技术方案,剖析了需要首先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并给出关键技术的攻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舰船 航行性能 MDO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浮式与浮筒式排泥管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崇仁 程素斌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1,43,共6页
本文对自浮式和浮筒式排泥管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自浮式排泥管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均优于浮筒式排泥管 ,在相同的动力条件下自浮式排泥管的扭矩只为浮筒式排泥管的 3/ 5 ,而系缆力仅为浮筒式的 1/ 2~ 2 / ... 本文对自浮式和浮筒式排泥管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自浮式排泥管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均优于浮筒式排泥管 ,在相同的动力条件下自浮式排泥管的扭矩只为浮筒式排泥管的 3/ 5 ,而系缆力仅为浮筒式的 1/ 2~ 2 / 3。同时 ,钢材用量仅为浮筒式排泥管的 4 0 %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自浮式排泥管 浮筒式排泥管 稳定性 抗风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综合体的开发特点和管理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述 程素斌 《中国市政工程》 2008年第1期58-59,共2页
结合目前上海正在开展的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管理模式及关键成功因素,从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模式、项目运营的组织和资源保障体系角度分析了当前机制、风险和监管管理等方面的现状。最后介绍了上海南站... 结合目前上海正在开展的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管理模式及关键成功因素,从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模式、项目运营的组织和资源保障体系角度分析了当前机制、风险和监管管理等方面的现状。最后介绍了上海南站地下综合体工程开发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体 开发管理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箱式防波堤振动——摇摆运动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5
作者 王元战 程素斌 王立强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建立了沉箱式防波堤弹性振动—摇摆运动分析模型 ,对破碎波冲击作用下防波堤的弹性振动——摇摆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研究了摇摆运动对防波堤位移、转角、滑移力和倾覆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 ,摇摆运动可有效减小防波堤的的滑移力... 建立了沉箱式防波堤弹性振动—摇摆运动分析模型 ,对破碎波冲击作用下防波堤的弹性振动——摇摆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研究了摇摆运动对防波堤位移、转角、滑移力和倾覆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 ,摇摆运动可有效减小防波堤的的滑移力和倾覆力矩。在防波堤设计中可考虑允许出现摇摆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波堤 破碎波 振动摇摆运动 数值模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与后置生物滤池工艺在村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媛 孙捷 +2 位作者 张永来 孙明恩 程素斌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0期86-93,共8页
在苏南某区选取3台处理量为10 t/d的集中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提升研究,并将改造措施应用至200 t/d站区。主要改造措施为:(1)缺氧池底部增加污泥搅动装置;(2)沉淀池底部增加污泥微曝气装置;(3)增加后置生物滤池。研究结果表... 在苏南某区选取3台处理量为10 t/d的集中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提升研究,并将改造措施应用至200 t/d站区。主要改造措施为:(1)缺氧池底部增加污泥搅动装置;(2)沉淀池底部增加污泥微曝气装置;(3)增加后置生物滤池。研究结果表明,该改造措施有效,以进水浓度较高站区为例,COD、氨氮及TN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6.8%、91%和67.1%,出水水质稳定,且冬季仍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00 t/d站区采用后置人工湿地模式进行水质提升,研究连续运行与间歇运行两种模式的运行成本。结果表明,间歇性运行模式更适宜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在保证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的情况下,其运行成本仅增加2%,运营检修频率下降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人工湿地 后置滤池 水质提升 村镇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