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土壤CH_(4)排放及其关联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对磺胺二甲嘧啶和铜污染的响应
1
作者 程粟裕 朱长俊 +3 位作者 李昕钰 董宁 周金蓉 蒋静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46-2256,共11页
为了研究畜禽粪便中磺胺类兽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和典型重金属铜(Copper,Cu)复合污染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以猪粪为肥源,设置无污染、低、中、高4种SMZ和Cu不同污染水平的浓度,... 为了研究畜禽粪便中磺胺类兽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和典型重金属铜(Copper,Cu)复合污染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以猪粪为肥源,设置无污染、低、中、高4种SMZ和Cu不同污染水平的浓度,SMZ分别为0、0.1、1、5 mg·kg^(-1),Cu分别为0、100、500、1500 mg·kg^(-1),两两组合共计16个处理,通过长时间室内模拟淹水培养实验,定期测定CH4排放速率和相关土壤功能基因丰度,以期探索SMZ和Cu单一及复合污染影响CH4排放和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浓度效应及影响时长。结果表明:培养前期(0~12 d),不同浓度的SMZ和Cu未显著影响CH4排放速率(P>0.05);培养中后期(13~71 d),单一低浓度SMZ(0.1 mg·kg^(-1))处理对CH4排放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SMZ(≥1 mg·kg^(-1))则反之,单一Cu污染及与不同浓度的SMZ复合污染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H4排放速率(P<0.05)。与对照(SMZ和Cu零添加)相比,除单一低浓度SMZ(0.1 mg·kg^(-1))处理的CH4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9.7%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H4排放,尤其Cu和SMZ(≥1 mg·kg^(-1))复合污染处理显著降低了约77%(P<0.05)。SMZ单一污染对16S rRNA-CH4、mcrA和pmoA的基因丰度均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和输入时间效应,Cu单一污染则未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效应,两者复合污染的联合作用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两污染物的起始浓度及SMZ输入土壤的时间。无论SMZ和Cu单一还是复合污染,中高浓度在培养的后期对三大基因丰度的影响均以降低为主,且pmoA基因丰度对Cu和SMZ单一及复合污染响应更敏感。研究表明,SMZ和Cu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稻田土壤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基因丰度,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但规模化养殖业畜禽粪便还田后导致抗生素和重金属高残留的环境风险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Cu) 磺胺二甲嘧啶(SMZ) 猪粪 稻田土壤 CH_(4)排放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二甲嘧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中长期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佳迎 周金蓉 +4 位作者 吴杰 王珏 程粟裕 赵鸽 蒋静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57-1766,共10页
为了研究兽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MZ)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中长期效应,本文采用HPLC-MS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磺胺二甲嘧啶(30 mg·kg-1)与不同基肥(猪粪和复合肥)同步输入稻田土壤47 d和61 d后,其在土壤中的降... 为了研究兽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MZ)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中长期效应,本文采用HPLC-MS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磺胺二甲嘧啶(30 mg·kg-1)与不同基肥(猪粪和复合肥)同步输入稻田土壤47 d和61 d后,其在土壤中的降解情况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开展了磺胺二甲嘧啶单一降解产物相应室内纯培养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基肥是猪粪还是复合肥,磺胺二甲嘧啶输入土壤47 d和61 d后均降解产生了2-氨基-4,6-二甲基嘧啶和4-[2-亚氨基-4,6-二甲基嘧啶-1(2H)-基]苯胺这两种降解产物,且以前者为主。在两个研究时间点,无论肥源是猪粪还是复合肥,磺胺二甲嘧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从微生物优势群落组成上来看,磺胺二甲嘧啶输入47 d后,相对于猪粪对照,猪粪+SMZ处理中芽单胞菌门和芽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0.81%和0.70%(P<0.05),Subgroup6_norank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0.54%(P<0.05),表明此时猪粪+SMZ处理对芽单胞菌门和芽单胞菌属有显著抑制作用,对Subgroup6_norank菌属有显著促进作用,培养试验证实了此作用效果主要来自于磺胺二甲嘧啶的降解产物2-氨基-4,6-二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输入61 d后,猪粪+SMZ处理对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伯克氏菌属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复合肥+SMZ处理对热脱硫杆菌属起显著抑制作用(P<0.05),相对于同种肥源对照,猪粪+SMZ处理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伯克氏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2.66%、0.71%和0.25%,复合肥+SMZ处理中热脱硫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0.43%。因此,磺胺类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的中长期效应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降解产物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3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对脲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珏 徐佳迎 +2 位作者 程粟裕 赵鸽 蒋静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0-697,共8页
[目的]兽用抗菌药目前在畜牧业中广泛应用,大部分以其母体化合物形式随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对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与尿素氮利用率有关。本文旨在明确3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磺胺二甲嘧啶(SMZ)、恩诺沙星(ENR)和... [目的]兽用抗菌药目前在畜牧业中广泛应用,大部分以其母体化合物形式随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对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与尿素氮利用率有关。本文旨在明确3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磺胺二甲嘧啶(SMZ)、恩诺沙星(ENR)和四环素(TC)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确定一定浓度范围内SMZ、ENR、TC(SMZ、TC:0~400μmol·L^-1;ENR:0~800μmol·L^-1)对脲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SMZ、ENR、TC与脲酶相互作用的猝灭机制,并得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等参数信息;通过分子对接明确SMZ、ENR、TC在脲酶中的结合位点,并得到结合位点附近氨基酸残基信息和作用力信息。[结果]SMZ和ENR对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TC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显著抑制的作用(P<0.05),影响程度随苯环数量增多而增强;SMZ、ENR、TC均能与脲酶形成1∶1复合物,引起脲酶的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并且改变了脲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导致活性中心亲水性发生改变;SMZ、ENR、TC在脲酶活性中心与氨基酸残基结合产生氢键,除氢键作用力外,还有范德华力、去溶剂能和静电作用力发挥作用。[结论]SMZ、ENR和TC均与脲酶发生相互作用,可改变脲酶活性中心结构和氨基酸残基环境,但是TC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与SMZ、ENR不同,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不同浓度的SMZ和ENR均可促进脲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恩诺沙星 四环素 脲酶 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