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塬不同年限撂荒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雷跻初 刘小伟 +3 位作者 邓军 程杰 程积民 郭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探究渭北旱塬区不同年限撂荒地的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渭北旱塬区撂荒地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渭北旱塬不同年限(5 a, 10 a, 20 a, 25 a和33 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渭北旱塬区不同年限撂荒地的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渭北旱塬区撂荒地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渭北旱塬不同年限(5 a, 10 a, 20 a, 25 a和33 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和参与土壤碳(C)、氮(N)和磷(P)循环的5种胞外酶活性,随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学模型和主坐标分析(PCoA)研究不同撂荒年限下土壤养分和胞外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C和N获取酶活性显著减小,而P获取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C、N和P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随撂荒年限延长,土壤微生物的C限制得到缓解,P限制逐渐加强。PCoA拟合环境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总磷(TP)、速效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是驱动酶活性及其计量比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撂荒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随撂荒时间延长(20 a以上)会加剧微生物P限制,因此对经过长年撂荒的土地应当适量施用磷肥,以改善其土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不同撂荒年限 土壤酶活性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柠条生长与土壤水分消耗过程研究 被引量:87
2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1 位作者 王静 雍绍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中龄期土壤干层厚度为 2 4 0~ 2 6 0cm ,老龄期干层为 70 0cm。水平阶整地丰水年土壤水分盈余 4 4 82mm ,对照亏缺 5 1 5~ 79 6mm ;平水年亏缺 5 3 91mm ,对照亏缺 10 3 6 4mm ;干旱年亏缺 10 2 87mm ,对照亏缺 15 3 32mm。不同降水年份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为 80~ 180cm ,对照为 2 1~ 4 5cm。根据柠条主根、侧根和毛根的根量分布比例得出 ,土壤水分要恢复正常 ,丰水年需要 13年 ,平水年需要 16年以上 ,干旱年约需 2 0年以上 ,而对照无论是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均需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消耗 柠条 过程研究 生长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丰水年 干旱年 生物措施 工程整地 土壤干层 补偿深度 幼龄期 亏缺 对照 灌木林 水平阶 6mm 恢复 主根 根量 毛根 侧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灌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51
3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杜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57,共8页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灌草植被退化严重的关键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 ,提出了灌草植被封育、改良、立体配置等快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主要草地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适宜封育期为 3~ 5a ,产草量可提高 5 1~ 7 ...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灌草植被退化严重的关键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定位研究 ,提出了灌草植被封育、改良、立体配置等快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主要草地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适宜封育期为 3~ 5a ,产草量可提高 5 1~ 7 5倍。大针茅适宜封育期为 5a ,产草量可提高 1 5~ 5 0倍 ;改良草地最佳组合荒山穴播为本氏针茅 +杂类草、达乌里胡枝子 +本氏针茅群落 ,产草量提高 6 1~ 6 4倍。撂荒地开沟种植为本氏针茅 +冷蒿、本氏针茅 +红豆草、本氏针茅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产草量提高 4 6~ 4 8倍。荒山隔带耕翻种植为芨芨草、本氏针茅 +紫花苜蓿、本氏针茅 +老芒麦、达乌里胡枝子 +本氏针茅群落 ,产草量提高4 5~ 6 5倍 ;灌草立体配置结合工程整地措施 ,建立了以柠条 +芨芨草、沙棘 +草木樨和山桃 +芨芨草为主的集流灌草配置模式 ,现已形成可更新的稳定的灌草群落类型。该体系的组装配套与试验、示范、推广为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灌草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退化草地 重建封育 改良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山桃灌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与调控恢复 被引量:29
4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在黄土丘陵区的荒山荒坡采用工程整地措施 ,进行灌草合理布局与立体配置。研究结果表明 :山桃灌木林生长到第 4年 ,根系的分布深度达 3 2 0~ 3 60cm ,0~ 5 0 0cm土壤含水量比造林前降低了2 1~ 3 3个百分点 ,土壤干层厚度为 1 5 0c... 在黄土丘陵区的荒山荒坡采用工程整地措施 ,进行灌草合理布局与立体配置。研究结果表明 :山桃灌木林生长到第 4年 ,根系的分布深度达 3 2 0~ 3 60cm ,0~ 5 0 0cm土壤含水量比造林前降低了2 1~ 3 3个百分点 ,土壤干层厚度为 1 5 0cm ;生长到第 8年 ,根系的分布深度达 480cm以上 ,土壤干层由第4年 1 5 0cm扩大到 3 0 0cm ,含水量最低为 4 2 % ,最高为 8 4% ;生长的第 1 2年土壤干层明显 ,尤其是 5 0~40 0cm土壤含水量最低为 5 0 % ,最高为 8 6% ,土壤干层厚度达 3 5 0cm ;生长的第 1 6年土壤干层的分布深度在 5 0~ 3 5 0cm ,土壤含水量最低为 4 3 % ,最高为 6 6% ,土壤干层厚度达 3 0 0cm。但通过水平阶、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调控 ,0~ 1 0 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荒山提高 0 7~ 6 3个百分点 ;1 0 0~ 3 0 0cm提高 0 6~ 4 6个百分点 ;3 0 0~ 5 0 0cm提高 1 4~ 4 6个百分点 ,这充分表明采用合理的整地措施造林 ,土壤水分调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山桃灌木林地 土壤水分 水分调控 立体配置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60年辽东栎林种子质量与森林更新 被引量:31
5
作者 程积民 赵凌平 程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6,共7页
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优势乔木树种之一。通过26年的定位监测,对子午岭辽东栎林种子质量消减、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实生苗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对其森林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子午岭半阳坡、... 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优势乔木树种之一。通过26年的定位监测,对子午岭辽东栎林种子质量消减、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实生苗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对其森林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子午岭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3种类型中,平均完好种子占种子总数的26.65%;霉变种子占18.72%;动物取食虫蛀种子在阴坡远高于半阴坡和半阳坡,占到种子总数的26.32%;已发芽的种子占其总数的28.31%,且半阴坡>半阳坡>阴坡。每年均有大量种子生产,但在生境与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种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多达73.35%的种子失去生命力,直接影响实生苗的形成;地表覆盖物虽能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芽,但对成苗却是一个物理障碍,影响是负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和含水量;在辽东栎林下虽有一定的实生幼苗分布,但数量极少,平均密度仅为140~120株/hm2,且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显著,严重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质量 种子萌发 动物影响 森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种子库与草地更新 被引量:30
6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胡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9-683,共5页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云雾山草原 土壤种子库 草原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黄土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程积民 程杰 高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共7页
根据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实测资料,比较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个径级的林分密度变化状况,分析了生物量在刺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0年撂荒地、35年坡耕地和30年荒坡地林分密度分别为1050、950... 根据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实测资料,比较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个径级的林分密度变化状况,分析了生物量在刺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0年撂荒地、35年坡耕地和30年荒坡地林分密度分别为1050、950和1410株/hm2,在不同的径级分配上各样地均以〈20cm为主,分别占总株数的77.62%、85.79%和81.70%。撂荒地、坡耕地和荒坡地的造林,刺槐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146.58、165.76和160.97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的变化趋势为:撂荒地(78.94%)〈坡耕地(79.57%)〈荒坡地(83.47%);林下灌草和枯落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6.53~21.07%。3个研究区刺槐人工林林分生长高度、胸径和生物量等综合指标的排序为:坡耕地〉撂荒地〉荒坡地。根据刺槐林植被生长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在黄土区30年左右人工刺槐林群落生长基本达到数量稳定和林分成熟阶段,在该区应进行合理的问伐利用,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促进林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密度效应 黄土区 人工林 刺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刈割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76
8
作者 程积民 邹厚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36-54,共19页
通过年定位试验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在封育、刈割、放牧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下,草地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一系列变化,以及草地植被的动态变化过程.
关键词 草地植被 封育 刈割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草地群落生物量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程积民 贾恒义 彭祥林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22-27,共6页
宁南黄土丘陵区干草原地带,由于频繁垦植,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地退化,许多空间呈现出次生类群和裸地。针对这一现象,于1991~1994年在该区进行了草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该草地类型区通过不同施肥处理,促进了植物的繁殖更新... 宁南黄土丘陵区干草原地带,由于频繁垦植,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地退化,许多空间呈现出次生类群和裸地。针对这一现象,于1991~1994年在该区进行了草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该草地类型区通过不同施肥处理,促进了植物的繁殖更新与群落的种间结构变化。而随着时间的延续,长芒草群落和百里香群落生物量的结构层次明显,优良牧草占的比重大,生物产量高。同时,影响该区草地生物量增长速度的限制因子除肥而外,更重要的还有水热条件。只有充足的肥力和适宜的水热条件相互配合,才能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次生裸地的植被即能在2~4a内迅速恢复,可为草地建设及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群落 施肥 生物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程积民 邹厚远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低而不稳等现状,开展了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的生物量形成、植物群落结构、建群种变化的差异十分显著,尤其是割草区和限制放牧...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低而不稳等现状,开展了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的生物量形成、植物群落结构、建群种变化的差异十分显著,尤其是割草区和限制放牧区处理有利于草地的永续利用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完全保护区由于长期封育,不利草地的繁殖更新和再生,虽能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但增长幅度不大;另外,不同处理对草地群落演替的影响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草地利用 植被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程积民 贾恒义 彭祥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124-128,共5页
针对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退化严重,草食牧业发展低而不稳,优良牧草愈来愈少等现状,进行了草地施肥与封育试验,研究草地植被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过程。结果表明:施肥与封育后草地群落种类组成数量差异显著,建群种个体数量变化较大,生... 针对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退化严重,草食牧业发展低而不稳,优良牧草愈来愈少等现状,进行了草地施肥与封育试验,研究草地植被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过程。结果表明:施肥与封育后草地群落种类组成数量差异显著,建群种个体数量变化较大,生物产量高,群落演替速度快。不同施肥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延续,长芒草群落种类组成和建群种的变化从低施肥区到高施肥区,成较快上升趋势,百里香群落成缓慢上升趋势。生物量的变化中施肥区高于高施肥区和低施肥区。通过施肥封育后干草原类型区群落演替阶段为:定居→恢复→竞争→稳定群落。各群落的演替在干草原类型中,最终形成为以长芒草为主的群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草地群落 结构和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森林生物量与生态水文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积民 邹厚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5-63,共9页
六盘山木本植物有37科、67属、600余种,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小片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及灌木、草本的叶、枝、杆、根、枯枝落叶层对天然降水在不同程度上起着缓减、吸收、截留等生态水文作用。六盘山林区分布的几种根生群落,生... 六盘山木本植物有37科、67属、600余种,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小片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及灌木、草本的叶、枝、杆、根、枯枝落叶层对天然降水在不同程度上起着缓减、吸收、截留等生态水文作用。六盘山林区分布的几种根生群落,生物量的差异显著,其中在海拔低、土壤水热条件好、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生物量较高。在六盘山林区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下吸水量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最大为华山松,其他依次为辽东栎、白桦林、灌木、草本。六盘山林区自然条件恶劣,森林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往往超过其本身的价值,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效益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态水文作用 六盘山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沙打旺草地群落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积民 邹厚远 《草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64-71,共8页
试验于1981~1988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的固原县河川北山人工沙打旺草地进行。结果表明:沙打旺从兴到衰,出现一较快的演替系列,其重要值有显著的变化。生长3~6年沙打旺繁茂,但天然牧草受到抑制,由于沙打旺发达的根系,可充分利用土壤深层... 试验于1981~1988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的固原县河川北山人工沙打旺草地进行。结果表明:沙打旺从兴到衰,出现一较快的演替系列,其重要值有显著的变化。生长3~6年沙打旺繁茂,但天然牧草受到抑制,由于沙打旺发达的根系,可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衰败沙打旺草地水分渗透速率比天然草地和农地快,但上层土壤含水量恢复较好,这样其它野生植物在衰败地上生长较好。沙打旺的根有固氮能力,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土壤,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沙打旺草地 群落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半干旱地区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程积民 杜峰 《中国草食动物》 1999年第6期29-31,共3页
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主要草地群落在合理放牧和过度放牧利用下, 草地群落的繁殖更新、草群结构及生物量的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 两种禾本料牧草在合理的放牧利用下, 草地的自然更新、种子繁殖与根茎繁殖差异甚小, 多以种子繁殖更新为... 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主要草地群落在合理放牧和过度放牧利用下, 草地群落的繁殖更新、草群结构及生物量的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 两种禾本料牧草在合理的放牧利用下, 草地的自然更新、种子繁殖与根茎繁殖差异甚小, 多以种子繁殖更新为主, 而铁杆蒿、百里香群落主要以根茎繁殖为主, 个体易衰退分化。同时在合理放牧利用下, 优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牧草不断增加, 并形成了层次明显的群落类型; 合理放牧与过度放牧生物量相比提高42-1 % ~62-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种子形成 牧草生长 生物量 半干旱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简单加性加权法评价黄土高原地区草场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积民 张文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是在野外考察和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的11个主要草场类型,运用简单加性加权法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简单加性加权法是多目标价值函数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捷容易掌握的优点,而且综合性强,精度高。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草场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灌木林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积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29-136,共8页
上黄试区位于黄土丘陵区西部,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土层深厚,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土壤肥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农、林、牧业的持续发展。为此,笔者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林草治理与研究工作中,针对这一问... 上黄试区位于黄土丘陵区西部,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土层深厚,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土壤肥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农、林、牧业的持续发展。为此,笔者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林草治理与研究工作中,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适宜该试区生长的优良灌木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rhamnoicles)、山桃(Prunusdavidiana)进行了生长与产量变化的试验研究,为该试区灌木林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灌木林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优良牧草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积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88-96,共9页
比较详细地研究总结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主要优良牧草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牧草 栽培 人工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黄试区草地资源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积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上黄试区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其自然特点和生产性能.以求有效地利用和进一步合理地培育草地,为在本区畜牧业发展和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草地可划分为2类(干草原、灌丛草原... 本文通过对上黄试区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其自然特点和生产性能.以求有效地利用和进一步合理地培育草地,为在本区畜牧业发展和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草地可划分为2类(干草原、灌丛草原),6组,36型。主要植物167种,分属41科,85属。其中饲用植物132种,占植物总数的79.0%,有毒有害植物35种,占21.0%。现有天然草地年可提供鲜草32.22×104kg,人工草地可提供8.95×104kg,秸秆可提供78.52×104kg,乔灌木树叶可提供9.3×104kg,全年本区可提供鲜草、秸秆、树叶共128.99×104kg,载畜1842.6个饲养量,就目前1858个饲养量,略有超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改良天然草地和发展人工草地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E法在黄土丘陵区草场类型划分中的应用
19
作者 程积民 张文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本文运用ELECTRE—Ⅰ法划分黄土丘陵地区草场的类型,为草地建设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ELECTRE—Ⅰ法的基本思想:对于一多目标决策问题,构造级别高于关系S,再运用级别高于关系S,从方案集中筛选出级别较高的方案来。该方法不仅具有计算简捷... 本文运用ELECTRE—Ⅰ法划分黄土丘陵地区草场的类型,为草地建设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ELECTRE—Ⅰ法的基本思想:对于一多目标决策问题,构造级别高于关系S,再运用级别高于关系S,从方案集中筛选出级别较高的方案来。该方法不仅具有计算简捷,容易掌握的优点,而且综合性强,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 类型 划分 ELECTRE 黄土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立体型高产半人工草地研究
20
作者 程积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38-44,共7页
宁南黄土丘陵区(上黄试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低而不稳,生态平衡严重失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林业和草地试验研究与治理工作中,建立了立体型高产人工草地,提出了该区草地建设的途径与... 宁南黄土丘陵区(上黄试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低而不稳,生态平衡严重失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林业和草地试验研究与治理工作中,建立了立体型高产人工草地,提出了该区草地建设的途径与技术,为畜牧业的发展建立了优质、稳定、高产的人工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立体配置 人工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