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疏浚淤泥固化土孔隙水含量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福周 雷学文 +1 位作者 孟庆山 陈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为研究疏浚淤泥固化土中孔隙水的含量及分布规律,利用低场质子核磁共振技术探测疏浚淤泥固化土的横向弛豫时间T_2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各水泥掺量下淤泥固化土样品的弛豫时间分布只有一个主峰,峰面积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和水泥掺量的增大... 为研究疏浚淤泥固化土中孔隙水的含量及分布规律,利用低场质子核磁共振技术探测疏浚淤泥固化土的横向弛豫时间T_2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各水泥掺量下淤泥固化土样品的弛豫时间分布只有一个主峰,峰面积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和水泥掺量的增大均逐渐减小,孔隙水的含量逐渐减小,并且孔隙水的减少首先是从大孔隙水分开始的,龄期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大孔隙里的水分含量,而水泥不仅有利于大孔隙水分含量的减小,也有利于小孔隙水分含量的减小;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和水泥掺量的增大,淤泥固化土的T_2分布范围变窄,分布趋向于短弛豫时间,孔隙水逐渐分布在较小的孔隙中;加权平均T_2弛豫时间随着龄期的增长先快速下降,7 d后下降的速率逐渐减小,固化土T_2总核磁信号幅值随养护龄期的变化总体呈减小趋势,速度超过7 d后减慢,这是因为淤泥固化土内部的化学反应使得水分被消耗或转化成了矿物水。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技术能较好地呈现淤泥固化过程中孔隙水含量及分布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固化土 核磁共振 T2分布 孔隙水 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玻璃固化东湖淤泥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福周 雷学文 +1 位作者 孟庆山 李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5-48,共4页
为了探究处理武汉城中湖大量淤泥的方法,采用水泥与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作为固化剂,从硅酸钠掺入比、水泥掺入比、龄期和应力-应变关系入手,对100多组具有不同水泥掺入比、硅酸钠掺入比的淤泥固化土试样进行了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 为了探究处理武汉城中湖大量淤泥的方法,采用水泥与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作为固化剂,从硅酸钠掺入比、水泥掺入比、龄期和应力-应变关系入手,对100多组具有不同水泥掺入比、硅酸钠掺入比的淤泥固化土试样进行了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硅酸钠对增强淤泥固化土的强度作用明显,最高可以达到同等条件下未掺硅酸钠时的3.6倍,水泥掺入比一定时,存在最佳硅酸钠掺入比;硅酸钠掺入比一定时,淤泥固化土强度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大;淤泥固化土强度与龄期呈近似线性关系;固化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具有明显的应力峰值点,表现为脆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固化土 水泥-水玻璃 无侧限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