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调整“大地依恋”的层级:关注跨层级思维的艺术表达
1
作者
斯科特·斯洛维克
朱利华(译)
程相
占
(
校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4,共10页
当代"场所"理论的建构陷入僵局,人们各持己见,而跨层级思维则有利于培育新的"场所感"范式。跨层级思维指在不同的场所层级之间来回转换,反复变焦,把地方-全球讨论置于"层级"和"依恋"语境中。...
当代"场所"理论的建构陷入僵局,人们各持己见,而跨层级思维则有利于培育新的"场所感"范式。跨层级思维指在不同的场所层级之间来回转换,反复变焦,把地方-全球讨论置于"层级"和"依恋"语境中。当前许多环境文本如摄影作品、著作等都运用调整"大地依恋"层级的策略,帮助当代读者以多种视角理解自我与场所的深层联系。跨层级思维意味着将对某一特定场所体验的精微性与对全球体验的广大性结合起来,理解人们的生活给环境带来的真实影响,培育新的也许是有效应对当今世界严峻现实的认知习惯与思维方式,使人们适应变化中的世界,并促使他们克服对可能令人麻痹的抽象问题视而不见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全球论争
跨层级思维
场所感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世界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卿
程相
占
(
校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4,共14页
"世界文学"在西方的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排除了现代时期以前的写作文本以及英语之外的写作文本。思考世界文学时,秉持一种"道德的以及理论理想化的包容性世界文学"观念是必要的。这样的世界文学观念将以一种系统的方...
"世界文学"在西方的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排除了现代时期以前的写作文本以及英语之外的写作文本。思考世界文学时,秉持一种"道德的以及理论理想化的包容性世界文学"观念是必要的。这样的世界文学观念将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世界的文学包括在内。如何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文学包括在世界文学中,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其一,以印度、中国、日本为中心或其他非西方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文学;其二,通过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来看待世界文学;其三,在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学习东方的过程中来看待审美循环的结合点。这种世界文学观念将不仅更加准确地反映世界的组成,并且还将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看待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非西方文学
比较诗学
审美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美学及其对审美理论的挑战
被引量:
3
3
作者
阿诺德·伯林特(著)
赵卿(译)
程相
占
(
校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3,共5页
环境美学研究已经明显地扩展了审美理论。环境具有交融性、包容性、动态性等特征,它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比体验艺术时更直接、更有力的欣赏体验方式。这种新观念既对艺术欣赏提出了挑战,也对审美理论提出了挑战,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传统美学...
环境美学研究已经明显地扩展了审美理论。环境具有交融性、包容性、动态性等特征,它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比体验艺术时更直接、更有力的欣赏体验方式。这种新观念既对艺术欣赏提出了挑战,也对审美理论提出了挑战,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传统美学中的审美静观说与审美无功利概念。环境美学能够作为一座桥梁,将审美欣赏的传统形式与其他领域的审美价值密切联系在一起。如果自然美学、环境美学和艺术美学能结合在相同的理论框架中,那么我们就必须发展一个充分开放的结构,既尊重三者各自独特特征,又适应各个领域,从而重新改造美学学科。在对审美欣赏的尊重中,我们能够尊重地球及其所有栖居者,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因而走到了一起,美学与伦理学也因此而达到了根本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自然美学
艺术美学
道德价值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整“大地依恋”的层级:关注跨层级思维的艺术表达
1
作者
斯科特·斯洛维克
朱利华(译)
程相
占
(
校
)
机构
美国爱达荷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4,共10页
文摘
当代"场所"理论的建构陷入僵局,人们各持己见,而跨层级思维则有利于培育新的"场所感"范式。跨层级思维指在不同的场所层级之间来回转换,反复变焦,把地方-全球讨论置于"层级"和"依恋"语境中。当前许多环境文本如摄影作品、著作等都运用调整"大地依恋"层级的策略,帮助当代读者以多种视角理解自我与场所的深层联系。跨层级思维意味着将对某一特定场所体验的精微性与对全球体验的广大性结合起来,理解人们的生活给环境带来的真实影响,培育新的也许是有效应对当今世界严峻现实的认知习惯与思维方式,使人们适应变化中的世界,并促使他们克服对可能令人麻痹的抽象问题视而不见的倾向。
关键词
地方-全球论争
跨层级思维
场所感新范式
Keywords
the local-global debate
transcalar thinking
a new paradigm of place-attachment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世界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卿
程相
占
(
校
)
机构
罗格斯大学(又名新泽西州立大学)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4,共14页
文摘
"世界文学"在西方的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排除了现代时期以前的写作文本以及英语之外的写作文本。思考世界文学时,秉持一种"道德的以及理论理想化的包容性世界文学"观念是必要的。这样的世界文学观念将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世界的文学包括在内。如何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文学包括在世界文学中,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其一,以印度、中国、日本为中心或其他非西方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文学;其二,通过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来看待世界文学;其三,在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学习东方的过程中来看待审美循环的结合点。这种世界文学观念将不仅更加准确地反映世界的组成,并且还将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看待世界。
关键词
世界文学
非西方文学
比较诗学
审美流通
Keywords
world literature
non-Western literature
comparative poetics
aesthetic circulation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美学及其对审美理论的挑战
被引量:
3
3
作者
阿诺德·伯林特(著)
赵卿(译)
程相
占
(
校
)
机构
美国长岛大学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3,共5页
文摘
环境美学研究已经明显地扩展了审美理论。环境具有交融性、包容性、动态性等特征,它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比体验艺术时更直接、更有力的欣赏体验方式。这种新观念既对艺术欣赏提出了挑战,也对审美理论提出了挑战,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传统美学中的审美静观说与审美无功利概念。环境美学能够作为一座桥梁,将审美欣赏的传统形式与其他领域的审美价值密切联系在一起。如果自然美学、环境美学和艺术美学能结合在相同的理论框架中,那么我们就必须发展一个充分开放的结构,既尊重三者各自独特特征,又适应各个领域,从而重新改造美学学科。在对审美欣赏的尊重中,我们能够尊重地球及其所有栖居者,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因而走到了一起,美学与伦理学也因此而达到了根本契合。
关键词
环境美学
自然美学
艺术美学
道德价值
审美价值
分类号
B834.2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调整“大地依恋”的层级:关注跨层级思维的艺术表达
斯科特·斯洛维克
朱利华(译)
程相
占
(
校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世界
赵卿
程相
占
(
校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环境美学及其对审美理论的挑战
阿诺德·伯林特(著)
赵卿(译)
程相
占
(
校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