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组学特征联合应用在经中医药联合微创术综合治疗后肝癌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成利 温泽迎 +5 位作者 周舟 程留慧 郭伟 孙樱函 崔璐 王道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192-200,共9页
目的:探究基于多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应用在肝癌经中医药联合微创术综合治疗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已确诊肝癌病例在接受综合治疗前一个月内的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图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与肝癌早期... 目的:探究基于多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应用在肝癌经中医药联合微创术综合治疗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已确诊肝癌病例在接受综合治疗前一个月内的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图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与肝癌早期复发相关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使用ITK-snap软件对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病灶勾画,利用K最佳、LASSO对提取的组学特征进行筛选,使用LR、SVM、RF模型算法为筛选好的特征构建组学预测模型,通过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后使在最优模型算法基础上具有稳健预测效能及高特异度的组学模型与临床独立预测因素结合构建综合预测模型。结果:通过Logistic分析发现肿瘤直径≥5 cm(P=0.05)、多发肿瘤(P=0.04)、门静脉栓塞(P=0.04)是与肝癌复发相关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此外,在3种模型算法中SVM模型算法预测性能最好,并基于此模型算法构建的三期组学模型预测效能稳健(AUC值为0.96)且特异度最高(97%),使之与临床独立预测因素结合构建的综合模型AUC值为0.94,特异度为98.5%。结论:多期组学特征联合应用并与临床特征变量共同构建的综合模型可高效且准确地预测综合治疗肝癌病例的早期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联合应用 肝癌 中西医综合治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定量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崔璐 程留慧 +3 位作者 朱永月 孙樱函 王默涵 王道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本研究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定量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CPFE的诊断、评估、治疗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88例进行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和肺功能(PFT)检查的CPFE患者及同期收治的96例肺气肿患者。根据阈值分割法对其CT图像... 本研究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定量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CPFE的诊断、评估、治疗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88例进行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和肺功能(PFT)检查的CPFE患者及同期收治的96例肺气肿患者。根据阈值分割法对其CT图像使用3D Slicer软件获得定量CT指标,包括全肺容积(TLV)、正常肺区域百分比(NL%)、低密度衰减值(LAA%-950)及高密度衰减值(HAA%-700)。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PFE组与肺气肿组的肺功能指标及定量CT指标的诊断效能。计算结果显示,CPFE组比与肺气肿组好发于吸烟男性,二者在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及吸烟包年年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FE组与肺气肿组除在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肺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高密度衰减值(HAA%)、低密度衰减值(LAA%)、全肺容积(TL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LV、HAA%、LAA%均与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67、0.36、0.43,P值均<0.05),正常肺区域百分比(NL%)与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相关性最高(r=0.5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EV1/FVC与HAA%是鉴别CPFE与肺气肿的独立预测因素,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95%CI:0.82~0.92)、0.83(95%CI:0.77~0.89)。由此可知,定量CT指标可用于CPFE的诊断,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肺功能的损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 肺气肿 定量CT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FGF-22、AVP水平监测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姜东阳 郭伟 +1 位作者 程留慧 张勇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27-230,235,共5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监测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5例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监测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某院就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2组研究对象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IP)、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FGF-22、AVP水平,分析脑CT灌注成像参数、血清FGF-22、AV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rCBF、rCBV、血清FGF-22、AVP水平分别为(71.83±5.84)mL/100g/min、(3.78±1.25)mL/100g、(159.52±10.35)ng/mL、(73.54±8.43)ng/L,低于对照组的(82.35±6.59)mL/100g/min、(4.53±1.39)mL/100g、(216.38±14.58)ng/mL、(258.31±18.37)ng/L,TIP、MTT分别为(29.54±2.31)s、(7.12±1.54)s,高于对照组的(24.12±1.85)s、(5.42±1.3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组rCBF[(65.71±5.54)mL/100g/min]、rCBV[(3.29±0.75)mL/100g]、血清FGF-22[(133.54±10.17)ng/mL]、AVP[(48.25±3.96)ng/L]低于中度抑郁组[(72.15±6.32)mL/100g/min、(3.75±0.93)mL/100g、(154.28±12.85)ng/mL、(68.19±7.25)ng/L]和轻度抑郁组[(75.32±6.74)mL/100g/min、(4.12±1.12)mL/100g、(183.52±15.28)ng/mL、(97.25±10.14)ng/L)],TIP[(33.69±2.76)s]、MTT[(7.80±1.96)s]长于中度抑郁组[(29.36±2.29)s、(7.23±1.72)s)]和轻度抑郁[(27.12±2.15)s、(6.53±1.4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参数rCBF、rCBV、血清FGF-22、AVP水平与首发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95、-0.653、-0.742、-0.785,P均<0.05),TIP、MTT与首发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8、0.686,P均<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FGF-22、AVP水平监测可用于首发抑郁症的辅助诊断,为临床评估抑郁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CT灌注成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 精氨酸加压素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癌痛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黄方方 张卉 +1 位作者 程留慧 王道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902-1905,共4页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癌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晚期癌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40例设为试验组,患者接受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另40例患者...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癌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晚期癌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40例设为试验组,患者接受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另4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分级、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轻度癌痛、无癌痛例数高于参照组,中度癌痛例数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AS、SDS分值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躯体疼痛、角色受限、感情因素、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社交能力、活动能力、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的护理模式对晚期癌痛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穴位贴敷 常规护理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肝脏肿瘤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冯俏 全江海 程留慧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385-391,共7页
肝脏肿瘤在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肝癌患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重建算法是CT重建算法的一种新兴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在体模、临床中已有相关实践。与滤波反投影法、... 肝脏肿瘤在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肝癌患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重建算法是CT重建算法的一种新兴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在体模、临床中已有相关实践。与滤波反投影法、迭代重建算法相比,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实现有效降噪,优化细微结构的显示,提升主观诊断信心等。影像组学可以高通量地提取高维影像特征,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可以提高影像组学特征的临床应用可信性。本文对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肝脏肿瘤中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旨在进一步理解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临床进展,并为后续研究积累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肝肿瘤 重建算法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程留慧 王道清 +2 位作者 张保朋 周舟 温泽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并探讨糖尿病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145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0例和非糖尿病组65例,均行头颈部DSCTA检查,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并探讨糖尿病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145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0例和非糖尿病组65例,均行头颈部DSCTA检查,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综合分析颈动脉斑块部位及性质,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斑块性质及部位的差别。结果糖尿病组体重指数及高血脂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t=6.197,P<0.05;χ2=8.372,P<0.01);糖尿病组斑块及易损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χ2=11.617、9.388,P<0.01),两组斑块在颈动脉各部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0.509、0.419、0.016,P>0.05),以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虹吸部多见。结论 DSCTA能更好地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能明确定位斑块及准确地分析斑块性质;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更易促成易损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糖尿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支架置入后通畅情况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留慧 王道清 +3 位作者 刘珂 温泽迎 张保朋 周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ual 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对头颈部动脉支架置入后通畅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放射科行头颈部DSCTA检查的患者55例,支架置入术后时间为3个月-3年.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ual 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对头颈部动脉支架置入后通畅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放射科行头颈部DSCTA检查的患者55例,支架置入术后时间为3个月-3年.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综合分析支架内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69枚支架,斑块引起管腔再狭窄27枚,占39.1%,斑块主要分布在支架两端及支架内血管分支处,且以软斑块为主.结论 DSCTA对头颈部动脉支架置入后通畅情况显示良好,能明确支架内斑块位置、性质及支架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临床医师评估支架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薄层重建对表现为肺纯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浸润性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程留慧 窦允龙 +2 位作者 黄方方 张卉 王道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对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浸润性肺腺癌组和非浸润性肺腺癌组的CT影像特征定量分析,提高两组之间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并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51例表现为单发pGGN患者,其中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6例... 目的通过对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浸润性肺腺癌组和非浸润性肺腺癌组的CT影像特征定量分析,提高两组之间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并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51例表现为单发pGGN患者,其中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6例,原位癌(AIS)49例;浸润性腺癌组包括微浸润腺癌(MIA)31例,浸润性腺癌(IA)25例,所有患者确诊前均行MSCT肺部平扫并1 mm薄层重建。在薄层重建图像上测量所有pGGN最大截面面积、平均CT值,分析胸膜牵拉征、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及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对pGGN最大截面面积及平均CT值做ROC曲线。结果pGGN最大截面面积、平均CT值、空泡征、分叶征及毛刺征在浸润性肺腺癌组和非浸润性肺腺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最大截面面积及平均CT值诊断价值较好,两者联合ROC曲线AUC值为0.916,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0.4%。结论pGGN最大截面面积、平均CT值、空泡征、分叶征及毛刺征均有助于鉴别浸润性肺腺癌和非浸润性肺腺癌,其中最大截面面积和平均CT值诊断价值较大,两者联合AUC值较单一指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纯磨玻璃结节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温泽迎 王道清 +5 位作者 程留慧 张保朋 周舟 黄婷婷 王亚洲 李艳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定量分析联合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CTP)扫描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68例(共计126支病变血管),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腺苷负荷CTP,按照是否出现CTP异常分为C...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定量分析联合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CTP)扫描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68例(共计126支病变血管),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腺苷负荷CTP,按照是否出现CTP异常分为CTP-组(70支)及CTP+组(56支),分析2组各个病变分支在最小管腔面积狭窄度、最小管腔直径狭窄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斑块最大厚度、病变长度、斑块性质及钙化积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CTP-组与CTP+组脂质斑块体积和纤维-脂质斑块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组最小管腔面积狭窄度、最小管腔直径狭窄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斑块最大厚度、病变长度及钙化积分明显高于C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3±15.2)%vs(59.5±9.2)%,(63.3±10.5)%vs(55.8±5.5)%,(69.9±8.2)%vs(57.5±6.5)%,67.3mm3 vs 43.2mm3,11.5mmvs 6.2mm,2.5mmvs 2.0mm,(281.1±242.4)分vs(107.2±63.8)分,P<0.05,P<0.01)]。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腺苷负荷CTP不仅可以对冠状动脉进行解剖学分析,同样也可以对其进行功能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舟 王道清 +3 位作者 杨中杰 张保朋 程留慧 温泽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利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探讨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ISR)及非支架血管狭窄情况。方法随访因冠心病入院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109例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分组,其中糖尿病组(DM)42例及非糖尿病组(NDM)67例,... 目的利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探讨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ISR)及非支架血管狭窄情况。方法随访因冠心病入院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109例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分组,其中糖尿病组(DM)42例及非糖尿病组(NDM)67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及冠状动脉支架、非支架血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但DM组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高,多发生在支架两端,且以非钙化斑块为主;非支架血管病变广泛,钙化严重。结论双源CT能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支架及非支架血管的狭窄,明确狭窄部位及引起狭窄病变性质,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随访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支架 再狭窄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保朋 王道清 +2 位作者 杨中杰 周舟 程留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2-674,676,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状况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8例患者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状况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8例患者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共检出桥血管92支,其中内乳动脉桥31支,大隐静脉桥61支;31支内乳动脉桥中,26支(83.9%)桥血管通畅,5支(16.1%)管腔狭窄、闭塞;61支大隐静脉桥血管中35支(57.4%)桥血管通畅;26支(42.6%)管腔狭窄、闭塞。大隐静脉桥血管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内乳动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桥血管狭窄、闭塞的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100.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状况的评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快速、无创、准确、安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胰腺灌注成像在隐匿性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12
作者 温泽迎 程留慧 张丹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胰腺灌注成像在隐匿性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怀疑为胰岛素瘤,行双源CT胰腺灌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胰腺各部位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双源CT胰腺灌注成像在隐匿性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怀疑为胰岛素瘤,行双源CT胰腺灌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胰腺各部位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渗透性(PS),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比较正常组织与灌注异常区域的参数,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灌注参数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价值。结果27例胰岛素瘤与周围正常组织BF(Z=-5.670,P=0.000)、BV(Z=-5.518,P=0.000)、MTT(Z=-5.68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4,P=0.671)。ROC曲线提示BF和B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和0.92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1.30和15.68,此时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2.3%和96.2%,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9.3%。结论双源CT胰腺灌注成像可以为隐匿性胰岛素瘤术前定位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腺 血液灌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