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壳破损对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层和裂变产物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宋武林 庞慧梅 +2 位作者 程焕林 季松涛 王华才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5-1113,共9页
了解完整和破损燃料棒不同的燃料包层化学相互作用(FCCI)层和裂变产物分布特征,对于预测压水堆(PWR)燃料棒在服役期间和服役后的性能以及设计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等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屏蔽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技术,对来自商用压水堆... 了解完整和破损燃料棒不同的燃料包层化学相互作用(FCCI)层和裂变产物分布特征,对于预测压水堆(PWR)燃料棒在服役期间和服役后的性能以及设计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等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屏蔽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技术,对来自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的燃耗为45 GW·d/tU的完整燃料棒和燃耗为41 GW·d/tU的破损燃料棒的FCCI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完整燃料棒的FCCI层成分均匀,主要由ZrO_(2−x)组成。而破损燃料棒FCCI层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高温蒸汽的进入促使ZrO_(2−x)层和UO_(2)芯块之间形成了(U,Zr)O_(2−x)层以及U、Zr元素过渡层。两种燃料棒在裂变产物元素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完整棒中Mo、Ru和Pd等元素主要存在于芯块和FCCI层反冲范围内,而破损棒中Mo元素在整个FCCI层中均有所分布,表明包壳失效造成的更高氧含量和更大温度梯度能够显著促进裂变产物Mo元素从芯块向外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燃料棒 FCCI层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站完整和破损燃料棒硬度和杨氏模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钦轲 王华才 +4 位作者 程焕林 汤琪 宋武林 王玮 郭一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利用热室内金相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和拉曼光谱仪分别对燃耗为41 GW·d/tU破损棒和45 GW·d/tU完整棒的化学相互作用(FCCI)层、包壳及燃料芯块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完整棒燃料芯块外围硬度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芯块外缘出现了... 利用热室内金相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和拉曼光谱仪分别对燃耗为41 GW·d/tU破损棒和45 GW·d/tU完整棒的化学相互作用(FCCI)层、包壳及燃料芯块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完整棒燃料芯块外围硬度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芯块外缘出现了多孔隙的高燃耗结构(HBS);破损棒燃料芯块硬度则沿径向朝内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燃料芯块孔隙率的变化和重构有关。燃料棒破损后,冷却水进入包壳芯块间隙与芯块发生反应,芯块外缘孔隙率显著降低,从而导致芯块外缘区域硬度较高;同时,气孔的迁移引起晶粒重构形成大尺寸柱状晶,造成破损棒燃料芯块中间和中心区域硬度下降且低于完整棒燃料芯块。燃料棒的破损不会改变芯块的相组成,因此完整棒与破损棒芯块的杨氏模量区别不大。完整棒FCCI层硬度沿包壳向芯块逐渐增加,杨氏模量则先减小后增加;破损棒FCCI层硬度先增加后减小,杨氏模量变化与硬度变化基本相似,该现象的出现可能源于FCCI层相结构的转变、辐照硬化和裂变产物掺杂的共同作用。燃料棒破损后包壳的氢化及氧化使得破损棒包壳硬度与杨氏模量均显著高于完整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作用层 完整棒 破损棒 硬度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完整和破损燃料棒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层拉曼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华才 程焕林 +4 位作者 宋武林 郭丽娜 汤琪 郭一帆 杨启法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9-629,共11页
为研究压水堆完整和破损燃料棒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FCCI)层物相结构组成及影响因素,通过拉曼光谱对燃耗为45 GW·d/tU和41 GW·d/tU的完整和破损燃料棒FCCI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完整燃料棒形成了周向厚度为14~19μm的F... 为研究压水堆完整和破损燃料棒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FCCI)层物相结构组成及影响因素,通过拉曼光谱对燃耗为45 GW·d/tU和41 GW·d/tU的完整和破损燃料棒FCCI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完整燃料棒形成了周向厚度为14~19μm的FCCI层,主要由两个不同相结构区域组成,分别为靠近包壳界面的单斜和四方相氧化锆混合区域及靠近燃料芯块的四方相区域,在包壳界面附近约7μm范围内,观察到明显的705 cm^(-1)特征峰,该峰的形成源于界面压应力和辐照缺陷的共同作用;破损燃料棒形成了周向厚度为37~61μm的FCCI层,主要由两个不同形貌和相结构区域组成,即靠近包壳界面附近具有多孔、裂纹特征的单斜相氧化锆区域以及靠近燃料芯块的非晶结构区域。对FCCI层相结构的分布及转变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完整燃料棒FCCI层中四方相氧化锆的稳定与界面压应力、中子辐照缺陷和裂变产物作用有关,破损燃料棒FCCI层中单斜相氧化锆的存在则主要来源于应力的弛豫和氧的正常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和破损燃料棒 FCCI层 氧化锆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Nb合金包壳管氧化膜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华才 程焕林 +2 位作者 郭丽娜 汤琪 韩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73,116,共8页
针对某Zr-Nb系合金包壳管水侧腐蚀,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研究了Zr-Nb合金包壳管氧化膜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腐蚀生成的氧化膜表面分布有不同取向的微裂纹,其中垂直裂... 针对某Zr-Nb系合金包壳管水侧腐蚀,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研究了Zr-Nb合金包壳管氧化膜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腐蚀生成的氧化膜表面分布有不同取向的微裂纹,其中垂直裂纹可以为氧离子的扩散提供快速路径。TEM分析表明氧化膜主要由柱状和等轴状单斜相ZrO_(2)组成,基体/氧化膜界面附近等轴状单斜相ZrO_(2)的存在与裂纹、大晶粒尺寸和晶内孪晶密切相关,导致ZrO_(2)发生由四方相到单斜相的转变,由于残余应力导致的晶格膨胀,单斜相ZrO_(2)晶面间距增加了约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Nb合金 氧化膜 裂纹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不同燃耗完整和破损棒燃料芯块氧化特征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华才 程焕林 +3 位作者 宋武林 郭丽娜 汤琪 杨启法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为研究压水堆不同燃耗完整和破损燃料棒燃料芯块氧化过程和物相变化,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燃耗为14 GW·d·t^(−1)和45 GW·d·t^(−1)的完整燃料棒及燃耗为14 GW·d·t^(−1)和41 GW·d·t^(−1)的破... 为研究压水堆不同燃耗完整和破损燃料棒燃料芯块氧化过程和物相变化,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燃耗为14 GW·d·t^(−1)和45 GW·d·t^(−1)的完整燃料棒及燃耗为14 GW·d·t^(−1)和41 GW·d·t^(−1)的破损燃料棒燃料芯块的氧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 GW·d·t^(−1)和45 GW·d·t^(−1)的完整燃料棒燃料芯块由UO2、U4O9和U3O8组成,相比于燃料芯块的内部区域,芯块边缘显示出更强的氧化性;14 GW·d·t^(−1)和41 GW·d·t^(−1)破损燃料棒燃料芯块发生了重结构,形成柱状晶粒,主要物相为UO2和U3O8。燃耗的加深和燃料棒的破损均促进了燃料芯块的氧化过程,但并不会改变燃料芯块的主要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燃耗 破损燃料棒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和Na_(2)S混合溶液pH对SA516Gr70N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范益 程焕林 +3 位作者 李浩 李晓荣 王世琦 赵柏杰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36,共9页
通过电化学测试、U型弯曲试验、慢应变速率试验,结合断口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SA516Gr70N钢在不同pH碱性硫化物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应力腐蚀开裂(SCC)及其机理。结果表明:SA516Gr70N钢在碱性硫化物溶液中具有一定的SCC敏感性... 通过电化学测试、U型弯曲试验、慢应变速率试验,结合断口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SA516Gr70N钢在不同pH碱性硫化物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应力腐蚀开裂(SCC)及其机理。结果表明:SA516Gr70N钢在碱性硫化物溶液中具有一定的SCC敏感性,其SCC由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混合控制,其中氢致开裂占主导作用;随着pH升高,SA516Gr70N钢的SCC敏感性降低,腐蚀速率减小;pH升高能够促进阳极钝化并减缓阴极还原过程,从而抑制局部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作用,降低了SA516Gr70N钢的SCC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516Gr70N钢 碱性硫化物 PH 应力腐蚀开裂(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