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Q-TOF-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四黄止痢颗粒治疗畜禽腹泻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廖洪涛 温润 +10 位作者 闫普普 黄永熙 刘满 朱君 程海山 巩一诺 彭杨芸 覃美林 李蓉 苏应兵 郭利伟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27-4439,共13页
【目的】系统解析四黄止痢颗粒干预畜禽腹泻性疾病的药理机制,为优化临床腹泻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四黄止痢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 【目的】系统解析四黄止痢颗粒干预畜禽腹泻性疾病的药理机制,为优化临床腹泻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四黄止痢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与畜禽腹泻疾病的相关靶点。基于Cytoscape 3.10.3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四黄止痢颗粒作用靶点与腹泻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再次运用Cytoscape 3.10.3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结合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实施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并基于Gromacs 2022软件开展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通过UPLC-Q-TOF-MS鉴定出88个活性成分,经文献验证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分析,共筛选得到16个四黄治痢颗粒关键成分。数据库分析揭示,该药物存在289个潜在作用靶点,4 567个畜禽腹泻相关靶点,二者存在201个交集靶点。GO功能注释在生物过程上主要与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的负调节、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相关;在细胞组分上主要与神经元细胞体、质膜、细胞质等相关;在分子功能上主要与蛋白结合、ATP结合、含蛋白质的复合物结合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酪氨酸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排名前十的核心靶点与四黄止痢颗粒6个主要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均<-5 kJ/mol,表明对接效果良好。其中,金合欢素与热休克蛋白(7D1V)结合能最低,为-9.4 kJ/mol;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实,金合欢素与7D1V具有良好的结合稳定性和活性。【结论】预测结果显示,四黄止痢颗粒通过去甲汉黄芩素、黄芩素、山柰酚、5,7,2′,6′-四羟基黄酮、金合欢素、千层纸素A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雌激素受体1(ESR1)等核心靶点,通过酪氨酸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途径,发挥治疗畜禽腹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止痢颗粒 畜禽腹泻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O_4包覆尖晶石Li_(1.1)Mn_(1.9)O_4的高温循环性能
2
作者 程海山 曾照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255,共3页
用化学沉积法,在尖晶石Li1.1Mn1.9O4表面包覆FePO4。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分析了包覆前后的材料。Fe-PO4包覆量为5%的Li1.1Mn1.9O4在高温(55℃)下以1 mA在3.0~4.3 V循环30次,容量损失率为6.75%,低于包覆前的26.52%,原因是FePO4薄... 用化学沉积法,在尖晶石Li1.1Mn1.9O4表面包覆FePO4。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分析了包覆前后的材料。Fe-PO4包覆量为5%的Li1.1Mn1.9O4在高温(55℃)下以1 mA在3.0~4.3 V循环30次,容量损失率为6.75%,低于包覆前的26.52%,原因是FePO4薄膜隔离了电解液和正极材料。FePO4均匀包覆在表面,没有改变Li1.1Mn1.9O4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高温 循环性能 包覆 磷酸铁(F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