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室内灰尘中邻苯二甲酸酯及其新型替代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林啸 高珂 +7 位作者 李建佳 彭佳慧 杨紫砚 牙尔肯 郑丛宜 魏巍 鲁理平 程水源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建立了室内灰尘中25种传统邻苯二甲酸酯(PAEs)及19种新型替代品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GC-TOF-MS)分析方法。灰尘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溶液超声萃取30 min后,以Rix-5MS(30 m×0.25 mm×0.25μm... 建立了室内灰尘中25种传统邻苯二甲酸酯(PAEs)及19种新型替代品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GC-TOF-MS)分析方法。灰尘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溶液超声萃取30 min后,以Rix-5MS(30 m×0.25 mm×0.25μm)为一维柱、Rix-17Sil(1.39 m×0.25 mm×0.25μm)为二维柱进行分离。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灵敏的室内灰尘中25种传统PAEs和19种新型PAEs替代品的检测。44种目标物在1~500μg/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检出限(LOD)为0.57~13.0 ng/g,在1、10、50μg/g加标水平下,各待测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2.8%~125%,相对标准偏差为1.29%~14.8%(n=3)。将该方法应用于40份校园室内环境(教室、食堂、实验室、宿舍)灰尘中PAEs及其替代品的分析。结果显示,室内灰尘中PAEs及其替代品的总含量范围为2.07~354μg/g。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最主要的检出物,含量范围为nd~158μg/g,其次是PAE新型替代品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TH),含量范围为nd~117μg/g。不同室内环境中PAEs及其替代品表现出显著的组分和含量差异,提示室内PAEs具有广泛的来源。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准确性和稳定性良好,并且能够同时检出多种PAEs,适于室内灰尘中PAEs的含量测定,也可为未来室内多功能区PAEs的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邻苯二甲酸酯 室内灰尘 广谱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城市O_(3)污染成因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凯 侯晓松 程水源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3-3563,共11页
以典型工业城市邢台市为对象,基于2018~2022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O_(3)的污染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与前体物对O_(3)污染的单独及联合影响.利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了O_(3)生成的敏感性,并采用EKMA曲线... 以典型工业城市邢台市为对象,基于2018~2022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O_(3)的污染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与前体物对O_(3)污染的单独及联合影响.利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了O_(3)生成的敏感性,并采用EKMA曲线确定不同控制区的最佳减排比例.研究表明,邢台市月均浓度呈倒V型,在6月出现O_(3)浓度高峰期,1月和12月出现O_(3)浓度低值,变化幅度为37.16~199.28μg/m^(3),不同季节O_(3)小时浓度及变化幅度大小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驱动因素对地面O_(3)浓度影响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年度时间尺度上,气象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高于前体物.温度和太阳辐射是O_(3)浓度上升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而湿度和降水是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春夏季节,CO和NO_(2)为正向驱动,秋冬季则相反.邢台市中心城区及周边部分区县,以及清河县和临西县被确定为VOCs控制区,西北部和中东部区县则为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VOCs与NO_(x)的最佳减排分别为1.5:1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市 O_(3)污染 地理探测器 WRF-CAMx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bZIP基因家族鉴定及硒代谢相关基因筛选
3
作者 卜宪辰 郭龙飞 +5 位作者 祝嫦晔 陈强文 程水源 张威威 许锋 廖咏玲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目的】对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分析,并筛选构树中参与硒代谢的关键基因,为深入研究构树bZIP基因家族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构树硒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构树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构树bZIP... 【目的】对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分析,并筛选构树中参与硒代谢的关键基因,为深入研究构树bZIP基因家族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构树硒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构树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的瞬时转化法进行蛋白亚细胞定位。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构树bZIP家族基因在不同硒源及不同浓度处理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共鉴定得到38个bZIP基因家族成员(BpbZIP01~BpbZIP38),编码的氨基酸数量为140~894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6357.39~96969.63 Da,理论等电点为5.24~9.76,均为亲水性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2.54~73.89,36个BpbZIPs蛋白定位于细胞核,BpbZIP15和BpbZIP19分别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和内质网。由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将BpbZIPs蛋白分为10个亚族,BpbZIPs蛋白在各亚族中的数量为6个(A亚族)、1个(B亚族)、1个(C亚族)、7个(D亚族)、2个(E亚族)、1个(F亚族)、4个(G亚族)、2个(H亚族)、6个(I亚族)和8个(S亚族),各亚族中多数BpbZiPs与桑树bZIP聚成一支。不同BpbZIPs基因在外显子数量上差异较大,为1~16个,但相同亚族的基因长度和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BpbZIPs基因启动子含有光响应、激素和胁迫应答等多种响应元件。在不同浓度的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下,除BpbZIP17基因未表达外,其余BpbZIPs基因均对硒处理有上调或下调表达。结合相关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可知,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处理后BpbZIP04和BpbZIP05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与总硒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构树bZIP基因家族成员参与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BpbZIP04和BpbZIP05基因在构树硒代谢与耐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bZIP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硒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纳米硒合成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ZY3的分离、鉴定及其产吲哚乙酸能力
4
作者 李孟军 张思尚 +5 位作者 李娜娜 何嘉丽 龚珏 王璋倩 何毅 程水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2,共8页
从富硒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耐硒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作生长还原动力学分析,对其纳米硒生成率、还原生成纳米硒的表征及其产生长素吲哚乙酸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Y3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 从富硒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耐硒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作生长还原动力学分析,对其纳米硒生成率、还原生成纳米硒的表征及其产生长素吲哚乙酸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Y3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最高可耐受400mmol/L亚硒酸钠。菌株ZY3的纳米硒生成能力较强,能够在16h内将5mmol/L亚硒酸钠95.5%还原为红色纳米硒;纯化后的纳米硒粒径为(158.8±1.82)nm,Zeta电位为-31.79mV,稳定性高。菌株ZY3具有较强的产吲哚乙酸能力,48h内分泌量为47.15mg/L;添加100mg/L色氨酸后,吲哚乙酸分泌量提升1.43倍。高产纳米硒的吲哚乙酸产生菌可用于生产富硒微生物肥料。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富硒微生物肥料和富硒农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耐硒 纳米硒 吲哚乙酸 富硒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不同天气型下PM_(2.5)和O_(3)复合污染防治策略
5
作者 付兴宇 程水源 王传达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82-3592,共11页
针对PM_(2.5)和O_(3)典型复合污染城市保定,利用PCT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对秋冬季和春夏季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及10m风场进行天气分型,并通过后向轨迹(PSCF、CWT)及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对污染天气型下的PM_(2.5)与O_(3)进行来... 针对PM_(2.5)和O_(3)典型复合污染城市保定,利用PCT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对秋冬季和春夏季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及10m风场进行天气分型,并通过后向轨迹(PSCF、CWT)及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对污染天气型下的PM_(2.5)与O_(3)进行来源解析,研究其贡献比例和传输路径,探究保定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及不同天气型下复合污染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保定市2019~2022年PM_(2.5)年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6.9%,O_(3)呈波动趋势,下降幅度仅为2.2%;月平均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秋冬季京津冀地区以高压场型为主,其中T5(东部高压后部,11.6%)、T6(鞍型场,11.6%)和T9(均压场,5.2%)是容易导致保定市PM_(2.5)污染的污染天气型;春夏季以低压场为主,易导致保定市O_(3)污染的天气类型为S3(均压场,12.9%)和S7(西北部低压后部,16.8%);在PM_(2.5)污染天气型下,保定市的PM_(2.5)来源贡献均以本地排放为主.T5(东部高压后部)中保定市的PM_(2.5)其他贡献区域主要以邯郸、石家庄等西南路径为主;T6(鞍型场)中其他贡献区域主要以山西省和石家庄等西南路径为主;T9(均压场)中其他贡献区域主要以山西省及内蒙古地区等西北路径为主.在O_(3)污染天气型下,保定市的O_(3)本地贡献最高.在S3(均压场)下,其他地区贡献以保定周边城市传输影响为主;而S7(西北部低压后部)中其他地区贡献主要以河南省、邯郸、山西省、石家庄等西南路径输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_(3) 天气分型 来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分析法 浓度权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硒菌株Bacillus cereus ZJ2的筛选及四种碳源对其合成纳米硒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何嘉丽 刘梦绮 +3 位作者 钟文怡 何毅 王璋倩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5-32,48,共9页
为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生物修复、降低土壤中硒污染和合理利用硒资源等,从湖北省恩施市鱼塘坝富硒土壤中筛选到1株耐硒的菌株ZJ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对亚硒酸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和还原能力... 为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生物修复、降低土壤中硒污染和合理利用硒资源等,从湖北省恩施市鱼塘坝富硒土壤中筛选到1株耐硒的菌株ZJ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对亚硒酸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和还原能力,能将亚硒酸钠还原成稳定的生物纳米硒,并研究了4种碳源对菌株ZJ2的亚硒酸钠还原能力及其合成纳米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J2对5 mmol/L亚硒酸钠还原能力达92%。该菌株合成的生物纳米硒为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188.42±2.63)nm,Zeta电位为(-41.17±1.77)mV。鼠李糖和葡萄糖的添加对菌株ZJ2还原亚硒酸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原率分别提高37.48个百分点和39.53个百分点,且鼠李糖对菌株合成稳定的纳米硒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ZJ2亚硒酸钠还原能力、纳米硒表征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可知鼠李糖的添加能明显促进Bacillus cereus ZJ2高效合成更为稳定的生物源纳米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硒菌株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纳米硒 还原率 稳定性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大气颗粒物和O_(3)多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力慧 兰童 +7 位作者 程水源 王慎澳 田健 齐超楠 肖茜 王海燕 韩登越 王迎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5-1194,共10页
采用KZ滤波法、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小波相干性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探究了唐山市2015~2022年间PM_(2.5)、PM_(10)和O_(3)的演变特征,并有效区分和定量估算了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揭示了气象因素对污染物不同尺度的影... 采用KZ滤波法、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小波相干性分析法,从不同时间尺度探究了唐山市2015~2022年间PM_(2.5)、PM_(10)和O_(3)的演变特征,并有效区分和定量估算了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揭示了气象因素对污染物不同尺度的影响,以及颗粒物和O_(3)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唐山市颗粒物PM_(2.5)和PM_(10)的浓度长期分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周期波动.O_(3)浓度长期分量变化幅度较小,其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均在每年5~7月之间有明显变化趋势.颗粒物PM_(2.5)和PM_(10)浓度的长期分量变化主要由源排放因素控制,且源排放贡献占90%以上,而O_(3)浓度的长期分量变化则由源排放和气象因素共同控制,且其贡献比例约为2:3.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地表垂直风速和降水量对PM_(2.5)主要表现为小时间尺度的正向作用和大时间尺度的负向作用.温度和短波辐射强度对O_(3)主要呈正向影响,而PM_(2.5)、PM_(10)和O_(3)之间存在小时间尺度的正向影响和大时间尺度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O_(3) KZ滤波 小波相干性 贡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封装硒肽和VE微胶囊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蔡杰 方媛 +3 位作者 贾继来 张碟 丛欣 程水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通过乳化-冷冻干燥联合技术构建微胶囊体系,以实现对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亲水性硒肽和亲脂性VE)的稳态化共封装。以包埋率作为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浓度、硒肽和VE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 通过乳化-冷冻干燥联合技术构建微胶囊体系,以实现对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亲水性硒肽和亲脂性VE)的稳态化共封装。以包埋率作为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浓度、硒肽和VE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微胶囊能够有效封装硒肽和VE,并且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复溶后仍保持双重乳液结构。热稳定性分析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证实,相比于硒肽粉末,微胶囊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电子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微胶囊体系对硒肽自身异味具有较好的遮掩效果。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封装提高了硒肽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并且硒肽在模拟肠液具有更低的保留率,能够被有效释放。相关研究结论将为富硒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肽 VE 共封装 乳液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富硒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香气物质成分分析
9
作者 薛冰 庞振斌 +5 位作者 马莹 王璋倩 董星星 祝丹 程水源 何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4,共8页
结合耐硒法和红硒法从安康市平利县富硒土壤和建始县关口葡萄样品中筛选具有高富硒能力的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 结合耐硒法和红硒法从安康市平利县富硒土壤和建始县关口葡萄样品中筛选具有高富硒能力的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该菌株富硒发酵液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壤和葡萄样品中筛选鉴定出一株具有高富硒能力的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G-1,其在含有50 mg/L Na2SeO3的Y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6 h后,硒含量为(1.64±0.034)mg/g,生物量为(4.80±0.034)g/L。该菌株可耐受葡萄糖200 g/L、SO2300 mg/L,乙醇体积分数6%。从戴尔有孢圆酵母G-1发酵液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包括醇类8种、酯类10种、酸类3种、醛酮类5种、烷烃类3种以及其他类4种。与未加硒发酵液相比,富硒发酵液中增加了17种独特的挥发性化合物(如苯乙醇、9-十六碳烯酸乙酯、壬酸等),丰富了发酵液的花香、酯香和蜡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酵母 筛选 鉴定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青贮发酵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伟 陈强文 +2 位作者 程水源 丛欣 许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2-165,共4页
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蛋白饲料需求激增,需重视新型饲料的开发利用。构树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饲料资源,具有产量高、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全国许多省区推广应用。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构树资源... 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蛋白饲料需求激增,需重视新型饲料的开发利用。构树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饲料资源,具有产量高、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全国许多省区推广应用。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构树资源,对构树进行混合青贮可改善构树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了畜禽的生长性能,降低动物死淘率,改善肠道微环境,提高肉品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构树营养价值评价及其作为畜禽饲料的各种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构树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性论述,为构树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饲料 营养价值 青贮发酵方法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混合层高度的确定与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程水源 席德立 +3 位作者 张宝宁 郝瑞霞 郑自保 韩同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2-516,共5页
利用多个飞机场的气象资料对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研究,采用3种方法对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确定,把不同方法所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分析后发现,干绝热法和经局地气象条件修正后的罗氏法是确定大区域大气混合层的最... 利用多个飞机场的气象资料对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研究,采用3种方法对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确定,把不同方法所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分析后发现,干绝热法和经局地气象条件修正后的罗氏法是确定大区域大气混合层的最佳方法。利用离散点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原理得出精确度较高、计算简单的混合层高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高度 曲线拟合 大气污染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采暖期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程水源 刘超 +3 位作者 韩力慧 李悦 王志娟 田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591,597,共7页
为研究北京市采暖期PM2.5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的采集.本研究分析PM2.5及其OC和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采用ρ(OC)/... 为研究北京市采暖期PM2.5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的采集.本研究分析PM2.5及其OC和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采用ρ(OC)/ρ(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的质量浓度.除此之外,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OC和EC的来源及其来源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市采暖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90.69±61.86)μg/m3,其中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91±12.02)、(5.03±2.58)μg/m3,分别占PM2.5的24.16%和5.55%;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37±6.05)μg/m3,占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浓度的37.27%.PM2.5中OC和EC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它们来源相同,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量达44.70%,成为OC、EC的重要来源.因此,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将成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来源解析 正矩阵因子分解(P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分季节VOCs组成及其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程水源 李文忠 +4 位作者 魏巍 李国昊 王海燕 蒋翠珍 周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8-444,465,共8页
为了解石化炼油厂地区的VOCs化学物种的浓度特征,在炼油厂厂界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VOCs样品采集分析工作,获得了不同季节炼油厂厂界VOCs化学组分的体积分数.研究发现:在检出的50余种VOCs中,C3~C8化合物占总体积分数的80%以上,其中烷烃贡... 为了解石化炼油厂地区的VOCs化学物种的浓度特征,在炼油厂厂界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VOCs样品采集分析工作,获得了不同季节炼油厂厂界VOCs化学组分的体积分数.研究发现:在检出的50余种VOCs中,C3~C8化合物占总体积分数的80%以上,其中烷烃贡献在50%以上.此外,研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对石化炼油厂排放的VOCs臭氧生成敏感性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计算获得各VOCs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虽然炼油厂厂界的烷烃体积分数比烯烃高,但炼油厂厂界大气臭氧生成潜势最大是烯烃,其对炼油厂厂界臭氧的生成贡献在5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行业 炼油厂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2 位作者 李俊凯 顾曼如 束怀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63,共4页
对银杏叶丛枝叶黄酮类化合物、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花青苷含量变化与黄酮类化合物类似 ,但波动幅度大、波动次数相对多 ;简单酚类含量前期... 对银杏叶丛枝叶黄酮类化合物、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花青苷含量变化与黄酮类化合物类似 ,但波动幅度大、波动次数相对多 ;简单酚类含量前期上升 ,也于 7月 4日达到第 1次高峰 ,后分别在 8月 1日和 10月 17日出现低谷 ;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峰相比 ,木质素第 1次峰滞后 ,第 2次峰提前 ;在前期与后期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处于最低时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最高峰段。黄酮类化合物与花青苷、简单酚类、木质素呈显著正相关 ,在 7月中旬至 9月底 ,与可溶性蛋白质之间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但偏相关分析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仅与可溶性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叶黄酮类化合物与其转化产物、前体底物及竞争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类化合物 合成代射规律 偏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95
15
作者 程水源 陈昆松 +1 位作者 刘卫红 杜何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1-357,共7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表达与调控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类黄酮合成代谢与叶中有关成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2 位作者 李俊凯 顾曼如 束怀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477,共4页
对银杏极短枝叶片中类黄酮、水分、干物重、淀粉、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pH值全周期测定 ,结果表明 :叶中类黄酮含量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在相关与偏相关分析中 ,叶类黄酮与叶中含水量、可滴定酸均呈显著负相关 ,与淀粉、... 对银杏极短枝叶片中类黄酮、水分、干物重、淀粉、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pH值全周期测定 ,结果表明 :叶中类黄酮含量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在相关与偏相关分析中 ,叶类黄酮与叶中含水量、可滴定酸均呈显著负相关 ,与淀粉、可溶性糖之间相关达不到显著水平 ,但在 8月初至 11月底 ,叶类黄酮与可溶性糖、淀粉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其后期可溶性糖浓度与叶类黄酮含量关系更加密切 ;叶类黄酮与pH值呈极显著抛物线正相关。对叶中类黄酮与光合产物、水分及干物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类黄酮 合成代谢 叶成份 偏相关分析 PH值 相关分析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激素含量与银杏叶中类黄酮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2 位作者 李俊凯 费永俊 朱桂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9,共5页
对银杏叶丛枝叶中内源激素和类黄酮含量进行全周期测定。结果表明 :早期脱落酸 (ABA)含量低 ,但在7月初有一次绝对值较低的含量峰 ,8月底后含量迅速上升 ,在 11月初达到含量最大值 ,含量峰与叶中类黄酮峰同步 ;乙烯 (ETH)在 7月初和 9... 对银杏叶丛枝叶中内源激素和类黄酮含量进行全周期测定。结果表明 :早期脱落酸 (ABA)含量低 ,但在7月初有一次绝对值较低的含量峰 ,8月底后含量迅速上升 ,在 11月初达到含量最大值 ,含量峰与叶中类黄酮峰同步 ;乙烯 (ETH)在 7月初和 9月底形成 2次高峰 ,第 2次峰值较大 ,第 1次峰与叶中类黄酮峰平行 ,第 2次峰超前 ;细胞激动素 (CTKs)含量早期高 ,后波动次数较多 ,玉米素 (Zrs)与CTKs含量变化曲线极显著相关 ;赤霉素 (GA)含量早期较高 ,中后期含量较低 ,在 7月中旬、9月底 2次达到含量低谷 ;吲哚乙酸 (IAA)含量在 5月中旬、8月中旬、9月底出现 3次含量高峰 ,第 1次峰值最大 ;较高的ETH、ABA含量 ,较大的CTKs IAA值 ,较低的GA含量有利于叶类黄酮合成 ;在最低的IAA ABA、IAA ETH、CTKs ABA、CTKs ETH、GA ABA、GA ABA、GA ETH值时 ,相应地在银杏叶中有类黄酮合成高峰。讨论了内源激素与叶中类黄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银杏 类黄酮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程水源 杜何为 +1 位作者 许锋 陈昆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7,共5页
根据其他植物PAL基因的DNA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经PCR扩增,得到一条862 bp的特异性扩增带。将PCR扩增产物构建到T-载体并测序,获得了862 bp DNA序列。通过分析所得的862 bp 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PAL基... 根据其他植物PAL基因的DNA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经PCR扩增,得到一条862 bp的特异性扩增带。将PCR扩增产物构建到T-载体并测序,获得了862 bp DNA序列。通过分析所得的862 bp 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PAL基因的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分别进行比较,证实了所得序列为银杏PAL基因的部分序列。Gbpal1已经被Genebank收录,序列号为AY578145。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银杏PAL是一个多基因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PAL 克隆 SOUTH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黄酮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19
作者 程水源 顾曼如 束怀瑞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报道了近年银杏叶黄酮的最新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生物体内合成代谢途径 :遗传因子、生长发育进程、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对银杏叶黄酮的影响 ;调控银杏叶黄酮的遗传和生理生化机制等 ,介绍了生物技术和化学合成在工厂化生产银杏叶黄酮方... 报道了近年银杏叶黄酮的最新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生物体内合成代谢途径 :遗传因子、生长发育进程、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对银杏叶黄酮的影响 ;调控银杏叶黄酮的遗传和生理生化机制等 ,介绍了生物技术和化学合成在工厂化生产银杏叶黄酮方面的尝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类化合物 影响因子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离体银杏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2 位作者 刘卫红 杜何为 陈昆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用 6种生长调节剂诱导离体银杏 (GinkgobilobaLinn. )叶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 结果表明: 300mg·L-1 ETP诱导作用最强,其动态诱导在处理 4h后最高; 40mg·L-1 2, 4 D诱导效果最强,并有 2个明显的诱导高峰; 200mg·L... 用 6种生长调节剂诱导离体银杏 (GinkgobilobaLinn. )叶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 结果表明: 300mg·L-1 ETP诱导作用最强,其动态诱导在处理 4h后最高; 40mg·L-1 2, 4 D诱导效果最强,并有 2个明显的诱导高峰; 200mg·L-1CCC诱导作用最强,在处理 8h后出现诱导高峰;除 100mg·L-1 IAA处理组的酶活性比对照低外,其他浓度的IAA处理均比对照高,诱导作用最强的是 70mg·L-1 IAA处理;除了 100mg·L-1 ABA处理使酶活性略有降低外,其他浓度的ABA处理都能诱导酶活性升高,以 75mg·L-1 ABA诱导能力最强,在处理 4h后酶活性最大; 4个浓度的GA处理中,仅 75mg·L-1 GA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对照,处理 8h后酶活性达到最大。结果说明诱导效果从高至低依次为:乙烯利 (ETP)、2, 4 D、矮壮素 (CCC)、吲哚乙酸 (IAA)、脱落酸 (ABA)、赤霉素(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片 银杏 苯丙氨酸解氨酶 酶活性 离体培养 类黄酮 合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