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热史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本合 项希勇 穆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4,188,共4页
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该区自古新世以来,热流的演化形态近似于“马鞍型”,中间有二次回升,但回升的幅度逐渐变小... 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该区自古新世以来,热流的演化形态近似于“马鞍型”,中间有二次回升,但回升的幅度逐渐变小;古新世早期的大地热流值为83.6mW/m2,相当于现代活动裂谷的热流值,今大地热流值为63mw/m2,接近全球大地热流的平均值。(2)该区主力烃源岩经历了持续的受热过程,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口”内,在深度上具有较大的油气赋存空间,热演化背景十分理想。上述模拟结果可以用渤海湾盆地的裂谷演化模式进行较好的解释,并对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沾化凹陷 大地热流 热史模拟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压盆地热演化及其对油气勘探潜力的影响——以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程本合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中,油气田分布与现今地温异常区有密切关系,该现象通常与油气藏形成过程中地下热流体活动及油气层的隔热作用有关。沉积盆地的热演化对生烃窗口的深度范围有较大影响;超压作用对镜质体的演化有抑制作用,在用EasyRo法... 在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中,油气田分布与现今地温异常区有密切关系,该现象通常与油气藏形成过程中地下热流体活动及油气层的隔热作用有关。沉积盆地的热演化对生烃窗口的深度范围有较大影响;超压作用对镜质体的演化有抑制作用,在用EasyRo法计算镜质体反射率及热史恢复时应考虑超压作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模拟计算表明超压抑制作用增加了生烃窗口的存在深度,扩大了油气勘探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超压盆地 生烃窗口 油气勘探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项希勇 张树林 +1 位作者 程本合 穆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根据沾化凹陷东部地区现今构造形态 ,从理论上研究了其古、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应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分析了该区构造演化史及其断层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认为现今应力场对断层封闭性及油气分布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该区近东西向断层侧... 根据沾化凹陷东部地区现今构造形态 ,从理论上研究了其古、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应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分析了该区构造演化史及其断层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认为现今应力场对断层封闭性及油气分布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该区近东西向断层侧向封闭性较差 ,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 ;南北向断层封闭性较好 ,对油气在深部 ,尤其是在古潜山中聚集较为有利 ;北东、北西向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地质构造 应力场 裂缝 储集层 物理模拟实验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文涛 赵铭江 +1 位作者 张波 程本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山前盆地中最大的产油盆地之一。通过对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质的储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前白垩纪和白垩纪末—渐新世时期形成的断鼻、背斜...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山前盆地中最大的产油盆地之一。通过对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质的储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前白垩纪和白垩纪末—渐新世时期形成的断鼻、背斜等构造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1区块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瓜多尔 Oriente盆地 油气勘探 油气聚集带 圈闭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亚苏三叠系中油组沉积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书坤 祝彦贺 +2 位作者 王英民 罗宏 程本合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3,20,共5页
塔河油田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中油组砂体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好,有利于油气储集,为主力产油层。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差异压实形成的沉积坡折,并结合钻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认为在大量物源、坡折带和单河道等因素的控制... 塔河油田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中油组砂体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好,有利于油气储集,为主力产油层。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差异压实形成的沉积坡折,并结合钻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认为在大量物源、坡折带和单河道等因素的控制下,中油组为3级层序内部的低位域湖底扇沉积。随着相对湖平面的下降,在沉积坡折带边缘形成补给水道,物源的不断供应使研究区发育大面积的富砂湖底扇沉积。在内扇的富砂辫状补给水道、中扇辫状沟道和新的上置扇中均见很好的油气显示,但只有侧向封堵性好、砂体厚度大、砂体连通性具有两极性的储集层才有可能成为油气的聚集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阿克亚苏地区 中油组 沉积模式 油气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技术在裂缝性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袁书坤 陈开远 +2 位作者 Bob A.Hardage 程本合 王中应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4,共5页
传统的三维地震、水平井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是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效手段,应用于复杂油气藏识别与描述的3C-3D、9C-3D等地震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勘探风险.在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进行的裂缝性页岩气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纵波和转换横波... 传统的三维地震、水平井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是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效手段,应用于复杂油气藏识别与描述的3C-3D、9C-3D等地震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勘探风险.在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进行的裂缝性页岩气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纵波和转换横波联合解释技术能够提高断裂解释和天然裂缝性页岩储层预测的精度.基于纵波、转换横波联合反演提取纵横波速度比、密度等属性参数并验证了裂缝预测成果,进而提高了天然微裂缝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 解释 联合反演 裂缝探测 阿巴拉契亚盆地 Marcellus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