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深度特征模型的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反演方法
1
作者 程智楷 周智辉 +5 位作者 谷晓博 方晓海 韦春宇 徐洋 赵彤彤 杜娅丹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为提高无人机遥感监测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equivalent water thickness,EWT)的精度,该研究采集冬小麦返青、拔节和抽穗期无人机遥感数据(可见光、多光谱、三维点云数据)和实测EWT样本,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结构特征,应用递归特征... 为提高无人机遥感监测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equivalent water thickness,EWT)的精度,该研究采集冬小麦返青、拔节和抽穗期无人机遥感数据(可见光、多光谱、三维点云数据)和实测EWT样本,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结构特征,应用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elimination feature,REF)、BORUTA和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分析多模态特征的重要性贡献,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了能够提取多模态深度特征的复合神经网络(multi-modal depth feature neural network,MDFNN),并与4种机器学习算法(K最近邻、偏最小二乘、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对比分析冠层EWT估测性能。结果表明,融合多模态特征提高了EWT估测精度,4种机器学习模型在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为0.709~0.810,均方根误差为0.054~0.063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9.00%~21.5%;REF对模型的优化能力高于BORUTA和LASSO;基于REF特征组合的MDFNN估测精度高于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最优的冠层EWT估测(R^(2)为0.882,均方根误差为0.050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60%)。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监测田间冬小麦冠层EWT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等效水厚度 深度学习 深度特征 多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的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坪良 张智韬 +7 位作者 巴亚岚 董宁 左西宇 杨宁 陈俊英 程智楷 张蓓 杨晓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6,共11页
农田水分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对于实现精准灌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和提高诊断精度,该研究以夏玉米为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 农田水分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对于实现精准灌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和提高诊断精度,该研究以夏玉米为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六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获取2022年夏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且同步采集夏玉米气孔导度和表型参数数据,监督分类剔除冗余背景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得到冠层植被指数和图像纹理信息,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全子集筛选法筛选出敏感的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及其组合,结合极限学习机、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夏玉米气孔导度预估模型,并基于最优气孔导度预估模型绘制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结果表明,多光谱图像的夏玉米冠层反射率与气孔导度呈弱负相关,植被指数和表型参数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波段的图像纹理均与气孔导度有较高的相关性。植被指数用于评估植被整体健康和水分状况,图像纹理用于捕捉作物空间分布、纹理和结构特征,表型参数用于立体反映作物生理和形态信息,它们在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的机理上具有互补性。基于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是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的最佳模型(决定系数为0.841,均方根误差为0.043 mol/(m^(2)·s),平均绝对误差为0.034 mol/(m^(2)·s)),并显著改善了对气孔导度较低值的低估情况。绘制的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呈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能够便捷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以优化灌溉策略,调整资源分配。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的水分胁迫诊断提供一种可行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水分胁迫 气孔导度 植被指数 图像纹理 表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植被指数优选的覆膜冬小麦估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韦春宇 杜娅丹 +2 位作者 程智楷 周智辉 谷晓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4,175,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精度,本研究以2021—2022年的覆膜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对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多光谱影像进行覆膜背景剔除,并优选最佳遥感窗口期,基于最优植被指数构建覆膜冬小麦估产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支持... 为进一步提高无人机遥感估产的精度,本研究以2021—2022年的覆膜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对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多光谱影像进行覆膜背景剔除,并优选最佳遥感窗口期,基于最优植被指数构建覆膜冬小麦估产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法剔除覆膜背景后冠层反射率更接近真实值,抽穗期和灌浆期的估产精度更高。将不同生育期的植被指数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最佳遥感窗口期为抽穗期。基于逐步回归和全子集回归法优选最优植被指数时发现,基于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为MCARI、MSR、EVI2、NDRE、VARI、NDGI、NGBDI、ExG时产量反演模型精度最高。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法构建的产量反演模型中,基于逐步回归法的随机森林模型的反演精度最高,R^(2)为0.82,RMSE为0.84 t/hm^(2)。该研究可为提高遥感估产精度、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冬小麦 植被指数 产量估计 无人机遥感 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降维和机器学习的覆膜冬小麦LAI遥感反演 被引量:11
4
作者 谷晓博 程智楷 +3 位作者 周智辉 常甜 李汶龙 杜娅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7,167,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机遥感快速监测覆膜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能力,以垄沟覆膜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五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获取2021—2022年冬小麦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遥... 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机遥感快速监测覆膜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能力,以垄沟覆膜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五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获取2021—2022年冬小麦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使用监督分类剔除背景并计算50种可见光和近红外植被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系数法、决策树排序和遗传算法进行特征降维,结合偏最小二乘、岭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上升和人工神经网络6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不同输入特征变量下的覆膜冬小麦LAI反演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剔除覆膜背景使冬小麦冠层反射率更接近真实值,提高反演精度。采用适宜的特征降维方法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提高覆膜冬小麦LAI的反演精度和稳定性,对比特征降维前的反演精度,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无法优化反演效果,决策树排序只适用于基于树模型的随机森林和梯度上升算法,遗传算法优化效果明显,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效果达到最优(决定系数为0.80,均方根误差为1.10,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69,偏差为1.25%)。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监测覆膜冬小麦生长状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无人机多光谱 特征降维 机器学习 覆膜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