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光压差分技术筛选细胞的影响参数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景萌 杨丽 +2 位作者 周围 李新冉 张思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29-2037,共9页
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交叉型细胞分离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压差分的细胞筛选仿真方法,分析微流体中细胞筛选的影响因素。基于层流、流体流动粒子追踪、波动光学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一种交叉型光学颗粒分离模型,研究了利用... 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交叉型细胞分离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压差分的细胞筛选仿真方法,分析微流体中细胞筛选的影响因素。基于层流、流体流动粒子追踪、波动光学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一种交叉型光学颗粒分离模型,研究了利用光压差分技术分离细胞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微粒直径,激光功率、温度、光纤直径,分析了微粒在流体中因光辐射压力作用下的偏移距离。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流体中,激光功率、细胞直径、温度(20℃)和偏移距离大体上成正比关系,光纤直径和细胞直径在大小相当的情况下光辐射压力能够达到最大值,当激光通过光纤作用于直径分别为3,8和20μm的微粒时,光纤直径为7μm或8μm时光辐射压力最大,所以选用直径为8μm的单模光纤作为一个重要的实验光学器件。所得结论为深入研究细胞筛选影响因素的数值仿真精度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离 光纤 光辐射压力 光压差分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微通道中液-液两相流流动与混合过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丽 张晖 +2 位作者 王媛媛 程景萌 李姗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7-405,共9页
为了揭示T型微通道中液液两相流的混合特性,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液滴内流体的动态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滴生成时,旋转扰动作用决定了液滴内混合组分的初始分布,是影响混合性能的关键因素。旋转扰动作用使液滴内两相... 为了揭示T型微通道中液液两相流的混合特性,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液滴内流体的动态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滴生成时,旋转扰动作用决定了液滴内混合组分的初始分布,是影响混合性能的关键因素。旋转扰动作用使液滴内两相界面发生旋转,混合组分位于液滴的前后部位,从而在液滴内循环流的作用下加强混合。连续相流速是影响旋转扰动作用的主要因素,若连续相流速较小,液滴较长,旋转扰动作用不足以使液滴内的组分充分混合;若连续相流速较大,液滴较小,旋转扰动能够在整个液滴范围内起到作用,混合程度得到大幅提升。当连续相流速增大时,液滴尺寸减小,当Vo为0.04μL/min时,混合指数为0.82,是Vo为0.005μL/min时混合指数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两相流 混合 旋转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无刷无位置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自勇 李广波 +1 位作者 侯强 程景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得无刷无位置直流电动机转子位置的换相信号,采用基于虚拟中性点电位的三次谐波检测法,并对此检测法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设计出了以TMS320F2812为核心的全数字调速系统,给出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并对九点五态控制器做出了... 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得无刷无位置直流电动机转子位置的换相信号,采用基于虚拟中性点电位的三次谐波检测法,并对此检测法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设计出了以TMS320F2812为核心的全数字调速系统,给出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并对九点五态控制器做出了数学解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且超调量小,响应时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320F2812 九点五态控制器 无刷直流电机 三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管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实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鹏 林清宇 +2 位作者 徐宏 戴玉林 程景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25-629,共5页
在常压条件下,采用单管换热器进行实验,水为介质,管内垂直向上流动,管外由蒸汽加热,分别在不同流量、不同加热蒸汽温度下对内表面烧结型多孔管和光管中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孔管强化传热效果明... 在常压条件下,采用单管换热器进行实验,水为介质,管内垂直向上流动,管外由蒸汽加热,分别在不同流量、不同加热蒸汽温度下对内表面烧结型多孔管和光管中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孔管强化传热效果明显,多孔管能够将流动沸腾传热系数提高3倍,换热器总传热系数提高了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型多孔管 流动沸腾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自相似分形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姜云峰 张思祥 +3 位作者 王哲 孟冀豫 程景萌 李姗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1-36,共6页
浓度梯度被广泛应用于趋化分析、细胞生长、DNA检测和毒性评价等诸多领域。传统浓度梯度生成方法具有效率低、梯度不精确、稳定性差等不足。本文基于经典圣诞树模型,设计了一种反应速度快、精度高,可生成稳定浓度梯度的两级自相似分形... 浓度梯度被广泛应用于趋化分析、细胞生长、DNA检测和毒性评价等诸多领域。传统浓度梯度生成方法具有效率低、梯度不精确、稳定性差等不足。本文基于经典圣诞树模型,设计了一种反应速度快、精度高,可生成稳定浓度梯度的两级自相似分形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并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建立了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不同进样条件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归一化进样流量矩阵与浓度矩阵的耦合设置,得到丰富种类的浓度梯度分布。以去离子水和红色染料为样本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仿真模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两级自相似分形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设计的合理性,其优势在于,无需重新设计微流道构型而只是简单调节进样流量比,便可以实现生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浓度梯度 自相似分形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