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稻米品质动态变化及温度影响效应 被引量:41
1
作者 程方民 张嵩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7-350,共4页
采 用大田多播期分 段取样方法,对多个 不同类型 水稻品种 灌浆结实 过程中稻米 品质的动 态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人工控温试验分析了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 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⒚结果表明,灌浆结实过程中稻米品质形成... 采 用大田多播期分 段取样方法,对多个 不同类型 水稻品种 灌浆结实 过程中稻米 品质的动 态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人工控温试验分析了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稻 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⒚结果表明,灌浆结实过程中稻米品质形成变化的主要阶段是中期和前 期,而 不是贯穿全灌浆结实期的始终,温度对其影响的关键时段是在齐穗 20 d 内,并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品质 动态变化 温度 影响 水稻 籽粒灌浆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影响的时段效应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程方民 朱碧岩 +1 位作者 吴永常 陈建文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通过对1988年在全国13个点、8个品种多播期试验结果的积分回归分析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稻齐穗后20d内的温度状况,其它时段的温度对糊化温度的影响很小。电镜观察... 通过对1988年在全国13个点、8个品种多播期试验结果的积分回归分析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环境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稻齐穗后20d内的温度状况,其它时段的温度对糊化温度的影响很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稻米的糊化温度与其籽粒的淀粉粒结构及排列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度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是通过温度-灌浆动态-淀粉粒结构-糊化温度这样一个关系链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糊化温度 环境温度 时段效应 结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农业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程方民 杨佩忠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36,共3页
运用DYNAMO仿真语言,构建了一个能较好地分析农业生产系统运行效益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在选择高效农业发展最优方案上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分析。
关键词 高效农业 模型构建 仿真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脱脂与未脱脂米粉的DSC热力曲线和RVA特征值比较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奕 徐海明 +1 位作者 程方民 赵宁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8-523,共6页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粘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在...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粘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在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上的差异不明显,两者的DSC热谱差异主要表现在热焓值(?T)上,经脱脂处理后米粉样品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脂的对照样品显著降低;在RVA粘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脂处理后崩解值(Breakdown)明显升高,消减值(Setback)有所降低,而其在最高粘度(PV)、热浆粘度(HS)、最终粘度(FV)和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上的变化特征则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精米粉 脂类 糊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和水分处理对稻米植酸含量和蛋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其芳 刘奎刚 +2 位作者 苏达 王复标 程方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2-550,共9页
以直立密穗型粳稻品种"秀水110"和弯曲散穗型粳稻品种"春江15"为材料,对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和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米植酸含量和蛋白组分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栽培处理会导致水稻籽粒中植酸含量上... 以直立密穗型粳稻品种"秀水110"和弯曲散穗型粳稻品种"春江15"为材料,对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和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米植酸含量和蛋白组分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栽培处理会导致水稻籽粒中植酸含量上升,而施氮处理对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效应与水稻的水分管理方式有关,在常规水作条件下,高氮处理(N3)的籽粒植酸含量有所提高,但在旱作栽培方式下,中氮(N2)和低氮处理(N1,不施N)的籽粒植酸含量却略高于高氮处理(N3),氮素水平与水分管理方式间的互作效应明显;水稻籽粒植酸含量与粗蛋白总量、4种蛋白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及有关产量性状指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在不同水肥处理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氮肥用量过高不仅会导致水稻的产量水平下降,而且也不利于稻米营养品质的改良;水肥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蛋白总量和4种蛋白组分穗内粒位分布也存在一定影响,着生在稻穗下部的弱势粒,其稻米植酸含量高于稻穗上部或中部的强势粒,因此改善弱势粒灌浆的水肥管理措施将有利于稻米植酸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水分管理 植酸含量 蛋白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对稻米米粉热力学和黏滞特性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奕 张其芳 程方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3,共5页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及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蛋白的对照样品显著升高;在RVA黏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蛋白处理后最终黏度(FV)、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和消减值(Setback)均显著降低,崩解值(Breakdown)则明显升高,RVA谱中到达最高黏度(PV)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 糊化特征 热力特性 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黑斑病菌室内药效试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敬泽 方钰蓉 +1 位作者 张海松 程方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通过供试的18种药剂对铁皮石斛黑斑病菌体外抑制作用测试结果表明,除克菌特外,所有药剂对其孢子萌发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易保、代森锌和炭疽福美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霉克特、扑海英、使百克、新太生、甲基托布津和世高对... 通过供试的18种药剂对铁皮石斛黑斑病菌体外抑制作用测试结果表明,除克菌特外,所有药剂对其孢子萌发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易保、代森锌和炭疽福美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霉克特、扑海英、使百克、新太生、甲基托布津和世高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克菌特促进孢子萌发率高于对照23.34%,克菌特和庄园乐都能促进芽管生长。18种药剂对石斛黑斑病菌菌丝体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药剂对菌丝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使百克和世高对菌丝体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都达91.28%,其次是施佳乐、福星和扑海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铁皮石斛黑斑病 杀菌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稻体系中的铅及其污染效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海江 程方民 朱智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共4页
综述了土壤———水稻体系中的重金属铅的存在形态和迁移、积累、分布规律 ,以及铅的污染效应及其抗性机制 ,以期阐明铅污染对稻米安全生产影响机制及其生理生态基础 ,为优质安全稻米的改良育种和生物调控 。
关键词 水稻 土壤 优质 无公害稻米 生物调控 栽培技术 育种 效应研究 体系 安全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中蛋白质和脂类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综述 被引量:45
9
作者 刘奕 程方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0,24,共6页
简要介绍了稻米中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的特征,综述了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储藏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与稻米制品的加工等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蛋白质 脂类 稻米品质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及植酸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宁春 张小明 +1 位作者 叶胜海 程方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3,共5页
试验设常规水作(C1)、覆膜旱作(C2)和裸地旱作(C3)3种栽培方式处理,每一栽培方式又分别设不施氮肥(N1,0 kg/hm2)、施用低氮(N2,124 kg/hm2)和高氮肥(N3,150 kg/hm2)3水平的肥料处理,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米营养品质和植酸积累... 试验设常规水作(C1)、覆膜旱作(C2)和裸地旱作(C3)3种栽培方式处理,每一栽培方式又分别设不施氮肥(N1,0 kg/hm2)、施用低氮(N2,124 kg/hm2)和高氮肥(N3,150 kg/hm2)3水平的肥料处理,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米营养品质和植酸积累的差异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籽粒中的总磷含量有所提高,而籽粒植酸和无机磷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裸地旱作水稻籽粒中的氮素含量显著低于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但施氮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因栽培方式而异。这说明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水稻的氮素营养,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适当减少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稻米中总磷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施氮量 稻米 营养品质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鲜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钟连进 程方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分析了 p H值、样品浓度等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影响 ,提出以标准样品在 62 0 nm处的吸光度和相应的总淀粉浓度为自变量、相应的直链淀粉浓度为依变量建立标准回归方程的测定方法 .当样品的直链淀粉浓度在 5~ 5 0 mg/ L的范围... 分析了 p H值、样品浓度等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影响 ,提出以标准样品在 62 0 nm处的吸光度和相应的总淀粉浓度为自变量、相应的直链淀粉浓度为依变量建立标准回归方程的测定方法 .当样品的直链淀粉浓度在 5~ 5 0 mg/ L的范围内时 ,测定的相对偏差 <3%、变异系数 <2 .5 % .该方法样品用量少 ,操作简便 ,且能消除支链淀粉的干扰 ,可以同时测定直、支链淀粉含量 ,尤其适用于水稻籽粒鲜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测定方法 籽粒 鲜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籼稻杂交组合籽粒植酸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福灯 刘鑫 +1 位作者 李春寿 程方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5,共5页
利用包括5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在内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通过对籽粒中植酸含量和一些重要产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评价其参试亲本材料的籽粒植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结果... 利用包括5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在内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通过对籽粒中植酸含量和一些重要产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评价其参试亲本材料的籽粒植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母本和父本对杂交组合中的籽粒植酸含量变异均有一定贡献,但母本配合力方差的F值要大于父本;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GCA)较低的亲本材料,其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SCA)并不一定也低。在80个杂交组合中,籽粒植酸含量与产量、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总粒数、结实率和经济系数等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杂交组合 植酸 配合力 双列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环境变异及其与矿质元素间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福灯 刘鑫 +1 位作者 李春寿 程方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共6页
选用秀水110、协青早及其低植酸突变体(HIPj和HIPi)为材料,在浙江省的4个不同地点种植,对水稻籽粒中植酸含量的环境变异特征及其与矿质元素、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秀水110低植酸突变系(HIPj)和协青早低植酸突变... 选用秀水110、协青早及其低植酸突变体(HIPj和HIPi)为材料,在浙江省的4个不同地点种植,对水稻籽粒中植酸含量的环境变异特征及其与矿质元素、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秀水110低植酸突变系(HIPj)和协青早低植酸突变系(HIPi)的植酸含量分别比其对照下降25.7%~61.9%和20.5%~51.0%,不同种植地点的降低幅度虽然有所差异,但总趋势是一致的,且两者相比,HIPj的植酸含量在不同种植地点的表现比HIPi稳定;与其相应的对照品种相比,两个低植酸突变系材料Cu含量有所增加,但籽粒中Fe和Na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他矿质元素的变化因籼粳类型而有所不同;供试4个基因型在不同地点间的植酸含量变化与矿质元素和蛋白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达统计显著水平,这说明通过育种或栽培措施等方法,降低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含量,可能并不会对稻米的其他营养品质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酸 矿质元素 环境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丰 程方民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10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植物激素 水稻 产量 生产 应用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脱落酸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福灯 李春寿 +1 位作者 刘鑫 程方民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272-1274,共3页
以水稻保持系钱江1号B和金23B为材料,在扬花期用28℃、38℃和41℃温度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花粉育性下降的同时也使花药开裂性变差;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钱江1号B和金23B的花粉可染率和花药活性;38℃... 以水稻保持系钱江1号B和金23B为材料,在扬花期用28℃、38℃和41℃温度处理,研究了高温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花粉育性下降的同时也使花药开裂性变差;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钱江1号B和金23B的花粉可染率和花药活性;38℃高温胁迫中,钱江1号B的正常花药活性可维持在5 d左右,耐高温性优于金23B;41℃高温胁迫中,钱江1号B耐高温性与金23B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水稻 花粉活力 钱江1号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对水稻同化物分配的调节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丰 程方民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11期13-15,共3页
水稻同化物分配是与水稻产量及品质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理过程。生长素可调节水稻同化物分配状况 ,这种调节过程主要是通过调节光合速率、诱导维管组织分化及维管束形成、促进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提高同化物运输速率、促进同化物在... 水稻同化物分配是与水稻产量及品质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理过程。生长素可调节水稻同化物分配状况 ,这种调节过程主要是通过调节光合速率、诱导维管组织分化及维管束形成、促进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提高同化物运输速率、促进同化物在子粒中的卸出、增大库容活性以及形成顶端优势等途径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水稻 同化物分配 调节 产量 品质 生理 光合速率 维管组织 分化 维管束 韧皮部 运输速率 子粒 顶端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籼型单季杂交稻性状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刘鑫 石建尧 程方民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515-518,共4页
以2004-2008年连续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区试的39个品种为依据,分析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并对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样性好,除结实率外各性状在年份间表现稳定;产量与千粒重和每穗总... 以2004-2008年连续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区试的39个品种为依据,分析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并对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样性好,除结实率外各性状在年份间表现稳定;产量与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与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间也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也呈显著负相关。对同一地点不同田块的汕优63的性状进行成对样本检验,发现除株高和直链淀粉含量外,各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 单季杂交稻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结实期齐穗后20天温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继民 刘国庆 程方民 《陕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4-6,26,共4页
利用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进行多试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齐穗后20d内温度是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键因子。通过对直链淀粉与齐穗后20d内温度的回归分析,得出中籼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与齐穗后20d内的温度... 利用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进行多试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齐穗后20d内温度是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键因子。通过对直链淀粉与齐穗后20d内温度的回归分析,得出中籼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与齐穗后20d内的温度呈抛物线型关系,而粳稻品种则呈直线型关系。此外,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对温度的敏感性因品种的不同也具有差异性,这可能与齐穗后20d的温度及品种的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温度 人工气候箱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的气象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长发 高如嵩 程方民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12,26,共3页
以汕优63为材料进行的时间地理播期试验表明,籼型杂交稻米碱消值平均水平随结实期日均温的升高而降低,变异程度与结实期日均温间存在二次曲线相关关系。欲通过改良结实期气象生态因子,根本改善杂交稻米糊化温度高且蒸煮特性不一的... 以汕优63为材料进行的时间地理播期试验表明,籼型杂交稻米碱消值平均水平随结实期日均温的升高而降低,变异程度与结实期日均温间存在二次曲线相关关系。欲通过改良结实期气象生态因子,根本改善杂交稻米糊化温度高且蒸煮特性不一的问题存在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糊化温度 气象生态 灿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