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海产鱼卵的营养成分差异性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婷婷 周静 +4 位作者 翁欣 陈丽娇 程文健 庞杰 梁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4-249,共6页
为分析4种不同种类海产鱼卵营养组成差异,采用国家标准等测定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分析了大黄鱼、鱿鱼、鮟鱇鱼及多春鱼4种鱼卵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结果表明,鱿鱼鱼卵干基水分含量[(6.69±0... 为分析4种不同种类海产鱼卵营养组成差异,采用国家标准等测定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分析了大黄鱼、鱿鱼、鮟鱇鱼及多春鱼4种鱼卵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结果表明,鱿鱼鱼卵干基水分含量[(6.69±0.29)g/100 g]最高,而大黄鱼鱼卵[(2.23±0.18)g/100 g]最低;多春鱼鱼卵粗脂肪[(18.88±0.06)g/100 g]和灰分[(14.75±0.13)g/100 g]含量最高;鮟鱇鱼鱼卵粗蛋白含量(89.49±0.38)g/100 g最高,且其粗脂肪含量较低,为优质的低脂肪高蛋白食品资源。4种鱼卵中常量元素磷(P)、钙(Ca)和微量元素锌(Zn)、铁(Fe)含量较高。除色氨酸外,4种鱼卵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且4种鱼卵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36.9%~47.6%。4种鱼卵脂肪酸含量丰富且种类多样,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为33.69%~43.78%。4种鱼卵均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极具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为开发利用海产鱼卵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露发酵工艺及风味品质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婷婷 陈泳斌 +5 位作者 周静 雷彩玲 杜希萍 梁鹏 程文健 陈丽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6-192,共7页
鱼露是一种以低值鱼类及其加工副产物等为原料经过发酵工艺制备的调味品,不仅滋味鲜美且富含小分子蛋白肽、矿物质元素、牛磺酸等重要的营养物质,广受消费者青睐。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鱼露加工工艺研究现状及其风味品质分析方法及调控技术... 鱼露是一种以低值鱼类及其加工副产物等为原料经过发酵工艺制备的调味品,不仅滋味鲜美且富含小分子蛋白肽、矿物质元素、牛磺酸等重要的营养物质,广受消费者青睐。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鱼露加工工艺研究现状及其风味品质分析方法及调控技术,该文从鱼露营养价值、发酵方式及风味品质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及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鱼露加工新技术、感官评价新方法、调控风味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发酵 工艺 风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卵鱼露的发酵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静 火玉明 +4 位作者 张华丹 杜希萍 梁鹏 陈丽娇 程文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8-205,共8页
以大黄鱼鱼卵发酵鱼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发酵过程中接曲量、加盐量、温度等条件对鱼露pH、总酸、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脂肪、硫代巴比妥酸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发酵第30 d时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大黄鱼鱼卵鱼露发酵... 以大黄鱼鱼卵发酵鱼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发酵过程中接曲量、加盐量、温度等条件对鱼露pH、总酸、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脂肪、硫代巴比妥酸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发酵第30 d时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大黄鱼鱼卵鱼露发酵过程中,pH整体上呈波动现象,且总酸含量的变化与其一致;氨基酸态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15%的加曲量发酵鱼露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高于10%和20%的加曲量;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而且15%加盐量与35℃条件下发酵鱼露的挥发性盐基氮远低于10%加盐量和40℃的发酵条件;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硫代巴比妥酸含量前期有轻微波动,末期呈上升趋势;对比了不同发酵条件下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因此,选择15%加盐量、15%加曲量、35℃为大黄鱼鱼卵鱼露发酵的适宜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卵 鱼露 发酵工艺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磷脂乳化姜黄素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璐瑶 杜艳瑜 +3 位作者 陆晓丹 梁鹏 陈丽娇 程文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6-202,共7页
为明确大黄鱼鱼卵磷脂(large yellow croaker roe phospholipids,LYCRPLs)的乳化姜黄素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乳液粒径和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LYCRPLs对姜黄素的乳化工艺,并采用透射电镜对最优工艺下制备的乳液进行... 为明确大黄鱼鱼卵磷脂(large yellow croaker roe phospholipids,LYCRPLs)的乳化姜黄素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乳液粒径和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LYCRPLs对姜黄素的乳化工艺,并采用透射电镜对最优工艺下制备的乳液进行了初步表征,同时,考察了其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LYCRPLs乳化姜黄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72.4 MPa、均质时间141 s、LYCRPLs添加量4.275%、油相比例12.89%,在此条件下所得的乳液粒径为(0.216±0.0059)μm,乳液颗粒近似于球形,有着明显的水包油结构;为期4周的贮藏稳定性测试显示乳液在5和25℃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无分层和聚集等现象。研究结果为大黄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卵 磷脂 姜黄素 乳液 响应面法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类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梁鹏 陈丽娇 +2 位作者 张惠婷 吴冬青 程文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824-10825,10828,共3页
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食品类专业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识及规范使用能力。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教学方法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蛋白酶酶解缢蛏制备多肽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惠婷 程文健 +3 位作者 梁鹏 陈丽娇 刘文钊 赵卉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2-205,210,共5页
本实验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缢蛏进行酶解制备多肽,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鲜缢蛏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p H7、酶添加量1200 U/g、料液比(m∶v)为1∶2.5、温度40℃、时间2... 本实验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缢蛏进行酶解制备多肽,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鲜缢蛏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p H7、酶添加量1200 U/g、料液比(m∶v)为1∶2.5、温度40℃、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多肽含量为(79.2±0.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多肽 中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比较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卿 程文健 陈丽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5期46-47,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泡菜历史悠久,但是随着人们对泡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发酵泡菜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泡菜产业的发展。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泡菜历史悠久,但是随着人们对泡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发酵泡菜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泡菜产业的发展。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泡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泡菜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及规模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加大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研究力度,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将中国泡菜推向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加工领域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惠婷 梁鹏 +2 位作者 陈丽娇 程文健 许艳萍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6-77,共2页
水产品加工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方法,以水产动植物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过程,是充分利用水产资源的一个良好途径。目前,我国已有较多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都较小,还不够规范,且存在生产条件较落后,卫生环境较... 水产品加工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方法,以水产动植物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过程,是充分利用水产资源的一个良好途径。目前,我国已有较多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都较小,还不够规范,且存在生产条件较落后,卫生环境较差等尚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加工企业 检测技术 致病菌 生产条件 水产资源 企业规模 卫生环境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卵油的酶法提取工艺 被引量:6
9
作者 魏微 张玲云 +5 位作者 陆晓丹 郑婷婷 沈诗琪 程文健 陈丽娇 梁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0,共6页
为有效提取大黄鱼鱼卵油,本研究在不同酶提取大黄鱼鱼卵油的基础上,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为最佳提取蛋白酶后,考察不同单因素对碱性蛋白酶法提取大黄鱼鱼卵油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酶法提取大黄鱼鱼卵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法提... 为有效提取大黄鱼鱼卵油,本研究在不同酶提取大黄鱼鱼卵油的基础上,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为最佳提取蛋白酶后,考察不同单因素对碱性蛋白酶法提取大黄鱼鱼卵油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酶法提取大黄鱼鱼卵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大黄鱼鱼卵油的最佳工艺为温度58.9℃、时间2.1 h、pH12.0,在此条件下大黄鱼鱼卵油提取率高达86.29%±0.04%。研究结果为大黄鱼鱼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鱼卵油 蛋白酶 酶解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在发酵鱼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锦鹏 吴曼铃 +3 位作者 时瑞 陈丽娇 梁鹏 程文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5-289,共5页
乳酸菌是能发酵乳糖或葡萄糖产生乳酸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杆菌,无芽孢、厌氧或兼性厌氧,在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可以改善食品的安全性、感官和营养特性。乳酸菌发酵应用在鱼制品中可以有效延长贮藏期,改善发酵鱼制品的品质。该文总结... 乳酸菌是能发酵乳糖或葡萄糖产生乳酸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杆菌,无芽孢、厌氧或兼性厌氧,在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可以改善食品的安全性、感官和营养特性。乳酸菌发酵应用在鱼制品中可以有效延长贮藏期,改善发酵鱼制品的品质。该文总结分析了现有的相关文献,介绍乳酸菌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分析乳酸菌发酵对发酵鱼制品的保藏与品质的影响,对比传统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鱼制品,以期为乳酸菌发酵鱼制品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鱼制品 发酵 保藏机理 品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玲云 张敏 +3 位作者 杨心怡 程文健 陈丽娇 梁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6-132,共7页
为实现大黄鱼鱼卵油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大黄鱼鱼卵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复配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大黄鱼鱼卵油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制... 为实现大黄鱼鱼卵油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大黄鱼鱼卵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复配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大黄鱼鱼卵油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对最优条件下所得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水分含量、溶解性、堆积密度、休止角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麦芽糊精复配比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5、进风温度为80℃时,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97.87%;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1.1%、溶解性为47.56%、堆积密度为0.718 g/cm3、休止角为32.47°,微观结构表征显示其颗粒细小均匀、近球形、表面致密、无裂缝。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鱼卵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卵油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麦芽糊精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植物蜡构建大黄鱼鱼油凝胶体系及其微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华丹 张玲云 +6 位作者 周静 黄璐瑶 郑婷婷 火玉明 程文健 陈丽娇 梁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以食品级蜡米糠蜡、蜂蜡、巴西棕榈蜡为凝胶剂,以大黄鱼鱼油为基料油,构建了3种油凝胶体系,系统地分析了3种凝胶体系的外观形态、持油率、流变行为、凝胶晶型及熔化结晶曲线,并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凝胶剂临界凝胶浓度为3... 以食品级蜡米糠蜡、蜂蜡、巴西棕榈蜡为凝胶剂,以大黄鱼鱼油为基料油,构建了3种油凝胶体系,系统地分析了3种凝胶体系的外观形态、持油率、流变行为、凝胶晶型及熔化结晶曲线,并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凝胶剂临界凝胶浓度为3%。蜂蜡持油率98%以上,棕榈蜡最差;油凝胶的储能模量(G′)大于损失模量(G″),但G′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增加;3种油凝胶均存在α、β、β′晶型结构,并以α和β′型为主;熔化结晶曲线显示,随着凝胶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结晶过程中结晶温度和熔化过程中熔化峰值温度均提高;结构表征发现,米糠蜡的小晶体以簇状结构形式存在,蜂蜡形成的晶体在一维方向上形成少量的"絮状"结构,棕榈蜡油凝胶中晶体以"放射状"形态聚集成小球状结构。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鱼油中添加适量的天然蜡可以形成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良好的油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植物蜡 鱼油 物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胶寡糖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曾斌芬 时瑞 +4 位作者 吴曼铃 胡锦鹏 陈丽娇 梁鹏 程文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10-216,共7页
褐藻胶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是由褐藻胶降解所得到的寡糖,其分子量小,溶解性好,保湿性与吸湿性良好,同时还具有很多生物学活性,包括抗氧化性、抗炎性、抑菌性、降血压活性、调节免疫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在食品工... 褐藻胶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是由褐藻胶降解所得到的寡糖,其分子量小,溶解性好,保湿性与吸湿性良好,同时还具有很多生物学活性,包括抗氧化性、抗炎性、抑菌性、降血压活性、调节免疫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在食品工业、药妆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该文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概述AOS的物理性质及生物化学性质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其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 褐藻胶寡糖 功能特性 物理特性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三种植物油炒制海鲈鱼鱼松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火玉明 周静 +3 位作者 张华丹 程文健 陈丽娇 梁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67-275,共9页
本研究以海鲈鱼鱼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分、色差和质构确定了植物油最佳添加量为3%。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深入分析了三种植物油(花生油、棕榈油和葵花籽油... 本研究以海鲈鱼鱼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分、色差和质构确定了植物油最佳添加量为3%。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深入分析了三种植物油(花生油、棕榈油和葵花籽油)炒制鱼松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油炒制的鱼松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等,其中,花生油、棕榈油和葵花籽油炒制鱼松中醛类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63.33%、57.58%和43.75%。不同植物油炒制鱼松中存在特征风味物质,其中,丙醛、苯甲醛分别只存在于花生油、棕榈油炒制鱼松中;3-甲基-1-丁醇和己醛同时存在于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炒制鱼松中。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GC-IMS建立的三种植物油炒制鱼松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低,能有效区分炒制鱼松的植物油来源,可作为植物油炒制鱼松的鉴定及掺伪鉴别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鱼松 植物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乳酸菌发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时瑞 柯范生 +5 位作者 吴曼铃 胡锦鹏 曾斌芬 梁鹏 陈丽娇 程文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81-387,共7页
海藻是一类重要的海洋资源,富含大量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糖、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海藻营养价值极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海藻促进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产生和释放,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因此,本文根据国内... 海藻是一类重要的海洋资源,富含大量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糖、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海藻营养价值极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海藻促进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产生和释放,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利用乳酸菌发酵海藻的相关研究报道,对乳酸菌发酵类型、乳酸菌发酵海藻的可行性和乳酸菌主要种类、以及乳酸菌在海藻发酵中的效果和作用进行阐述,同时综述了乳酸菌发酵海藻在食品行业中的开发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为藻类乳酸菌发酵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乳酸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磷脂抗油茶籽油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榕斌 曾巧玲 +5 位作者 杨伟 孙音 火玉明 梁鹏 陈丽娇 程文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28-8333,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鱼鱼卵磷脂(phospholipids from large yellow croaker roe,LYCRPs)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Schaal烘箱法,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鱼卵磷脂(0.05%、0.10%、0.20%、0.40%)的油茶籽油放置在(60±0.5)℃烘箱中加速氧... 目的研究大黄鱼鱼卵磷脂(phospholipids from large yellow croaker roe,LYCRPs)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Schaal烘箱法,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鱼卵磷脂(0.05%、0.10%、0.20%、0.40%)的油茶籽油放置在(60±0.5)℃烘箱中加速氧化21 d,同时做空白对照组,以及大豆卵磷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为阳性对照组,测定加速氧化期间油脂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与酸价(acid value,AV),分析鱼卵磷脂对油茶籽油氧化酸败的抑制效果,结合范特霍夫(Van’T Hoff)定律进行货架期预测,探究鱼卵磷脂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分数鱼卵磷脂(0.05%、0.10%、0.20%、0.40%)均能够有效抑制油茶籽油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升高(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各组鱼卵磷脂的抑制效果优于0.10%大豆卵磷脂,但劣于0.02%TBHQ;货架期预测结果显示,鱼卵磷脂可将油茶籽油在20℃下的保质期最多延长96 d。结论大黄鱼鱼卵磷脂能够有效抑制油茶籽油的氧化酸败,提升油茶籽油的抗氧化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油脂天然抗氧剂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卵 磷脂 油茶籽油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技术在水产品保鲜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锐 时瑞 +4 位作者 吴曼铃 胡锦鹏 陈丽娇 梁鹏 程文健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6期8-13,共6页
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s pressure,HHP)处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系统阐述了超高压处理技术对水产品中的病原菌、腐败微生物、内源酶以及水产品品质特性方面的影响,表明超高压... 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s pressure,HHP)处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系统阐述了超高压处理技术对水产品中的病原菌、腐败微生物、内源酶以及水产品品质特性方面的影响,表明超高压处理在水产品保鲜加工中,对于防止病原菌引起的食源性安全问题和腐败微生物、酶促反应引起的品质劣变问题,以及保持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不同程度延长产品的保藏期、改善感官品质。但研究也表明,超高压处理也可能使水产品产生色变、蛋白质变性、熟化等不良后果,影响水产品品质。因此,如何针对特定水产品原料特性、菌相特征、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优化超高压处理的工艺条件(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加压方式等),是充分发挥超高压处理优势,避免处理过程中品质不良变化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该技术在水产品保鲜加工中应用的主要研究热点和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水产品 保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TOF-MS的大黄鱼鱼卵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静 张华丹 +5 位作者 火玉明 雷彩玲 杜希萍 梁鹏 程文健 陈丽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9-137,共9页
为了解大黄鱼鱼卵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变化,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发酵30 d的大黄鱼鱼卵鱼露进行监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值不大于0.05,且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第1主成分... 为了解大黄鱼鱼卵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变化,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发酵30 d的大黄鱼鱼卵鱼露进行监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值不大于0.05,且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第1主成分变量重要性值投影值不小于1的条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并进行凝聚层次聚类。结果表明:大黄鱼鱼卵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共有46种,其中包括10种糖、9种醇、7种氨基酸、6种有机酸、4种酯、3种醛、1种脂肪酸以及6种其他化合物。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吸收,半乳糖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莽草酸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磷酸肌醇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所映射出的15种极显著差异代谢物中氨基酸类代谢物参与了多条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为大黄鱼鱼卵鱼露的工业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大黄鱼 鱼露 差异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腌制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彩玲 火玉明 +3 位作者 周静 陈丽娇 程文健 梁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35-243,共9页
为研究大黄鱼鱼卵的最佳腌制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食盐种类、食盐添加量、腌制时间以及腌制温度对大黄鱼鱼卵腌制过程中氯化物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水分含量、菌落总数、色泽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感官评价。在此... 为研究大黄鱼鱼卵的最佳腌制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食盐种类、食盐添加量、腌制时间以及腌制温度对大黄鱼鱼卵腌制过程中氯化物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水分含量、菌落总数、色泽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感官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价及菌落总数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大黄鱼鱼卵腌制工艺。结果显示,细盐腌制的鱼卵TVB-N含量和菌落总数均低于粗盐腌制的鱼卵;在食盐添加量为10%时,L*值最高,有较好的感官品质;腌制温度5℃时,硬度及咀嚼性适宜,菌落总数符合相关标准;腌制55 d时,菌落总数较低,感官评价分数最高。得到的大黄鱼鱼卵腌制最佳工艺为:食盐添加量10.69%、腌制温度5.0℃、腌制时间55.51 d。在此条件下,腌制大黄鱼鱼卵感官评分为82.50分,菌落总数为5.32 lg CFU/g。获得的鱼卵腌制品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卵 腌制 色泽 质构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鱼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曼铃 时瑞 +1 位作者 胡锦鹏 程文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74-379,共6页
生物胺是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由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氨基酸产生。咸鱼作为传统的腌制水产品,味道鲜美,富含大量游离氨基酸,是产胺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物胺形成与积累的良好载体,过量摄入... 生物胺是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由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氨基酸产生。咸鱼作为传统的腌制水产品,味道鲜美,富含大量游离氨基酸,是产胺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物胺形成与积累的良好载体,过量摄入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介绍了咸鱼制品中生物胺种类、作用和产生机理,分析了影响生物胺合成的因素,归纳了咸鱼制品加工中生物胺的控制方法,并对调控咸鱼制品中生物胺合成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鱼 生物胺 形成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