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佩甫的“两地书”——评《生命册》及其他六部长篇小说 被引量:32
1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11,共15页
十多年前,曾经留意过《羊的门》。此次读完《生命册》之后,又找李佩甫的其他五部长篇读了一遍,它们是《李氏家族》、《城市白皮书》、《金屋》、《城的灯》和《等等灵魂》。凭心而论,李佩甫的长篇质量参差不齐,让人时而兴奋时而有... 十多年前,曾经留意过《羊的门》。此次读完《生命册》之后,又找李佩甫的其他五部长篇读了一遍,它们是《李氏家族》、《城市白皮书》、《金屋》、《城的灯》和《等等灵魂》。凭心而论,李佩甫的长篇质量参差不齐,让人时而兴奋时而有些失望。尤其是二○○七年发表在《十月》上的《等等灵魂》,描写了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任秋风的传奇,这是一个因急功近利、过度扩张而从辉煌走向毁灭的故事。但终因小说叙事的急功近利而让人颇感失望。李佩甫是个勤奋而执著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李佩甫 生命 《等等灵魂》 急功近利 《羊的门》 《城的灯》 李氏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之中有变化——范小青长篇小说《香火》读后 被引量:8
2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7,共9页
一 谁都知道这些年范小青的小说创作发生了变化,但如何变化,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却是众说纷纭。诸如“情感的零度介入”、“回归并重建自己的宏大叙事模式”、“完成与现实主义的对接”、“从一个不擅长理性或者畏惧理性的作家”转而... 一 谁都知道这些年范小青的小说创作发生了变化,但如何变化,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却是众说纷纭。诸如“情感的零度介入”、“回归并重建自己的宏大叙事模式”、“完成与现实主义的对接”、“从一个不擅长理性或者畏惧理性的作家”转而变为“明显的理性求变的自觉意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小青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叙事模式 现实主义 自觉意识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步的世界是一个反讽的世界——读格非的长篇小说《春尽江南》及其他 被引量:7
3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5,共12页
作为小说家的格非,总是和“先锋”两字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固步自封的“文学史”对我们的教育和影响。实际上,格非一个人的文学史远非“先锋”一词所能概括的。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格非 世界 江南 反讽 文学史 小说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寂静之声--罗伟章《寂静史》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德培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8,共8页
用发声的话语去书写“寂静史”,不就是自己把自己打倒,或者用双手揪着自己的头发让双脚离开地面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好比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然而想用一把尺子量出尺子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就像眼睛不能借用于镜面反射也无法在自己的... 用发声的话语去书写“寂静史”,不就是自己把自己打倒,或者用双手揪着自己的头发让双脚离开地面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好比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然而想用一把尺子量出尺子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就像眼睛不能借用于镜面反射也无法在自己的视域里成为客体,我们无法在思想之外思考自己,同样我们也不能走出自己的影子或看见自己看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面反射 寂静 尺子 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镜子——评路内的长篇小说《雾行者》
5
作者 程德培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5,共13页
透过他雪茄的烟雾,他注视着那阴森而模糊的地平线。——夏尔·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这样,洛克曾如此之礼貌周全地从大厅的正门送走了的内在观念,又不得不偷偷摸摸地从厨房的窗子里引了进来, 于是笛卡尔的逻辑已经从个人身上... 透过他雪茄的烟雾,他注视着那阴森而模糊的地平线。——夏尔·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这样,洛克曾如此之礼貌周全地从大厅的正门送走了的内在观念,又不得不偷偷摸摸地从厨房的窗子里引了进来, 于是笛卡尔的逻辑已经从个人身上所消失了的灵魂,又不得不在人道之中再度被发现。——卡尔·贝克尔:《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镜子是一种具有宇宙魔力的工具,它把事物变成景象,把景象变成事物,把我变成他人,在把他人变成我。——莫里斯·梅洛-庞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贝克尔 镜子 行者 地平线 莫里斯 长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捆绑之后——《黄雀记》及阐释中的苏童 被引量:18
6
作者 程德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30,共12页
我更坚定了一种看法,苏童是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自我阐释时常超越他人阐释的作家。我们乐于看到苏童进行的自我模仿,他那在小说中继续营造的意象正在吞食着自己的早期作品。当然,生活仍在演进,时代步伐的每一个阶段正在制造着香椿... 我更坚定了一种看法,苏童是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自我阐释时常超越他人阐释的作家。我们乐于看到苏童进行的自我模仿,他那在小说中继续营造的意象正在吞食着自己的早期作品。当然,生活仍在演进,时代步伐的每一个阶段正在制造着香椿树街的新内容,但灵魂依然是我们的人生难题。捆绑术即便在不断地变幻着打结的花样,它的永恒主题依然是对人的束缚,我们在捆绑他人的同时,也捆绑着自己。太多的人认为苏童创作的特色在于坚持某种一贯的东西,此话只说对了一半。苏童对束缚自身的东西具有极度的敏感,几十年了,他的创作几经变异,多种探索和尝试。他是真正懂得"捆绑之后",一个作家该如何应对。我想,这才是苏童创作史中一方屡试不爽的试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黄雀记》 “讲故事” “南方” 自我阐释 捆绑术 对人的束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自己”的角逐——评王安忆的“三恋”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2期64-71,共8页
阿波罗神殿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表达了人期求认识自身与他人。这条格言乃是全部心理学的渊薮。——E·弗罗姆王安忆的那篇题为《面对自己》的精彩发言,不仅博得了同行们的许多掌声与感叹,而且也使得以往许多对作者创作的精彩判断... 阿波罗神殿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表达了人期求认识自身与他人。这条格言乃是全部心理学的渊薮。——E·弗罗姆王安忆的那篇题为《面对自己》的精彩发言,不仅博得了同行们的许多掌声与感叹,而且也使得以往许多对作者创作的精彩判断和展望,重新面临着一次考验。当王安忆在1986年写作她的“三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叙述者 心理分析 弗罗姆 新生命 作品 家庭 小城 婚姻 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弋舟的底牌及所有的故事 被引量:8
8
作者 程德培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5期27-38,共12页
到达你所在的地方,从一个你不在的地方启程,你必须踏上那永远无法出离自身的旅途。为了通达你尚且未知之路你必须经历一条无知之路为了得到你无法占有之物你必须经由那被剥夺之路为了成为你所不是的那个人你必须经由一条不为你所是的路... 到达你所在的地方,从一个你不在的地方启程,你必须踏上那永远无法出离自身的旅途。为了通达你尚且未知之路你必须经历一条无知之路为了得到你无法占有之物你必须经由那被剥夺之路为了成为你所不是的那个人你必须经由一条不为你所是的路。而你不知道的正是你唯一知道的你所拥有的正是你并不拥有的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T.S.艾略特《为了到达那儿》一文本是文本,叙述者是叙述者,作者又另当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史 刘晓东 文本 作家论 旅途 怀雨 意象 现代主义 影子部队 不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骏马》的诗学——兼及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2期67-72,共6页
前年《黑骏马》问世后,是否象某些人所说的产生过张承志热,我们大可不必轻率地去肯定或否定。但是,《黑骏马》打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它的问世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问津,却无疑是事实。这部自始至终喷涌着诗人般的情感,混合着诗人才有的那... 前年《黑骏马》问世后,是否象某些人所说的产生过张承志热,我们大可不必轻率地去肯定或否定。但是,《黑骏马》打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它的问世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问津,却无疑是事实。这部自始至终喷涌着诗人般的情感,混合着诗人才有的那种无穷无尽想象的小说,几乎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然而它所给予读者的和又都是最最现实的感情。一个草原普通妇女的人生,它朴素、平凡,所以使人感到贴近。然而小说所展现的那种爱情、婚姻,又揉和了落后农村原始草原和现代城市的种种冲突、纠葛、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性格 张承志小说 作品 旋律 民族特性 大草原 音乐 原始草原 音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声喧哗戏中戏——从《花腔》到《应物兄》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德培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7,I0001,共14页
不夸张地说,我感觉到这倒是我对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奇迹性的发现。知识分子生活好像时刻处于一种“正反合”的状态,各种话语完全搅和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就是剪断了也还理不清。——李洱《问答录》一2001年《花腔》首发于《花城》杂志,... 不夸张地说,我感觉到这倒是我对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奇迹性的发现。知识分子生活好像时刻处于一种“正反合”的状态,各种话语完全搅和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就是剪断了也还理不清。——李洱《问答录》一2001年《花腔》首发于《花城》杂志,次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那时李洱35岁。很多同行羡慕作者的年轻,连远在德国的马丁·瓦尔泽都说:“《花腔》用三段不同故事来展示个人在历史中的细微感受,其方法、视野和思辨力令人望尘莫及,德国作家也不具备此种能力。倘若我如李洱一般年轻,我会妒忌他。”原来,衡量年轻与否的标准来自于作品的分量。《花腔》涉足中国复杂且微妙的历史,其讲述方法也是典型的中国腔调,即便如此,外国作家也能感同身受,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腔》 众声喧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戏中戏 日常生活 知识分子 外国作家 200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恒论——对刘恒小说创作的回顾性阅读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5期19-26,共8页
老实说,给刘恒写作家论,是违反了我平时的写作惯例的。在读到1988年刘恒的小说创作之前,我那经常引以为自豪的资料库里并没有刘恒的名字,这就是说我的没有注意至少是证明了我所犯下的一个预测性方面的错误。而如今他的中篇小说《白涡》... 老实说,给刘恒写作家论,是违反了我平时的写作惯例的。在读到1988年刘恒的小说创作之前,我那经常引以为自豪的资料库里并没有刘恒的名字,这就是说我的没有注意至少是证明了我所犯下的一个预测性方面的错误。而如今他的中篇小说《白涡》、《虚证》与《伏羲伏羲》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震惊,我几乎难以想象,在这文学创作大萧条的日子里,昔日如火如荼的创作热情在骤降,旺盛的想象力在衰退,从来都是引人注目的纯文学已移向偏僻的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刘恒小说 伏羲 当代小说 叙述者 心理分析 故事 中篇小说 虚证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记忆遭遇虚构——读王尧的长篇小说《民谣》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德培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
这类记忆无疑有误,我无法说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已经逝去的年代,特别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的细节。坦率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能只有细节。据说没有故事,是小说的大忌。我研究了很长时间,也说不清楚故事是什么。近几年来我自己的记忆力衰... 这类记忆无疑有误,我无法说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已经逝去的年代,特别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的细节。坦率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能只有细节。据说没有故事,是小说的大忌。我研究了很长时间,也说不清楚故事是什么。近几年来我自己的记忆力衰退,多数中学同学的名字我都记不清楚了。我在记忆中去虚构,在虚构中去记忆。——王尧《民谣·杂篇》现状从来就不是我们所看见的样子,我们所经历的现状总是包含着对刚经历的过去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力衰退 王尧 中学同学 虚构 故事 细节 《民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头钻进“胡同”——评陈建功小说集《丹凤眼》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3-63,共1页
陈建功不多的小说基本上分属两类,一类以《流水弯弯》、《迷乱的星空》为代表。
关键词 陈建功 小说集 长篇小说 胡同 作品 代表 台湾 钻进 生活中 色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她从哪条路上来——评王安忆的长篇《流水三十章》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一正是对照着这一漫长而又曲折动荡的时代背景,命运使我们的主人翁来往于中国的农村与中国的城市之间,然而,城市与农村仅仅是充当了陪衬的角色,真正的主角则是一位女性内心所经历的颇为曲折的路程。确切地说,这时间的漫长就是整整三十年... 一正是对照着这一漫长而又曲折动荡的时代背景,命运使我们的主人翁来往于中国的农村与中国的城市之间,然而,城市与农村仅仅是充当了陪衬的角色,真正的主角则是一位女性内心所经历的颇为曲折的路程。确切地说,这时间的漫长就是整整三十年,在作者的叙述演变中就化为“流水三十章”。这使我们想起了作者的另外一部长篇《69届初中生》中的雯雯,她所同样走过的三十年路程,但雯雯的三十年,仿佛一直是长不大,她仿佛是永远地在渴望自身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三十年 时代背景 叙述者 初中生 农村 流水 孤独 作者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川江风光”——李杭育作品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6期4-6,共3页
李杭育的作品,不象人们想象之中钱塘江流域的风光那样,有着青山绿水的秀美、朦胧的灵气。相反,它粗犷、豪放、硬朗且浑脱,有着水乡传统的野性和当代巨变的气息。作者将这么一种人与社会的气度流贯于描写自然水域的字里行间。由于作者对... 李杭育的作品,不象人们想象之中钱塘江流域的风光那样,有着青山绿水的秀美、朦胧的灵气。相反,它粗犷、豪放、硬朗且浑脱,有着水乡传统的野性和当代巨变的气息。作者将这么一种人与社会的气度流贯于描写自然水域的字里行间。由于作者对这一流域的整体把握,富有个性的美学发现和表现,从而产生了艺术世界的“葛川江风光”。杭育笔下的自然是出色的。他写葛川江的风浪:“洪水滚滚。江上晨雾还没有散开,古安镇山城下的整段江面象一大锅煮沸的肉汤……洪水冲撞着江岸石堤,窜起一片水墙,眨眼间又倒塌下来,砸开浪峰和旋涡,汇起一股股纵横交错的廻流,向江心斜涌而去。整条江都在搅动、翻腾、冲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杭育 川江 作品 作者 艺术世界 风光 小说 钱塘江 生产方式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身波澜不惊的诡秘心迹——杨少衡小说的讲述策略
16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小说 山水 天地 默契 中篇 叙述 放逐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的问题在哪里
17
作者 程德培 张新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上海文学》 当代文学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世界观 六十年代 怀疑论 张新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长篇的思考——我看当代长篇小说的生产流通
18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2期10-15,38,共7页
写这篇文章,我暂时地放弃自己作为一个批评家的职业眼光,尽可能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的立场、兼带长篇小说评论的读者,用一种旁观者的要求,看一下当代长篇小说的生产流通。一。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大爆炸 文学创作 阅读需求 批评家 读者反应 作家 当代文学 文学作品 小说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归要漂移的——读李杭育的长篇新作《流浪的土地》
19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6期83-88,共6页
一杭育的笔下,曾经有过葛川江的另外一些故事,虚构也罢、真实也罢,总也断不了叙述的流动。而今,竟然追溯起葛川江的地理成因,“你可以把这条江的全部地质地貌成因,及其古往今来的自然变迁,统统归结沙的运动,沙的造就。”大自然以其无情... 一杭育的笔下,曾经有过葛川江的另外一些故事,虚构也罢、真实也罢,总也断不了叙述的流动。而今,竟然追溯起葛川江的地理成因,“你可以把这条江的全部地质地貌成因,及其古往今来的自然变迁,统统归结沙的运动,沙的造就。”大自然以其无情的法则赋予了葛川江多得难以数计的沙滩、沙沚、沙渚和沙洲。那么,社会的法则又给予了栖息在这片贫瘠的沙洲上的人们以什么呢?由自然与人工共同造就的这块土地又是具备了怎样的命运与品格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变迁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自然与人 人生态度 生存方式 复杂性 地理 处世态度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着是不容易的读《死是容易的》
20
作者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4期80-85,共6页
一位陌生的作家,就这么将十几万字一部同样陌生的作品放在我们面前,难怪一位作家为其无师自通而感慨不已。陌生有什么要紧,只要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大概都会记住这位作者的。我们大概也无需在这位作者名字的前面加上什么时髦的限制词,他... 一位陌生的作家,就这么将十几万字一部同样陌生的作品放在我们面前,难怪一位作家为其无师自通而感慨不已。陌生有什么要紧,只要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大概都会记住这位作者的。我们大概也无需在这位作者名字的前面加上什么时髦的限制词,他大概也不会从什么时髦的“观念”中吸取什么创作的灵感,他的作品也不会随随便便地在什么流派面前站队的。他疏离“文坛”的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结构 叙述者 作品 二十年 自我叙述 作家 文坛 名字 非常态 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