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Ni-P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程延海 朱真才 +1 位作者 韩正铜 邹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8-51,共4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相含量不同的镀层。镀层在氩气保护下,分别经200,400℃保温1h进行热处理。采用电子探针(EPMA)、XRD射线衍射以及维氏硬度计研究了镀层热处理前后结构及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相含量...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相含量不同的镀层。镀层在氩气保护下,分别经200,400℃保温1h进行热处理。采用电子探针(EPMA)、XRD射线衍射以及维氏硬度计研究了镀层热处理前后结构及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相含量的增多,镀层由非晶逐渐变为纳米晶,而硬度相应变大。200℃保温1h热处理,非晶与混晶镀层由于少量析出物Ni3P的出现使得硬度增大,而纳米晶镀层由于发生了弛豫使得镀层硬度降低。400℃保温1h热处理时,试样均发生了晶化,析出弥撒的Ni3P金属间化合物以及Ni相,纳米晶镀层的Ni相峰值强度增大最多,而非晶镀层所对应的Ni相峰值强度增大较少。然而,经400℃保温1h热处理后,非晶镀层硬度增大最多,这归因于非晶镀层析出的Ni3P金属间化合物数量多于混晶以及纳米晶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P 微观结构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克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程延海 陈祖坤 张新美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6年第3期6-9,共4页
综述了迭克罗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达克罗的性能、工艺特点、设备特点及检测指标要求。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达克罗 工艺 设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角与表面自由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世举 程延海 +2 位作者 邢方方 李梦晗 朱真才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0,共3页
现代工业系统的发展使接触角和表面自由能的基础研究远落后于工业需求。回顾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方法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接触角常用的测量方法以及表面自由能计算的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测量... 现代工业系统的发展使接触角和表面自由能的基础研究远落后于工业需求。回顾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方法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接触角常用的测量方法以及表面自由能计算的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测量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认为接触角测量方法和表面自由能计算方法的选择要结合选用液体介质的特性。为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提供了参考。展望了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理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89S51单片机车间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邢方方 程延海 +2 位作者 张世举 李梦晗 朱真才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5-227,共3页
温湿度是影响车间生产的重要因素,采用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由AM2301温湿度传感器和LCD液晶显示模块构成车间生产在线实时温湿度监控系统,实现对车间温湿度精确测量与控制。实践表明,该系统电路简单、工作稳定、集成度高、调试方便... 温湿度是影响车间生产的重要因素,采用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由AM2301温湿度传感器和LCD液晶显示模块构成车间生产在线实时温湿度监控系统,实现对车间温湿度精确测量与控制。实践表明,该系统电路简单、工作稳定、集成度高、调试方便、测试精度高,保证了车间生产产品的质量与合格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控制 AT89S51 AM2301 液晶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娜 程延海 +1 位作者 潘家保 陈衡阳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1,共2页
以经济、可靠、维修方便为出发点,对带式输送机进行设计计算,根据计算数据对驱动装置、托辊、滚筒、输送带、拉紧装置以及其他辅助装置进行了优化性选型设计。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经济 优化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J120掘进机行走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梦晗 程延海 +1 位作者 王富 黄嘉兴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5,共3页
以EBJ120型悬臂式掘进机为例,首先依据EBJ120型掘进机行走机构的组成和功能,介绍了其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掘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然后,确定掘进机行走机构的主要技术参数,最后对行走机构主要部件履带架等进行了设计和计算。该研究为掘进机... 以EBJ120型悬臂式掘进机为例,首先依据EBJ120型掘进机行走机构的组成和功能,介绍了其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掘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然后,确定掘进机行走机构的主要技术参数,最后对行走机构主要部件履带架等进行了设计和计算。该研究为掘进机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行走机构 履带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化学镀腐蚀预测灰色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树生 程延海 程林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介绍了灰色模型的建模原理,利用灰色模型在Ni-P化学镀中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并将通过模型所得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较,精度检验证明,预测值的精度较高。散点图表明,该方法建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用于其它腐蚀寿命的估计。
关键词 化学镀 腐蚀 预测 灰色模型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管换热器管-管板焊接工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树生 程延海 程林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5年第2期56-57,共2页
1管子与管板连接形式的选择管子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胀接;(2)焊接;(3)胀焊结合.这几种形式除本身结构固有的特点外,在加工中,与生产条件,操作技术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无论采用何种连接都必须保证连接处能满足设计所需... 1管子与管板连接形式的选择管子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胀接;(2)焊接;(3)胀焊结合.这几种形式除本身结构固有的特点外,在加工中,与生产条件,操作技术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无论采用何种连接都必须保证连接处能满足设计所需的密封性和具有足够的抗拉脱强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管换热器 异种钢焊接 焊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19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温度场与应力演变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耿汝伟 程延海 +1 位作者 杜军 魏正英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65-172,共8页
构建2319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FEM),计算成形过程瞬态温度场和熔合线附近温度梯度,分析工艺参数对熔池温度场的影响。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熔池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随电流的增加和基板移动速度的减小而... 构建2319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FEM),计算成形过程瞬态温度场和熔合线附近温度梯度,分析工艺参数对熔池温度场的影响。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熔池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随电流的增加和基板移动速度的减小而增加。在温度场计算的基础上,利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电弧增材过程残余应力的演化和分布规律。单道沉积情况下基板上纵向应力为压应力,沉积层内为拉应力,且纵向应力在数值上与等效应力接近,最大应力出现在沉积层中间部分。研究工艺参数对沉积层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基板移动速度可以降低沉积层内部的等效应力和纵向应力,而增大电流则会使沉积层内的等效应力和纵向应力增大。结合温度场结果可知,熔池内温度梯度与残余应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热-弹-塑性模型 残余应力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换热面CaCO_3析晶污垢结合力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帅帅 程延海 +2 位作者 徐金龙 彭玉兴 韩东太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为了研究腐蚀产物Fe2O3在污垢与换热表面相互作用时的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Fe和Fe2O3吸附方解石(1-10)晶面的体系,并且对2个体系进行吸附过程的平衡处理,通过计算2个体系吸附后的各种能量推导出吸附结构中结合能的大小... 为了研究腐蚀产物Fe2O3在污垢与换热表面相互作用时的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Fe和Fe2O3吸附方解石(1-10)晶面的体系,并且对2个体系进行吸附过程的平衡处理,通过计算2个体系吸附后的各种能量推导出吸附结构中结合能的大小,将Fe和Fe2O3吸附方解石(1-10)的2个体系的结合能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Fe2O3吸附方解石(1-10)晶面的结合能要比Fe吸附方解石(1-10)晶面的结合能高,同时,径向分布函数的计算也进一步证明了该结果。该理论计算得出,Fe的腐蚀产物Fe2O3吸附的污垢比Fe吸附的污垢更难以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腐蚀产物 FE2O3 分子动力学模拟 吸附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晶粒细化演变的TC4加工表层硬度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情情 刘战强 +1 位作者 程延海 田宪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6,共12页
表面层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决定了零件的宏观性能,准确实现零件加工表层微观组织演变预测,进而提高零件加工表层力学性能(如硬度),是改善零件服役效能以及实现零件长服役寿命可控加工的一种有效方法。切削加工是钛合金TC4零件制造工艺中最... 表面层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决定了零件的宏观性能,准确实现零件加工表层微观组织演变预测,进而提高零件加工表层力学性能(如硬度),是改善零件服役效能以及实现零件长服役寿命可控加工的一种有效方法。切削加工是钛合金TC4零件制造工艺中最基本的加工方法之一,切削过程中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导致TC4加工表层微观组织变化复杂,本文针对TC4切削过程中的晶粒细化现象,对不同切削速度(100~500 m/min)下TC4组织结构多尺度分布特征、晶粒细化演变规律及其对表面材料硬度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4加工表层介观尺度(10^(-6)~10^(-5)m)晶粒细化程度随切削速度提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切削速度为300 m/min时,加工表面晶粒细化程度达69.7%,切屑剪切带晶粒尺寸细化至2~6μm;微观尺度(10^(-8)~10^(-7)m)上表现为复杂位错组态和纳米孪晶,纳米孪晶类型主要为■压缩孪晶,且纳米孪晶在较高切削速度(>200 m/min)下产生;基于修正的Z-H晶粒细化模型和纳米孪晶体积分数预测模型,并考虑切削过程中晶粒细化引起的硬化作用,实现了TC4切削过程中晶粒尺寸以及硬化规律预测;构建了切削过程中晶粒细化引起的硬化规律与材料显微硬度的关系,通过模拟钛合金切削过程中晶粒细化程度和纳米孪晶形成,实现了TC4加工表层硬度预测,揭示了TC4加工表层微观尺度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加工 晶粒细化 演变预测 表面硬度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水在Fe(00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冬 程延海 +2 位作者 冯世哲 连佳 白恒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为了研究溶解氧含量对Fe基换热表面腐蚀行为的影响机理,根据第一性原理,对O2单分子、H2O单分子和溶氧水体系在Fe基换热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采用GGA/PBE,近似计算吸附过程中的吸附能量、态密度及布居数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含氧水溶液... 为了研究溶解氧含量对Fe基换热表面腐蚀行为的影响机理,根据第一性原理,对O2单分子、H2O单分子和溶氧水体系在Fe基换热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采用GGA/PBE,近似计算吸附过程中的吸附能量、态密度及布居数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含氧水溶液中溶液与Fe基表面存在表面吸附,水分子趋向于顶位吸附,氧分子趋向于Griffiths吸附;H2O分子在Fe(001)表面吸附而相互作用时,引起了界面双电层电荷分布的变化,使Fe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导致表面电位发生变化;O2分子在Fe(001)晶面吸附时,促使Fe(001)表面原子失去电子,表面电位增加,O2分子与表面Fe原子易于发生电子转移,其中O原子的2p轨道对于O2分子在Fe(001)晶面的吸附起主要作用;随着溶氧水体系中O2分子所占比例的增大,吸附能的绝对值也随之增加,Fe基换热表面相互作用更强。研究探明了不同溶氧量对Fe基换热表面腐蚀的影响规律,为实验研究金属基体腐蚀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传热、传质学 第一性原理 溶氧水体系 分子吸附 吸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连杆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成铭 李圣文 +1 位作者 陈波 程延海 《煤矿机电》 2019年第6期29-32,共4页
从液压支架连杆的结构、焊接工艺、生产节拍等角度出发,研制了一条集成7套双机器人焊接系统、1套自动化物流系统、1个生产线控制系统、4个上下料架、1套离线编程软件及1个生产线控制室等的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通过自动上下料架、RG... 从液压支架连杆的结构、焊接工艺、生产节拍等角度出发,研制了一条集成7套双机器人焊接系统、1套自动化物流系统、1个生产线控制系统、4个上下料架、1套离线编程软件及1个生产线控制室等的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通过自动上下料架、RGV物流小车,实现待焊工件的自动上下料;借助对心夹具实现2根连杆的同步焊接,提高焊接效率;通过离线编程软件,实现焊接工艺的离线编程及示教;利用控制室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及质量监控系统,实现生产线无人安全作业及工件质量一致性。该生产线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连杆 机器人 焊接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1400℃下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一 程延海 +2 位作者 张平 王鑫 梁秀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3,共10页
采用静态氧化实验与XRD,FSEM测试技术对电弧熔炼制备的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0℃及1200℃下NbMoTaWV由于氧化层开裂严重失去保护性,氧化增重遵循直线氧化规律;1400℃下生成的熔融态氧化物释放氧化... 采用静态氧化实验与XRD,FSEM测试技术对电弧熔炼制备的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0℃及1200℃下NbMoTaWV由于氧化层开裂严重失去保护性,氧化增重遵循直线氧化规律;1400℃下生成的熔融态氧化物释放氧化层的生长应力,填补Mo,V氧化物挥发留下的孔洞,使氧化层对氧气能够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氧化增重遵循抛物线氧化规律。在NbMoTaWV的氧化过程中,氧气扩散进入基体内部后率先与扩散层中的Nb和T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针棒状氧化物,之后与其他合金元素发生氧化反应,W的氧化物固溶在Nb和Ta氧化物中,颗粒状的Mo和V混合氧化物在高温下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高温氧化 氧化行为 氧化动力学 微观组织 元素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储罐基础裂纹的修复
15
作者 程延海 《石油工程建设》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LPG储罐 基础裂纹 修复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