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表观成本、产值和收益监测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毛树春 思贤 +15 位作者 赵富强 练文明 王西和 陈兵 王文魁 马丽 曹阳 田立文 程少雨 梁亚军 马小艳 徐海江 李茂春 咸丰 冯克云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2年第12期4-16,共13页
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已成为全国棉花生产的重心。研究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量、产值和收益,对了解新时代全国棉花生产状况和评价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该区每666.67 m^(2)棉花生产(不包... 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已成为全国棉花生产的重心。研究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量、产值和收益,对了解新时代全国棉花生产状况和评价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该区每666.67 m^(2)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表观总成本分别为2184.96元、2220.47元和2346.34元,每666.67 m^(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75.94 kg和144.74 kg、402.59 kg和161.04 kg、354.81 kg和136.60 kg,每666.67 m^(2)主产品表观产值分别为2263.27元、2789.56元和3724.65元,每666.67 m^(2)生产性表观纯收益分别为78.31元、569.09元和1378.31元,加上政策性补贴和自用工劳动报酬的每666.67 m^(2)表观总收益分别达到1207.20元、1372.20元和1605.08元,呈现典型的高投入、高产量、高产值和高收益特征,但受气候和市场变化年际间波动大。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每千克皮棉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5.15元、13.79元和17.57元;每千克皮棉表观物化成本分别为9.36元、8.54元和11.07元,呈现波动,其中2020年高产年景为最低;每千克皮棉表观人工费用相对其他棉区偏低,分别为4.50元、3.54元和3.96元;每工日皮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1.23 kg、27.46 kg和26.34 kg。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棉花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北疆亚区和甘肃河西走廊亚区,是在全国率先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最佳产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有经营规模适度、条田平整、农机装备先进、灌溉设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劳动者素质高的综合优势,所产棉花呈现更强的竞争力。未来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要走稳走准适度规模、质量兴棉、绿色兴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在加快建设棉花强国中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棉区 棉花 生产 表观成本 表观产值 表观收益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水分分布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少雨 林涛 +3 位作者 吴凤全 侯培珂 张丽莹 汤秋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41-2351,共11页
【目的】研究一种利于化学脱叶催熟、提高采摘效率和品质的新型机采棉种植模式,分析该种植模式的耗水规律与产量效益,优化和完善配套的高产技术措施,为完善现行76 cm等行距机采棉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种... 【目的】研究一种利于化学脱叶催熟、提高采摘效率和品质的新型机采棉种植模式,分析该种植模式的耗水规律与产量效益,优化和完善配套的高产技术措施,为完善现行76 cm等行距机采棉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_(1),13.5×10^(4)株/hm^(2);中密度M_(2),18×10^(4)株/hm^(2);高密度M_(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_(1)(50%ET_(C)),3150 m^(3)/hm^(2);轻度亏缺W_(2)(75%ET_(C)),4050 m^(3)/hm^(2);充分灌溉W_(3)(100%ET_(C)),4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土壤水分分布、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与灌溉定额均对土壤水分分布有显著影响。水分在土壤剖面中分布整体呈现,随土层加深土壤含水率越高;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密度增加显著增加了上层土壤含水率,致使水分整体分布均匀性升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相较于重度亏缺灌溉,充分灌溉显著增加了棉田耗水量,并在土壤整体含水率上升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下层土壤含水率,水分整体分布均匀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和灌溉定额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以高密与重度亏缺灌溉组合水分利用率最高,达到14.08 kg/(hm^(2)·mm),并且超过模拟值10.18%;以低密与充分灌溉组合棉田产量最高,但是与高密和重度亏缺灌溉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密度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3150 m^(3)/hm^(2)组合是最适合76 cm等行距机采棉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棉田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密度 灌溉定额 76 cm等行距 水分分布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灌溉定额对76 cm等行距棉田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程少雨 林涛 +3 位作者 吴凤全 侯培珂 张丽莹 汤秋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531,共11页
【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_(1),13.5×10^(4)株/hm^(... 【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_(1),13.5×10^(4)株/hm^(2);中密度M 2,18×10^(4)株/hm^(2);高密度M_(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_(1)(50%ET_(C)),3150 m^(3)/hm^(2);轻度亏缺W_(2)(75%ET_(C)),4050 m^(3)/hm^(2);充分灌溉W 3(100%ET_(C)),4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密度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上层土壤硝态氮占比呈先升高后降低,而硝态氮分布的均匀性则完全相反。在相同密度处理下,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布的均匀性、上层土壤硝态氮占比、表聚性显著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及两因素交互对棉田氮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氮生产效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氮素偏生产力则逐渐降低;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氮生产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偏生产力则相反。以低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氮素生产效率最高,而氮素偏生产力则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但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氮素偏生产力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分别为13.56、13.54 kg/kg,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76 cm等行距 密度 灌溉定额 硝态氮分布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