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Fe组成及其发生学意义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周炼川
焦存来
程寿芝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5-751,共7页
-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子课题<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石漠化过程的响应>(编号:2006CB403205)资助
-
文摘
土壤中氧化铁的组成反映了土壤的成土过程和环境条件。通过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山地自然土壤和农田土壤Fe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和非晶形氧化铁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壤的发育过程和Fe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①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全铁含量在38.9~53.9g/kg之间,游离氧化铁含量在18.0~26.7g/kg之间,铁游离度在44.1%~73.4%之间,铁活度在7.2%~11.4%之间。②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游离氧化铁和铁游离度呈增加的趋势,而铁活度呈降低的趋势。③在土体分布上,自然土壤剖面随深度的增加,土壤铁游离度和铁活度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农田土壤铁游离度呈增加的趋势。④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是石灰岩溶蚀风化的产物,人为活动干扰下的自然土壤石漠化过程是在水力作用下的表土侵蚀过程,而农田土壤受水分垂直运动的影响,是土壤丢失的过程。
-
关键词
石漠化
铁游离度
铁活度
土壤
喀斯特地区
-
Keywords
rock desertification
degree of free iron
degree of active iron
soil
Karst region
-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