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病变主要位于大网膜的腹膜恶性间皮细胞瘤1例
- 1
-
-
作者
程家平
文坤明
陈奕霖
-
机构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
文摘
患者男,58岁,因"腹胀、乏力并伴有咳嗽1月"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胀呈进行性加重,伴有乏力及咳嗽,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偶感发热、盗汗,无反酸、嗳气、恶性及呕吐等。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差,体质量3个月减轻约10 kg。既往否认肝炎、结核及肿瘤等病史。入院查体:T 36.7℃、P 110次/min、R 20次/min、BP107/85mmHg。
-
关键词
恶性间皮细胞瘤
大网膜肿瘤
腹膜恶性间皮瘤
刺激性干咳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积液
体质量
顺氯氨铂
进行性加重
培美曲塞
-
分类号
R735.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张发明
曾庆良
潘奕
程晓明
程家平
谢铭
-
机构
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
出处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sphincter-reserving operation,SPO)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比分析采用DST者32例(研究组)与采用单吻合技术者(single stapling technique,SST)4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后两组大部分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正常。DST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9.38%),吻合口狭窄4例(12.5%),吻合口出血1例(3.13%),局部复发2例(6.25%);SST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4.65%),吻合口狭窄3例(6.98%),吻合口出血2例(4.65%),局部复发2例(4.65%)。结论:DST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是有效、安全的,能够提高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关键词
双吻合器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
Keywords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Rectal Neoplasms·Anus-preserving operation
-
分类号
R735.37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涛浪
曾庆良
肖静
程家平
-
机构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
-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80-82,共3页
-
文摘
目的研究右半结肠癌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早期右半结肠癌手术范围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根治性切除24例右半结肠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LRT)检获手术标本的淋巴结;HE及CK20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不同分期各站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24例标本共检获淋巴结492个,平均20.5个/例。HE检查转移率41.6%(11/24),淋巴结转移度12.4%(61/492);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转移率66.7%(16/24),淋巴结转移度17%(87/492)。随着浸润深度加深,中枢方向及肠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有增高趋势。肠旁淋巴结主要转移在距离肿瘤10 cm范围内。pT1期者N1、N2、N3各站中及肠旁无淋巴结转移,pT2期淋巴结转移发生在N1、N2站及肠旁10 cm以内,无一例转移至N3站及肠旁>10 cm组。结论 LRT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该技术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技术能较精准的检测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明确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结肠癌的治疗;针对早期右半结肠腺癌患者(如T1、T2期者),尤其是肝曲结肠癌,可采取缩小范围的手术。
-
关键词
升结肠恶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
手术
淋巴结显示技术
免疫组化
CK20
-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58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程晓明
曾庆良
程家平
谢铭
郑兴斌
-
机构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62,共1页
-
-
关键词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治疗
普理灵疝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
疝环充填式
手术方法
-
分类号
R656.21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