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清刷对双MCP像增强器闪烁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刘 刘晖 +5 位作者 张连东 高翔 苗壮 程宏昌 贺英萍 史鹏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由于微通道板除气不彻底,导致双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在工作时视场上出现闪烁噪声,因而无法正常工作。为了消除闪烁噪声并使微通道板增益进入一个稳定值区间,采用不同的电子清刷控制方法,对两块微通道板进行彻底除气,结果表明:增大萃取电荷... 由于微通道板除气不彻底,导致双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在工作时视场上出现闪烁噪声,因而无法正常工作。为了消除闪烁噪声并使微通道板增益进入一个稳定值区间,采用不同的电子清刷控制方法,对两块微通道板进行彻底除气,结果表明:增大萃取电荷量的方法在减少闪烁噪声的同时也会降低像增强器的增益,而增加台外预先电子清刷阶段并且使第二块微通道板的预先萃取电荷量大于第一块微通道板,可以完全消除闪烁噪声。选择合适的预先萃取电荷量,可以保证像增强器的增益达到105以上,制作出合格的双微通道板像增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清刷 双微通道板 像增强器 闪烁噪声 萃取电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微光夜视装备发展分析
2
作者 程宏昌 党小刚 +9 位作者 冯丹青 苏悦 左治伪 拜晓锋 李周奎 师宏立 闫磊 侯志鹏 姚泽 石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9-1410,共12页
微光夜视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部队在夜间的作战能力。在现代战争中,国外军事强国为了实现夜间“单向透明”到“独享黑夜”的飞跃提升,近年来都在大力发展微光夜视装备。本文回顾了国外微光夜视装备发展历程与技术进步,重点对近... 微光夜视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部队在夜间的作战能力。在现代战争中,国外军事强国为了实现夜间“单向透明”到“独享黑夜”的飞跃提升,近年来都在大力发展微光夜视装备。本文回顾了国外微光夜视装备发展历程与技术进步,重点对近年来美国、俄罗斯、法国这3个国家微光夜视装备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微光夜视装备研发中的具体投入、技术创新路径以及实际应用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各国在微光夜视装备技术上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微光夜视装备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分析可见,微光夜视技术在提升夜间作战能力和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 微光夜视装备 三代微光像增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电子轰击引起氧化铝钝化膜BCMOS传感器暗电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闫磊 石峰 +7 位作者 程宏昌 焦岗成 杨晔 肖超 樊海波 郑舟 董海晨 何惠洋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针对低能电子(电子能量为300~1500 eV)轰击引起氧化铝钝化层BCMOS(Back-thinned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BCMOS)图像传感器暗电流增加问题,设计了电子轰击BCMOS图像传感器实验,经统计发现,对于厚度为10 nm的氧化铝钝化... 针对低能电子(电子能量为300~1500 eV)轰击引起氧化铝钝化层BCMOS(Back-thinned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BCMOS)图像传感器暗电流增加问题,设计了电子轰击BCMOS图像传感器实验,经统计发现,对于厚度为10 nm的氧化铝钝化层BCMOS图像传感器,轰击能量大于600 eV时暗电流增加速率明显;轰击电子能量不超过1.5 keV时,暗电流存在最大值,约为12000 e-/pixel/s;电子轰击后的BCMOS图像传感器在电子干燥柜中静置时,其暗电流呈指数趋势下降。通过分析指出入射电子引起氧化铝钝化层与硅界面处缺陷态增加,是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电流 电子轰击 背减薄CMOS 氧化铝钝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像增强器信噪比测量技术
4
作者 拜晓锋 张磊 +6 位作者 闫士君 钱芸生 张琴 苏悦 程宏昌 成伟 李琦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2-1307,共6页
为了实现对紫外像增强器信噪比的准确测量,建立了信噪比测量装置。首先,基于紫外像增强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已有微光像增强器信噪比测试方法,测算了紫外像增强器信噪比测试所需要的入射辐射功率;其次,从紫外波段参数测量的量值传递性出发... 为了实现对紫外像增强器信噪比的准确测量,建立了信噪比测量装置。首先,基于紫外像增强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已有微光像增强器信噪比测试方法,测算了紫外像增强器信噪比测试所需要的入射辐射功率;其次,从紫外波段参数测量的量值传递性出发,提出了基于测算辐射强度小光点成像探测的紫外像增强器输出信噪比测试方法;然后,基于确定辐射强度小光点成像探测方法建立了紫外像增强器信噪比测试装置,并分析了该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最后,利用校准后的测试装置测量了某型紫外像增强器的信噪比,得到了较高的测量重复性。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确定辐射强度小光点成像探测方法的紫外像增强器输出信噪比测试装置的不确定度为13.3%,利用该装置测试得到的紫外像增强器信噪比结果为15.3,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偏差为2.86%,满足了紫外告警等应用场景对高信噪比紫外像增强器的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 日盲紫外 像增强器 信噪比 光电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轰击引起CMOS图像传感器增益衰减研究
5
作者 闫磊 石峰 +5 位作者 程宏昌 苗壮 杨晔 樊海波 韩剑 焦岗成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2期1414-1420,共7页
为探究氧化铝钝化层结构的CMOS图像传感器在较高电流密度的电子轰击后电子倍增系数减小问题,本文模拟氧化铝钝化层CMOS图像传感器制备工艺方法。在晶向为(100),掺杂浓度为5×10^(18) cm^(-3)的P型硅表面制备氧化铝钝化层,模拟电子... 为探究氧化铝钝化层结构的CMOS图像传感器在较高电流密度的电子轰击后电子倍增系数减小问题,本文模拟氧化铝钝化层CMOS图像传感器制备工艺方法。在晶向为(100),掺杂浓度为5×10^(18) cm^(-3)的P型硅表面制备氧化铝钝化层,模拟电子束轰击CMOS图像传感器的条件,对制备P型硅样品表面进行轰击,并利用高频C-U测试装置对该样品轰击前、后的高频C-U曲线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及SRH理论和少数载流子输运方程分析,得出电子轰击引起该型图像传感器钝化层内部正电荷沉积,以及硅界面缺陷态密度增加,是引起其电子倍增系数减小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轰击(EBCMOS) 氧化铝钝化层 暗电流 电子倍增系数 图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退火对GaAs光阴极表面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连东 冯刘 +3 位作者 刘晖 程宏昌 高翔 张晓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6-1229,共4页
利用XPS分析了GaAs光阴极高温退火、激活前后表面组分的变化,结合光阴极退火过程中通过四级质谱仪获取的CO2、H2O、O、As、Cs等分压曲线,比较、讨论了两次退火机理的差异。提出第二次加热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洁光阴极表面,更重要的是促使... 利用XPS分析了GaAs光阴极高温退火、激活前后表面组分的变化,结合光阴极退火过程中通过四级质谱仪获取的CO2、H2O、O、As、Cs等分压曲线,比较、讨论了两次退火机理的差异。提出第二次加热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洁光阴极表面,更重要的是促使第一次激活在光阴极表面形成的偶极层向更稳定的结构转化,Cs2O偶极子在高温下与GaAs本底反应生成了可在光阴极表面稳定存在的GaAs-O-Cs偶极子,形成主要由键合强的GaAs(Zn)--Cs+、GaAs-O-Cs偶极子及靠范德瓦尔斯力附着在光阴极表面的Cs2O偶极子构成的偶极层。根据这一结论,解释了光阴极两次激活过程中光电流变化规律的差异。对理解光阴极激活及表面光电发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光阴极 表面 高温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SD算法的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检测方法
7
作者 丁习文 程宏昌 +1 位作者 袁渊 苏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0-4363,共14页
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是影响器件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视场瑕疵样本数量少和视场图像显示差异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数据增强策略,并在单发多框检测(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算法的基础上,添加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 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是影响器件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视场瑕疵样本数量少和视场图像显示差异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数据增强策略,并在单发多框检测(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算法的基础上,添加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以解决多尺度特征难以有效识别与融合的问题。同时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去进一步加强网络对小瑕疵目标信息的关注,并抑制噪声干扰。试验结果表明:在自建的数据集上,添加了FPN和CBAM的SSD(Feature Pyramid Network-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FPN-CBAM-SSD)算法在视场瑕疵实际检测效果方面更优于SSD算法。对于亮点、暗斑、条纹状、亮斑和暗点这5类瑕疵,其平均精准度分别提高了19.76%、22.84%、29.56%、34.55%和38.14%。FPN-CBAM-SSD算法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适应更加复杂的视场情况,可视为一种有效的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检测新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像增强器 视场瑕疵检测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GAN的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图片的生成
8
作者 丁习文 程宏昌 +3 位作者 苏悦 闫磊 杨晔 党小刚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6,共9页
传统数据增强方法容易过拟合,为了解决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图像数据集样本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基于深度学习的条纹状瑕疵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的紫外像... 传统数据增强方法容易过拟合,为了解决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图像数据集样本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基于深度学习的条纹状瑕疵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的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图像生成方法。通过对DCGAN进行损失函数的改进以及添加卷积注意力机制的优化,建立了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图像生成模型,成功实现了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图像的生成。随后,利用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以及瑕疵检测模型来验证生成图像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生成的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图像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将生成图像融合到真实图像中再输入瑕疵检测模型可提高其检测精度。这一研究成果为三代微光像增强器和紫外像增强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视场瑕疵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像增强器 视场瑕疵检测 深度学习 图像生成 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9
作者 丁习文 程宏昌 +4 位作者 袁渊 张若愚 杨书宁 杨晔 党小刚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紫外像增强器是一种对紫外辐射敏感的成像器件,视场瑕疵是其成像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视场瑕疵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人工和机器视觉两种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视场瑕疵的定义和检测标准。接着从瑕疵交叠靠近、大小和数量特性的角度,分... 紫外像增强器是一种对紫外辐射敏感的成像器件,视场瑕疵是其成像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视场瑕疵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人工和机器视觉两种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视场瑕疵的定义和检测标准。接着从瑕疵交叠靠近、大小和数量特性的角度,分析了视场瑕疵检测的难点。随后,重点介绍了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前的检测需求和不足,调研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瑕疵检测效果。最后,从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视场瑕疵检测的思路,旨在为紫外像增强器视场瑕疵检测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推动其向着更加实用、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视场瑕疵检测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在玻璃中渗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宏昌 程耀进 +3 位作者 庞妍 胡文波 卜忍安 樊慧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为深入理解环境气体对超高真空电子器件玻璃壳体材料的渗透机理,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玻璃中的气体溶解、扩散两种渗透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原子模拟凝聚相优化分子势力场,计算了两种玻璃结构中氧气、氦气、氢... 为深入理解环境气体对超高真空电子器件玻璃壳体材料的渗透机理,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玻璃中的气体溶解、扩散两种渗透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原子模拟凝聚相优化分子势力场,计算了两种玻璃结构中氧气、氦气、氢气和水蒸气分子的溶解系数,以及氧气和氢气分子在钠钙玻璃中的扩散、渗透系数和扩散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与玻璃材料亲和力较大的气体分子溶解系数较高;玻璃中金属离子的存在使玻璃中的孔径变小,从而降低了钠钙玻璃中气体分子的溶解系数;环境温度升高和气体压强增加使气体分子在玻璃中的扩散、渗透系数增加;在扩散过程的大部分时间中,气体分子在某一位置做往复振动,偶尔发生一次跳跃,这导致气体分子逐渐远离初始位置;因为玻璃材料能给体积较小的气体分子提供更多的有效扩散通道,所以H2比O2有较高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可为超高真空电子器件的真空失效机制探究、玻璃壳体的材料优选和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结构 气体渗透 溶解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器结构及工艺对蓝宝石衬底应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靖 程宏昌 +3 位作者 吴玲玲 冯刘 牛森 苗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39,57,共5页
为了研究真空系统中被加热的蓝宝石衬底应力的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仿真了温度场以及应力场,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加热器及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用多圈钨丝螺旋结构外加抛物面釜的加热器,并改变工作电流,将... 为了研究真空系统中被加热的蓝宝石衬底应力的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仿真了温度场以及应力场,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加热器及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用多圈钨丝螺旋结构外加抛物面釜的加热器,并改变工作电流,将200℃下温度差异由41.13℃降低至2.33℃,使厚度为2 mm、直径40 mm的蓝宝石衬底整个圆面内的应力差异由2.11 MPa减小为1.56 MPa,应力差异减小了26.1%。结果表明,采用多圈钨丝螺旋结构外加抛物面釜可获得高均匀性的加热器温度场,且当工作电流为12 A时,加热的蓝宝石衬底整个表面应力分布均匀。并采用蓝宝石衬底的应力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对真空系统中被加热的其它材料如GaAs、InGaAs、GaN、Si、石英玻璃等应力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器 蓝宝石衬底 衬底应力 温度场均匀性 有限元 应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ZnO/GaN外延片表面热应力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靖 程宏昌 +1 位作者 吴玲玲 苗壮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577-584,共8页
为了研究蓝宝石/ZnO/GaN外延片表面层热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直径为40mm的外延片表面热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其生长温度、蓝宝石衬底和ZnO过渡层厚度对表面层热应力的影响.... 为了研究蓝宝石/ZnO/GaN外延片表面层热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直径为40mm的外延片表面热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其生长温度、蓝宝石衬底和ZnO过渡层厚度对表面层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生长温度下,外延片在径向区域内的热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在400~1 200℃温度范围内,外延层表面应力与生长温度呈近似正比关系;衬底厚度为2~2.5mm的范围内,外延层热应力较小.正交试验分析数据表明GaN厚度对GaN外延片的表面热应力有显著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外延片生长工艺研究和低应力外延片的筛选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蓝宝石/ZnO/GaN 生长温度 表面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GaN外延片表面热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陈靖 程宏昌 +2 位作者 吴玲玲 冯刘 苗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6-141,共6页
为了研究蓝宝石/AlN/GaN外延片表面层热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以直径d为Φ40 mm的外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表面热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外延片生长温度、蓝宝石衬底和AlN过渡层厚度... 为了研究蓝宝石/AlN/GaN外延片表面层热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以直径d为Φ40 mm的外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表面热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外延片生长温度、蓝宝石衬底和AlN过渡层厚度对表面热应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 200℃的生长温度下,外延片径向应力比轴向应力大一个量级;在径向(d〈Φ32 mm)区域内的热应力分布比较均匀,热应力变化范围为±0.38%;生长温度在600-1 200℃范围内,外延层表面应力与生长温度呈近似正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外延片生长工艺研究和低应力外延片的筛选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氮化镓外延层 有限元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SiO_2/AlN/GaN多层结构表面热应力仿真分析
14
作者 陈靖 程宏昌 +2 位作者 吴玲玲 冯刘 苗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3-468,共6页
为了研究蓝宝石/SiO_2/AlN/GaN光阴极组件外延片热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以直径d为φ40 mm的GaN外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表面热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外延片径向和厚度方向的应力分... 为了研究蓝宝石/SiO_2/AlN/GaN光阴极组件外延片热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以直径d为φ40 mm的GaN外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表面热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外延片径向和厚度方向的应力分布,结果显示:在1200℃的生长温度下,径向区域内的热应力分布比较均匀,热应力变化范围为±1.38%;生长温度在400℃到1200℃范围内,外延层表面应力与生长温度呈近似正比关系。分析了外延片生长温度、蓝宝石衬底和SiO_2、AlN过渡层厚度对表面热应力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外延片生长工艺研究和低应力外延片的筛选标准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技术 热应力 氮化镓 有限元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镓氮光电阴极日盲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宏昌 石峰 +2 位作者 姚泽 闫磊 杨书宁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9-714,共6页
铝镓氮光电阴极日盲紫外像增强器以日盲特性优、探测灵敏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日盲紫外探测系统中,辐射增益是表征其增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针对铝镓氮光电阴极日盲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数学模型及测试方法缺乏问题,采用在... 铝镓氮光电阴极日盲紫外像增强器以日盲特性优、探测灵敏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日盲紫外探测系统中,辐射增益是表征其增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针对铝镓氮光电阴极日盲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数学模型及测试方法缺乏问题,采用在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光电阴极引入入射辐射照度,对荧光屏引入视见函数这两个量值,推导出了有效直径为Ф18 mm的双近贴聚焦铝镓氮光电阴极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λ=254 nm)的数学模型,采用实验室标准设备对数学模型中光电阴极量子效率、微通道板电流增益、荧光屏发光效率等参数进行了有效测量,将诸参数的测量值带入了辐射增益数学表达式中,计算出了10支铝镓氮光电阴极日盲紫外像增强器样品的辐射增益理论值;同时改造完成了一套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测试了上述10支样品的辐射增益,并对数学理论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两者偏差在10%之内,验证了数学模型和测试系统的正确性。本文研究的辐射增益数学模型可指导高辐射增益紫外像增强器技术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镓氮光电阴极 紫外像增强器 辐射增益 辐射照度 辐射出射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Ⅲ族氮化物日盲紫外变像管的研制及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作用距离估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彬 江兆潭 +7 位作者 郭晖 石峰 程宏昌 拜晓锋 申志辉 杨晓波 周跃 崔穆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4-931,共8页
围绕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在紫外战术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设计出一种基于新型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阴极的紫外变像管,确定了影响光电阴极光电发射性能的Al摩尔组分、膜层厚度和P型掺杂水平。利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分... 围绕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在紫外战术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设计出一种基于新型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阴极的紫外变像管,确定了影响光电阴极光电发射性能的Al摩尔组分、膜层厚度和P型掺杂水平。利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光电阴极结构和光学日盲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测试。紫外变像管的光谱辐射灵敏度测试结果显示:探测器像管的辐射灵敏度在220~270 nm波段范围内波动较小,在波长266 nm处的辐射灵敏度为39.7 m A/W,光谱响应从波长270 nm之后开始急剧下降,表明其本征具有良好的日盲紫外属性。基于变像管的光谱辐射灵敏度测试结果及信噪比的作用距离模型,采用MODTRAN大气模拟软件包对以此变像管为核心探测器件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作用距离进行迭代求解。计算结果显示: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的作用距离可达到7.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导弹逼近告警 紫外变像管 光电对抗 Ⅲ族氮化物 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CCD的光子计数成像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磊 石峰 +5 位作者 邹燕 张龙 何伟基 程宏昌 顾国华 陈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90,共7页
讨论了在复杂背景条件下采用EMCCD实现光子计数成像的处理策略,提出了一种双重阈值滤波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根据EMCCD的成像模型,将EMCCD的输出图像表示为光子事件、偏置噪声和伪光子噪声事件的集合。通过采集多幅EMCCD的输... 讨论了在复杂背景条件下采用EMCCD实现光子计数成像的处理策略,提出了一种双重阈值滤波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根据EMCCD的成像模型,将EMCCD的输出图像表示为光子事件、偏置噪声和伪光子噪声事件的集合。通过采集多幅EMCCD的输出图像,将光子事件检测问题转化为标准的二元假设检测问题。利用贝叶斯判决,可以得到光子事件检测的最佳检测法则,使光子事件的误判代价达到最小,从而检测出光子事件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发现:提出的方法明显优于普通的累加积分方法,适合生物微光检测等超低照度条件下的成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倍增CCD 光子计数成像 双重阈值滤波 微弱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背照式CMOS传感器信噪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生凯 靳川 +4 位作者 乔凯 焦岗成 程宏昌 刘晖 苗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5-590,共6页
基于真空光电阴极和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研制了电子轰击CMOS(EBCMOS)混合型光电探测器。为了对BSI-CMOS图像传感器在EBCMOS混合型光电探测器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性指导,对BSI-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了100℃~325℃的变温热处理实验,着重分... 基于真空光电阴极和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研制了电子轰击CMOS(EBCMOS)混合型光电探测器。为了对BSI-CMOS图像传感器在EBCMOS混合型光电探测器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性指导,对BSI-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了100℃~325℃的变温热处理实验,着重分析了热处理后的BSI-CMOS图像传感器的光响应输出信号值、固定模式噪声(fixed pattern noise,FPN)、随机噪声及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n,SNR)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器件的光响应输出信号值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至325℃时,样品器件的固定模式噪声由32e.升高至246e.,随机噪声由51e.升高至70e.,信噪比由17.76dB降低至4.81dB,其中信噪比的降低主要归因于固定模式噪声的增大,热处理温度达到325℃会导致BSI-CMOS图像传感器信噪比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CMOS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 热处理温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 GaN光电阴极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彬 石峰 +5 位作者 郭晖 江兆潭 程宏昌 焦岗成 苗壮 冯刘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52-2756,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广义梯度近似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在六方结构Ga N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Ga N(0001)A面吸附Cs后功函数变化,指出吸附系统表面形成了一个有效的Ga N-Cs电偶极子层,降低了原本的Ga N表面势垒,形成更加有...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广义梯度近似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在六方结构Ga N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Ga N(0001)A面吸附Cs后功函数变化,指出吸附系统表面形成了一个有效的Ga N-Cs电偶极子层,降低了原本的Ga N表面势垒,形成更加有利于电子逸出的外光电发射效应特性。接着图示吸附Cs、O后的电子结构,指出吸附原子和衬底之间的键合。六方结构Ga N材料的光学性质通过Kramers-Kronig关系得出。根据Ga N的介电函数谱,得出了254nm光波长下以Ga N为激活层材料的反射式光电阴极在不同少子扩散长度下的内量子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六方结构Ga N(0001)A面是可见光盲光电阴极的优良发射表面,且254 nm处的量子效率可达到60%,远大于碱金属卤化物紫外光电阴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第一性原理 可见光盲 负电子亲和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光电阴极Cs,O吸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彬 石峰 +5 位作者 郭晖 焦岗成 程宏昌 王龙 牛森 袁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175,共5页
提出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广义梯度近似投影缀加波赝势法,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平板模型计算了GaAs(110)表面单一吸附0.5 ML Cs元素、单一吸附0.5 ML O元素及0.5 ML Cs、0.5 ML O共吸附系统的特定吸附位、吸附系统... 提出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广义梯度近似投影缀加波赝势法,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平板模型计算了GaAs(110)表面单一吸附0.5 ML Cs元素、单一吸附0.5 ML O元素及0.5 ML Cs、0.5 ML O共吸附系统的特定吸附位、吸附系统总能及吸附系统的电子结构。吸附系统总能的计算结果对比及电子结构图表明:当Cs、O元素吸附量在GaAs(110)表面达到Θ=1 ML时,它们并非各自在表面形成局域畴形态的竞争性共化学吸附,而是将在表面形成混合均匀相的协同共化学吸附。采用偶极子校正进一步计算三种吸附系统的功函数分别是4.423 e V、5.749 e V、4.377 e V,从而得出GaAs光电阴极制备过程中提高并保持光电阴极发射性能的方法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110) 电子结构 表面吸附 功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