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其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发现、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2
1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6 位作者 文明 周伟光 郭宇飞 贾仁勇 徐超 袁桂萍 刘一尘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8-953,共6页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接后获得大于100bp以上ORF共187个,将其中一个含完整ORF的DNA片段,以BLASTX软件与Genbank上相应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初步确定为一种核衣壳蛋白基因.根据该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对DEV 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PCR检测、酶切鉴定、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基因片段为DEV核衣壳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基因文库 核衣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在人工感染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程安春 韩晓英 +3 位作者 汪铭书 袁桂萍 徐超 廖永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2-946,共5页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v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脾、肺、肾、胸腺、食道、十二指肠、胰腺、法氏囊和脑组织,制作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DEV在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v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脾、肺、肾、胸腺、食道、十二指肠、胰腺、法氏囊和脑组织,制作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DEV在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感染后4 h可在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检测到DEV抗原;感染后6 h可在肝脏、食道、十二指肠、直肠及肺脏检测到DEV抗原;IFA对各组织器官中DEV的平均检出率为肝脏46/50、脾脏48/50、肺脏46/50、肾脏0/50、肠道46/50、法氏囊46/50、胸腺47/50、胰腺0/50、大脑0/50、食道44/50、心脏0/50。研究表明:在急性病例中,脾脏、法氏囊、胸腺、食道、肠道、肝脏和肺脏为DEV的主要靶器官;接种后,病毒首先在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出现,然后病毒迅速传播到肝脏、消化道和肺脏中;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EV的方法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E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检测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1.最佳配比的筛选、安全性及免疫效力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2 位作者 崔恒敏 廖德惠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6-474,共9页
本实验利用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株(C-KCE株)和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株(QL79株)制备鸭瘟(DP)鸭病毒性肝炎(DVH)二联苗的最佳配比。制备的二联苗安全,100倍免疫剂量注射鸭无任何不良反应,通过1日龄不含DP... 本实验利用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株(C-KCE株)和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株(QL79株)制备鸭瘟(DP)鸭病毒性肝炎(DVH)二联苗的最佳配比。制备的二联苗安全,100倍免疫剂量注射鸭无任何不良反应,通过1日龄不含DP和DVH母源抗体的易感雏鸭连传10代无毒力返强现象。该二联苗免疫注射后第3天,可获得部分免疫力,血清中抗鸭肝炎病毒(DHV)的中和抗体效价达2~6.3,此抗体水平可使鸭下一代获得的母源抗体足够抵抗DHV强秦攻击,第3天可有40%的免疫鸭能抵抗1万倍最小致死量(MLD)的鸭瘟病毒(DPV)强毒攻击。免疫后第7天,鸭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此时鸭血清中抗DHV的中和抗体效价达2~7.8,100%(20/20)的免疫鸭能抵抗1万倍MLD的DPV强毒的攻击,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用二联苗、DP和DVH单苗分别免疫鸭后10d、60d和90d,鸭血清中抗DHV和DPV的ELISA抗体水平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制备的二联苗对DP和DVH苗的免疫原性影响甚小,对使用二联苗的5群鸭进行长时间的初步跟踪检测表明,二联苗对DVH的免疫期可达5.5~6个月,对鸭瘟免疫期可达9个月,与分别使用单苗时基本相同,临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病毒性肝炎 二联苗 疫苗 配比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病理形态学发展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70,共9页
4 0只 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 ,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 2天 ,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 4 0只 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 ,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 2天 ,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绒毛基部发展 ,并伴随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 ,病变向着空肠段发展。进一步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于小肠中后段形成假膜包裹肠内容物的栓塞物或直接由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坏死肠粘膜混合凝固形成栓塞物阻塞肠腔 ,使外观膨大。肺充血和出血。肾充血、出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部分病例肝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后期部分病例气管、腺胃上皮细胞脱落。早期部分病例心充血和出血。食道、胰腺及脑正常。电镜下可观察到小肠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 ;胞浆严重空化 ,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 ;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 ,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 ;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 ,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 ;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有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及部分线粒体肿胀、脊断裂 ;而心肌细胞粗面内质网的轻度扩张及胞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感染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病理形态 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其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于学辉 程安春 +3 位作者 汪铭书 王英 王远微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用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对210株致病性E.coli(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和28株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E.coli(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包括强毒力岛(HPI)中的鼠疫菌素受体基因(fyuA)和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I型菌毛必需蛋白基因(fimC)、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和血清耐受基因(iss)检测,结果表明:fyuAi、rp2、fimC、papA和iss基因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41.0%、43.3%、92.9%、97.6%和96.7%,在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21.4%、25.0%、92.9%、100%和92.9%,患病鸭和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iss、fimC和papA携带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papA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宿主(鸡、猪和人)源E.coli;HPI毒力岛在鸭源E.coli中分布较广,其携带率表现为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O78等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有37.6%(79/210)同时携带fyuAi、rp2、fimCi、ss和papA基因,极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14.3%(4/2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钼对雏鸡肾脏的病理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肖杰 崔恒敏 +5 位作者 杨帆 彭西 崔伟 程安春 陈涛 柏才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98-1604,共7页
300只1日龄Avian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Mo13mg·kg-1)和高钼日粮(Mo500mg·kg-1,高钼Ⅰ组;Mo1000mg·kg-1,高钼Ⅱ组;Mo1500mg·kg-1,高钼Ⅲ组)42d,研究高钼致雏鸡肾脏的病理损伤。与对照组比较,高钼组... 300只1日龄Avian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Mo13mg·kg-1)和高钼日粮(Mo500mg·kg-1,高钼Ⅰ组;Mo1000mg·kg-1,高钼Ⅱ组;Mo1500mg·kg-1,高钼Ⅲ组)42d,研究高钼致雏鸡肾脏的病理损伤。与对照组比较,高钼组雏鸡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超微结构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化或体积缩小,基质电子密度增加,核膜扩张,微绒毛出现髓鞘样结构;高钼Ⅱ、Ⅲ组雏鸡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上述相应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肾脏的一致,同时,高钼Ⅱ、Ⅲ组血清肌酐和尿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日粮钼含量1000mg·kg-1及以上可引起肾脏的病理损伤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中毒 肾脏 病理学 抗氧化功能 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钼对雏鸡肝脏和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肖杰 杨帆 +5 位作者 崔恒敏 彭西 崔伟 程安春 陈涛 柏才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3-890,共8页
本文旨在观察日粮高钼(Mo)对雏鸡肝脏和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Avian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Mo 13 mg.kg-1)和高钼日粮(Mo 500 mg.kg-1,高钼Ⅰ组;Mo 1 000 mg.kg-1,高钼Ⅱ组;Mo 1 500 mg.kg-1,高钼Ⅲ组)42 d... 本文旨在观察日粮高钼(Mo)对雏鸡肝脏和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Avian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Mo 13 mg.kg-1)和高钼日粮(Mo 500 mg.kg-1,高钼Ⅰ组;Mo 1 000 mg.kg-1,高钼Ⅱ组;Mo 1 500 mg.kg-1,高钼Ⅲ组)42 d。与对照组比较,高钼Ⅱ组、Ⅲ组雏鸡肝脏和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相应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肝脏和脾脏中的一致。病理形态学观察,高钼组雏鸡肝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流式细胞仪测定,高钼Ⅱ、Ⅲ组雏鸡脾脏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日粮钼含量1 000 mg.kg-1及其以上可引起肝脏和脾脏抗氧化功能降低,脾脏细胞增殖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钼 肝脏 脾脏 抗氧化功能 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与肌肉注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希文 程安春 +6 位作者 汪铭书 刘菲 希尼尼根 豆文波 刘伍梅 李雪梅 张平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12-818,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以不同免疫途径(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空载质粒pcDNA3.1(+)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及间接ELISA试验分别对小鼠外周血中CD4+、C...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以不同免疫途径(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空载质粒pcDNA3.1(+)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及间接ELISA试验分别对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小鼠血清中特异性PRRSV血清抗体IgG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外周血对ConA有明显的反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CD4+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7d高于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在免疫后28d高于对照组,不同途径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均诱导小鼠产生PRRSV特异性IgG。在诱导细胞免疫方面,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诱导体液免疫方面,基因枪法优于肌肉注射。研究表明制备的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其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基因枪法较肌肉注射更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 肌肉注射 繁殖呼吸综合征 ORF5基因疫苗 小鼠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在人工感染鸭体内形态结构和发生学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袁桂萍 程安春 +10 位作者 汪铭书 周毅 刘菲 韩晓英 郭宇飞 廖永洪 徐超 文明 贾仁勇 周伟光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6-491,共6页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囊以及死亡鸭的肝、肠和胰中均观察到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及其核衣壳形态的DEV。DEV病毒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4 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成熟有两种方式:一为细胞核内核衣壳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二为核内核衣壳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核内和胞浆内的核衣壳在细胞浆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通过细胞破裂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颗粒、核内微管和中空短管、胞浆电子致密小体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人工感染 电镜观察 形态结构 体内 发生学 超薄切片技术 核衣壳 发生规律 组织器官 透射电镜 病毒粒子 装配方式 致密颗粒 法氏囊 胞浆 成熟 形态学 强毒株 成年鸭 致密核 颗粒型 细胞核 细胞外 包涵体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鹅细小病毒VP3-gIL2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及其口服免疫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轲 余祖华 +8 位作者 李旺 闫文朝 王臣 赵战勤 程相朝 张春杰 王天奇 程安春 汪铭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269,共8页
笔者拟构建共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和鹅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性重组乳酸杆菌,评价口服表达融合蛋白GPV VP3-gIL2的重组乳酸杆菌的免疫效果。通过酶切将VP3基因和IL-2基因连接,并在其5′端连入乳酸杆菌的信号肽基因SP,亚克隆到乳... 笔者拟构建共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和鹅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性重组乳酸杆菌,评价口服表达融合蛋白GPV VP3-gIL2的重组乳酸杆菌的免疫效果。通过酶切将VP3基因和IL-2基因连接,并在其5′端连入乳酸杆菌的信号肽基因SP,亚克隆到乳酸杆菌整合表达载体pMJ67,电转化入干酪乳杆菌L.CECT5276,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菌GPVVP3-gIL2融合蛋白的表达活性。将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后检测血清GPV抗体、小肠黏液sIgA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J-SP-GPVVP3-gIL2,PCR证实质粒pMJ-SP-GPVVP3-gIL2成功整合到乳酸杆菌基因组;Western blot表明重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的融合蛋白GPVVP3-gIL2能与GP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口服重组菌后能特异地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且在第4、5、6周明显高于GPV VP3组和gIL2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可以产生抗VP3蛋白抗体,且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显著高于GPV VP3组;小肠黏液sIgA细胞生成的数量自第2周较GPV VP3组和疫苗组显著上升。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GPV VP3-gIL2融合蛋白免疫组能够获得85%的保护率,表明所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后对GPV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试验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GPV VP3-IL2融合蛋白的口服乳酸杆菌工程菌,为研究其作为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GPV) VP3 鹅白细胞介素-2(IL-2) 乳酸杆菌 共表达 口服免疫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钼对艾维茵肉鸡胸腺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帆 崔恒敏 +5 位作者 肖杰 彭西 崔伟 程安春 陈涛 柏才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1-768,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高钼对肉雏鸡胸腺的影响。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Mo13mg·kg-1)和高钼日粮(Mo500mg·kg-1,高钼Ⅰ组;Mo1000mg·kg-1,高钼Ⅱ组;Mo1500mg·kg-1,高钼Ⅲ组)6周,以实验病理学... 本文旨在研究高钼对肉雏鸡胸腺的影响。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Mo13mg·kg-1)和高钼日粮(Mo500mg·kg-1,高钼Ⅰ组;Mo1000mg·kg-1,高钼Ⅱ组;Mo1500mg·kg-1,高钼Ⅲ组)6周,以实验病理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研究雏鸡胸腺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高钼Ⅰ、Ⅱ、Ⅲ组胸腺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小体增大增多,肌样细胞增多;胸腺绝对质量和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高钼Ⅰ、Ⅱ、Ⅲ组胸腺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P<0.05或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UNUL染色观察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日粮钼含量500mg·kg-1及其以上可抑制胸腺的生长发育,导致雏鸡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钼 胸腺 细胞周期 凋亡 肉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味中药提取物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娇 宋旭 +3 位作者 殷中琼 程安春 贾仁勇 邓云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我国传统中药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抗病毒疾病的治疗,该研究以18味传统中药为研究对象,希望找到对鸭瘟病毒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中药原料。首先,通过细胞病变观察法(cytopathic effect,CPE)初步筛选了18味中药水提取物和醇提物进行体外抗鸭瘟... 我国传统中药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抗病毒疾病的治疗,该研究以18味传统中药为研究对象,希望找到对鸭瘟病毒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中药原料。首先,通过细胞病变观察法(cytopathic effect,CPE)初步筛选了18味中药水提取物和醇提物进行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研究,发现当虎杖醇提物质量浓度为0.062 5mg/mL和0.031 3mg/mL,茜草醇提物质量浓度为0.007 8mg/mL时,可抑制鸭瘟病毒引起的鸭胚成纤维细胞病变。进而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进一步研究了虎杖和茜草醇提物的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当虎杖质量浓度为0.062 5mg/mL、茜草质量浓度为0.007 8mg/mL时,对鸭瘟病毒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76.50%、48.91%,虎杖醇提物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022 7mg/mL,茜草醇提物的IC50>0.007 8mg/mL。提示虎杖和茜草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其中虎杖效果优于茜草,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鸭瘟病毒 抗病毒活性 虎杖 茜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学辉 程安春 +5 位作者 汪铭书 汤承 王远微 王英 岳华 张焕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4-560,共7页
测定了从我国分离到的130株鸭病原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Outer membrane protein patterns,OMP型),其中O93、O92、O78和O76优势血清型53株,O46等30个其他血清型分离株77株,这些分离株共产生了4个OMP型,其中OMP-1型81株,占62.3%(81/13... 测定了从我国分离到的130株鸭病原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Outer membrane protein patterns,OMP型),其中O93、O92、O78和O76优势血清型53株,O46等30个其他血清型分离株77株,这些分离株共产生了4个OMP型,其中OMP-1型81株,占62.3%(81/130),覆盖O93、O92、O78和O76等29个血清型,占85.3%(29/34),为主要的OMP型;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A基因(omp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从9株优势血清型和1株O46血清型的鸭大肠杆菌中分别扩增得到omp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优势血清型9个菌株的ompA均由1 171个碱基组成,均只有1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053 bp,编码由350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外膜蛋白A(pro-OmpA),前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信号肽,成熟的OmpA由3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O46菌株的ORF全长1 041 bp,在400-411 bp位缺失了12个碱基,成熟的OmpA由3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0个鸭致病性E.coli的ompA基因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相似性达95.8%~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外膜蛋白型 ompA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和鹅中和抗体的初报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新锋 程安春 +4 位作者 汪铭书 刘晓东 卢菲 黎敏 车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3-549,共7页
PCR 扩增小鹅瘟病毒(GPV)CHv 株 VP3基因并克隆入 pMD 18-T-Simple 载体,亚克隆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CMV 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经 PCR 和HindⅢ与 BamH Ⅰ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 GPV VP3基因疫苗(pcDNA3.1-GPV-VP3)... PCR 扩增小鹅瘟病毒(GPV)CHv 株 VP3基因并克隆入 pMD 18-T-Simple 载体,亚克隆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CMV 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经 PCR 和HindⅢ与 BamH Ⅰ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 GPV VP3基因疫苗(pcDNA3.1-GPV-VP3)。该疫苗以200μg/只肌注免疫 Balb/c 小鼠和鹅,同时分别设肌注 PBS 和 pcDNA3.1(+)作为对照,于免疫后第30、45、60、75、90、105天应用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进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小鼠和鹅血清抗100 TCID50 GPV 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pcDNA3.1-GPV-VP3免疫小鼠第30天可检测到抗 GPV 的中和抗体,抗体效价缓慢上升至90天达到高峰(平均1:135.8)后下降,105天仍高于75天;免疫鹅的中和抗体效价呈现与小鼠类似的规律,第90天达到高峰(平均1:98.5)。因此,pcDNA3.1-GPV-VP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肌注免疫小鼠和鹅后能够诱发产生抗 GPV 的中和抗体,有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病毒 VP3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免疫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钼对艾维茵肉鸡法氏囊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帆 崔恒敏 +5 位作者 肖杰 彭西 崔伟 程安春 陈涛 柏才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1-1038,共8页
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Mo 13 mg.kg-1)和高钼日粮(Mo 500mg.kg-1,高钼Ⅰ组;Mo 1 000 mg.kg-1,高钼Ⅱ组;Mo 1 500 mg.kg-1,高钼Ⅲ组)6周,以实验病理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雏鸡法氏囊变化。结果,高钼... 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Mo 13 mg.kg-1)和高钼日粮(Mo 500mg.kg-1,高钼Ⅰ组;Mo 1 000 mg.kg-1,高钼Ⅱ组;Mo 1 500 mg.kg-1,高钼Ⅲ组)6周,以实验病理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雏鸡法氏囊变化。结果,高钼Ⅱ、Ⅲ组法氏囊绝对质量和脏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见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网状细胞增生。超微结构观察,淋巴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见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增高;凋亡淋巴细胞增多。流式细胞结果显示,28和42日龄时高钼Ⅱ、Ⅲ组法氏囊淋巴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同时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UNUL染色观察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日粮钼含量为1 000及1 500 mg.kg-1时可抑制法氏囊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钼 法氏囊 细胞周期 凋亡 肉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轰击不同剂量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疫苗在雏鹅体内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6
16
作者 黎敏 程安春 +5 位作者 汪铭书 韩新锋 刘晓东 卢菲 车茜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4-1210,共7页
本文开展了检测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的建立和基因枪轰击不同剂量(1、3和6μg)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在30日龄四川白鹅体内(心、肝、脾、肺、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本文开展了检测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的建立和基因枪轰击不同剂量(1、3和6μg)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在30日龄四川白鹅体内(心、肝、脾、肺、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胰腺、血液、脑及注射部位皮肤)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的FQ-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核酸模板数与FQ-PCR测定的Ct值相关系数达到0.999,具有很好的直线相关性;②pcDNA-GPV-VP3各剂量免疫雏鹅1 h即可在各组织中检测到,其中注射部位含量最高,肝、肾、淋巴器官(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含量较高;③到免疫后217 d时,1μg组免疫雏鹅各个组织器官内仍检测到pcDNA-GPV-VP3的存在,但多数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比1 h时约少了4个数量级,其中免疫部位减少了7个数量级;④血液中pcDNA-GPV-VP3的含量较少,且免疫后1 h^217 d各时间点的差异不显著(P≥0.05);⑤不同剂量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各组织中的含量呈现的总体规律为6μg组>3μg组>1μ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FQ-PCR是定量检测pcDNA-GPV-VP3在免疫雏鹅体内含量的可靠方法,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后1 h时可分布至雏鹅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并持续存在217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PCR pcDNA-GPV-VP3 基因枪 雏鹅 动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受压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峰 黎德光 +3 位作者 牛荻涛 徐国士 程安春 徐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0-664,670,共6页
对偏心受压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弹性理论,将PVC-FRP管等效为双向复合材料管,利用应变协调条件,得出PVC-FRP管对核心混凝土紧箍力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偏心受压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 对偏心受压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弹性理论,将PVC-FRP管等效为双向复合材料管,利用应变协调条件,得出PVC-FRP管对核心混凝土紧箍力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偏心受压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该研究为复杂应力状态下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 偏心受压 承载力 弹性理论 极限平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提纯和核酸链型及结构蛋白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铭书 程安春 +1 位作者 周毅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9,共4页
本文报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NGVEV)的提纯方法、核酸类型及结构蛋白分析的研究结果。采用氯仿处理 -饱和硫酸铵沉淀 -透析清除NH+ 4 、SO2 -4-柱层析分离的技术程序可获得纯净的NGVEV病毒粒子。于电镜下可观察到NGVEV具有典型的... 本文报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NGVEV)的提纯方法、核酸类型及结构蛋白分析的研究结果。采用氯仿处理 -饱和硫酸铵沉淀 -透析清除NH+ 4 、SO2 -4-柱层析分离的技术程序可获得纯净的NGVEV病毒粒子。于电镜下可观察到NGVEV具有典型的腺病毒特征。经吖啶橙染色和S1核酸酶消化鉴定NEVEV的核酸类型为双链DNA。经SDS -PAGE分析 ,病毒结构蛋白由 15种多肽组成 ,即VP1(116KD)、VP2 (10 4KD)、VP3 (88KD)、VP4(6 8KD)、VP5(6 0 7KD)、VP6(5 4KD)、VP7(40 1KD)、VP8(36KD)、VP9(34 5KD)、VP10 (2 4 2KD)、VP11(2 2KD)、VP12 (2 0KD)、VP13 (18KD)、VP14 (14 2KD)和VP15(13 4KD)。其中VP4、VP7、VP8、VP9、VP14 为主要结构多肽 ,占蛋白总量的 90 2 6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病毒性肠炎病毒 提纯 核酸链型 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L-2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对PRRSV-ORF5基因疫苗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希尼尼根 程安春 +7 位作者 汪铭书 陈希文 豆文波 李雪梅 刘伍梅 张平英 刘菲 陈孝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本研究应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猪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成功构建了IL-2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IL-2),探讨了pcDNA-IL-2作为分子免疫佐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SC2-ORF5)免疫猪的增强作用。经间接EL... 本研究应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猪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成功构建了IL-2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IL-2),探讨了pcDNA-IL-2作为分子免疫佐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SC2-ORF5)免疫猪的增强作用。经间接ELISA法、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对pcDNA-IL-2与pcDNA-PRRSV-SC2-ORF5共同免疫猪、pcDNA-PRRSV-SC2-ORF5单独免疫猪、pcDNA3.1(+)空载体和灭菌水免疫对照猪的血清抗PRRSV抗体IgG、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CD4+和CD8+细胞比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DNA-IL-2与pcDNA-PRRSV-SC2-ORF5共同免疫猪的IgG含量、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CD4+和CD8+细胞比例与pcDNA-PRRSV-SC2-ORF5单独免疫猪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pcDNA-IL-2能显著增强pcDNA-PRRSV-SC2-ORF5基因疫苗免疫猪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PRRSV基因疫苗的良好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pcDNA-PRRSV-SC2-ORF5基因疫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形态发生学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宇飞 程安春 +2 位作者 汪铭书 周毅 袁桂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4-280,共7页
采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V-CHv吸附到DEF细胞上以后通过囊膜和细胞膜间发生融合的方式侵入宿主细胞;病毒在细胞核内完成病毒... 采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V-CHv吸附到DEF细胞上以后通过囊膜和细胞膜间发生融合的方式侵入宿主细胞;病毒在细胞核内完成病毒核酸的生成、核酸与衣壳的装配;病毒核衣壳通过核膜-内质网膜系统从细胞核转运到内质网池中并在内质网池中得到皮层结构;获得了皮层的DEV-CHv核衣壳通过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空泡内得到囊膜结构后成为成熟病毒;细胞空泡内的成熟DEV-CHv可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被释放到细胞外,或在空泡破裂时被释放到细胞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鸭胚成纤维细胞 形态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