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高云 孙涛 +3 位作者 阴赪茜 程宇彤 李志忠 张京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对复发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无血运重建组比较,血运重建组第一次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50.9%vs 14.3%,P=0.030)、心功能≥Ⅱ级(34.5%vs9.0%,P=0.020)、室壁运动异常(72.7%vs 26.9%,P=0.03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9.1%vs 40.4%,P=0.010)等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复发胸痛(OR:2.49,95%CI:1.16~5.00,P=0.02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12,95%CI:1.00~1.22,P=0.043)是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OR:0.25,95%CI:0.15~0.90,P=0.040)和双支病变(OR:0.22,95%CI:0.07~0.53,P=0.006)较冠状动脉3支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风险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的随访提示,复发胸痛、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是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洗脱支架 心肌梗死 胸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苏伐他汀不同给药方式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再流及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程宇彤 罗富良 +4 位作者 张海涛 钱海燕 赵京林 孟宪敏 杨跃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4-7,共4页
目的对比瑞苏伐他汀单次及多次给药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再流及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9只中华小型猪分为安慰剂组、瑞苏伐他汀单次及多次给药组。开胸冠状动脉结扎1.5 h,松解3 h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动脉... 目的对比瑞苏伐他汀单次及多次给药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再流及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9只中华小型猪分为安慰剂组、瑞苏伐他汀单次及多次给药组。开胸冠状动脉结扎1.5 h,松解3 h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动脉血压、心室压、心率及冠脉血流量。手术结束前经左房、室分别注射硫磺素S、伊文思蓝染料鉴别无再流、缺血区域。心肌组织以红四氮唑染色,用面积求积法测定心肌的缺血、梗死及无再流面积。以比色法测定再流区及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的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并以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管内皮钙黏附分子(VE-cadherin)含量。结果各组缺血前血压和心率的乘积无统计学差异;再灌注180 m in时瑞苏伐他汀多次给药组冠脉血流量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和单次给药组(P<0.05);瑞苏伐他汀多次给药组梗死区面积与心肌缺血面积的百分比值、无再流面积与心肌缺血面积的百分比值、心肌再流区、无再流区cNOS活性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瑞苏伐他汀多次给药组无再流区VE-cadherin含量明显高于安慰剂和单次给药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瑞苏伐他汀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给药方式会影响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他汀 瑞苏伐他汀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