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袋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不停机卸袋装置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杨德秋 程子文 +6 位作者 李洋 刘萌萌 汪昕 陈新予 陶鑫愿 李道义 张丽娜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1-361,共11页
针对装袋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停机卸袋所造成的效率较低问题,设计了一种不停机卸袋装置。该装置可通过缓存和装袋状态的切换,实现机器作业过程不停机卸袋。运用Hertz接触理论推导马铃薯与薯箱碰撞过程中最大接触应力的表达式,... 针对装袋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停机卸袋所造成的效率较低问题,设计了一种不停机卸袋装置。该装置可通过缓存和装袋状态的切换,实现机器作业过程不停机卸袋。运用Hertz接触理论推导马铃薯与薯箱碰撞过程中最大接触应力的表达式,得到了影响接触应力的关键因素。对卸袋装置卸袋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卸袋装置的尺寸参数;通过速度矢量图对马铃薯在与箱壁碰撞后可能出现的3种运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合运动学原理明确了马铃薯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表达式,得出影响马铃薯速度的关键因素。为确定箱体的最佳结构参数,运用Box-Benhnken试验方法,以壁面角度、输送带速度和箱体壁面长度为试验因素,以马铃薯破皮率和伤薯率为试验指标,对该装置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通过Design-Expert 11.1.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对试验指标影响显著的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试验交互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佳的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台架试验验证,并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台架试验表明,当薯箱壁面角度为44°、分拣输送链速度为0.44 m/s、薯箱壁面长度为603 mm时,破皮率为0.96%,伤薯率为0.63%。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满足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作业标准要求,且收获效率较停机卸袋联合收获机提升了4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不停机卸袋装置 HERTZ接触理论 碰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核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2
作者 陆桦葆 程子文 +5 位作者 胡瀛方 王俊竹 张晓茹 孙荟迪 王大为 杨宝玲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26-31,共6页
研究旨在以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核蛋白(NP)为对象,表达SFTSV-NP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为SFTSV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基础。试验扩增SFTSV-NP蛋白并连入pET-28a原核表达质粒,通过优化条件进行体外蛋白质... 研究旨在以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核蛋白(NP)为对象,表达SFTSV-NP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为SFTSV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基础。试验扩增SFTSV-NP蛋白并连入pET-28a原核表达质粒,通过优化条件进行体外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同时免疫小鼠进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并对免疫所得抗体的效价进行ELISA检测,利用Western blot和IFA对抗体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扩增了长度为738 bp的SFTSV-NP蛋白,经菌落PCR和测序验证成功将NP片段连入pET-28a原核表达质粒;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得出培养温度为28℃、IPTG浓度为0.1 mmol/L时蛋白表达量最大(27 kDa),并进行大量的表达纯化;免疫小鼠所得的特异性抗体效价经ELISA检测符合后续试验要求,且经Western blot和IFA验证后特异性良好。研究表明,试验成功纯化了SFTSV-NP蛋白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后续SFTSV的监测以及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核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德秋 汪昕 +3 位作者 刘萌萌 李洋 陈新予 程子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针对马铃薯分段收获中,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该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能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捡拾、薯土分离、除秧和装袋的工作。阐述了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整体结构,并对捡... 针对马铃薯分段收获中,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该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能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捡拾、薯土分离、除秧和装袋的工作。阐述了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整体结构,并对捡拾装置、升运链装置、三级输送链装置、分拣台以及卸料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详细设计;运用DEM-MBD耦合的方法对马铃薯在两级输送链交接处的运动过程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运用Box-Behnken试验方法,以漏薯率和伤薯率为评价指标,以整机前进速度、捡拾装置输送链线速度、升运链线速度、三级输送链线速度为试验因素,对该机工作参数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后,绘制响应面,并得出该机最优工作参数。田间试验表明:当前进速度为0.70 m/s、捡拾装置输送链线速度为1.10 m/s、升运链线速度为1.20 m/s、三级输送链线速度为1.30 m/s时,漏薯率为2.82%,伤薯率为3.61%,满足马铃薯捡拾收获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分段收获 马铃薯捡拾装袋机 离散元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仿真的马铃薯收获机集薯装袋过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子文 杨德秋 +2 位作者 刘萌萌 李洋 陈新予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2-74,共13页
为保证收获机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马铃薯收获机在集薯装袋过程的伤薯率,设计了一种集薯卸袋装置,并基于离散元仿真研究马铃薯在该装置上的碰撞过程和受力情况。该装置可完成集薯、装袋、卸袋工序,保证作业过程不停机,提高机器作业效率... 为保证收获机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马铃薯收获机在集薯装袋过程的伤薯率,设计了一种集薯卸袋装置,并基于离散元仿真研究马铃薯在该装置上的碰撞过程和受力情况。该装置可完成集薯、装袋、卸袋工序,保证作业过程不停机,提高机器作业效率。通过理论分析获取了升降液压缸的受力关系式并确定了升降液压缸的选型及布置形式。分析了薯块碰撞过程,获取了碰撞应力的关系表达式,并确定了应力的影响因素为箱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法向冲击速度;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集薯箱的结构参数范围,结合集薯卸袋装置的工作需求设计了相应的液压系统。为验证所选工作和结构参数范围的合理性及集薯装袋过程中马铃薯的受力情况,通过测定马铃薯的物料特性,赋予相应部件运动属性,进行离散元仿真试验。利用堆积角验证了颗粒模型的准确性并进行了相应的单因素仿真试验,选取各时间步颗粒所受最大力及各阶段所受力均值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仿真试验结果,明确了各因素对马铃薯颗粒受力的影响规律,并对工作顺序进行了相应的仿真试验,确定了马铃薯收获机集薯装袋的顺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先集薯后装袋的伤薯率为1.07%、先装袋后集薯的伤薯率为3.04%。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先集薯后装袋工作顺序的正确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先集薯后装袋的整机作业伤薯率为2.59%,低于先装袋后集薯的整机作业伤薯率(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集薯卸袋装置 接触参数 离散元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其天然产物通过靶向铁死亡治疗癌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焦泉慧 钟凌云 +2 位作者 程子文 吕小斌 章常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方式,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各种形式的坏死和自噬的新型死亡表型。许多从中药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在不同癌症中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癌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对铁死亡的调控可影响肿瘤细胞对药... 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方式,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各种形式的坏死和自噬的新型死亡表型。许多从中药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在不同癌症中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癌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对铁死亡的调控可影响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甚至逆转耐药。一些天然产物与化学治疗药物如顺铂、氟尿嘧啶、吉西他滨等联用可通过诱导铁死亡增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该文主要总结了可以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癌作用的中药及其天然产物,可为癌症治疗和逆转耐药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发掘中药的潜在优势、拓宽中药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天然产物 癌症治疗 靶向铁死亡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尺度固体超滑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军辉 张鑫 +5 位作者 张金璐 葛蒲宇 程子文 蒲吉斌 鲁志斌 钱林茂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59,共23页
超润滑,指摩擦阻力极低的状态,是润滑技术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超滑能够大幅度减小甚至消除滑动界面的摩擦磨损、抑制摩擦能量耗散,有效延长运动部件的可靠性和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微纳尺度固体超滑是实现宏... 超润滑,指摩擦阻力极低的状态,是润滑技术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超滑能够大幅度减小甚至消除滑动界面的摩擦磨损、抑制摩擦能量耗散,有效延长运动部件的可靠性和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微纳尺度固体超滑是实现宏观工程超滑的基础,是可能解决现代制造业超精密、微型化发展面临严重摩擦磨损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对学术界目前实现微纳尺度固体超滑的原理和典型方法进行探讨,深化认识固体超滑的实现策略,提高摩擦学研究服务现代文明的支撑能力.从早期的生活生产经验总结,到近代的机械啮合理论、黏着学说乃至当代原子分子水平摩擦理论,人们对摩擦和润滑的认识不断提高,但都不曾回避“摩擦总是伴随着动能/机械能消耗”的观点,即摩擦是界面滑动发生能量耗散的力学体现,滑动势垒的存在是滑动产生摩擦阻力的本征原因.因此,本文中将围绕如何降低滑动势垒、减小摩擦耗散的思辨理念,介绍当前固体超滑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着重探讨实现微纳尺度超滑的一般策略,简要综述学术界目前典型固体超润滑的原理和方法等.首先,介绍了结构超滑的提出、发展及其应用;其次,探讨了连续滑动超低摩擦行为的基础原理及应用等;此外,阐述了近年来提出的压力诱导超滑的理念,着重从现象发现、基本原理、试验观测方法及其可能的基础和应用价值等方面,介绍了压力诱导超滑的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提出了超滑研究可能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内容.以期通过当前综述,丰富学术界对超润滑的基本问题、科学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阐明固体超滑的微观机理、实现策略,指出固体超滑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助力固体超润滑从基础研究向工程应用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润滑 超低摩擦 结构超滑 连续滑动 压力诱导超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及宿主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分析
7
作者 骆丽可 程子文 +3 位作者 程廓 李永刚 王大为 杨宝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6-1296,共11页
目的:通过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筛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的宿主互相作用(互作)蛋白,探讨互作蛋白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及参与的生物途径,为阐明SFTSV的复制和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S... 目的:通过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筛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的宿主互相作用(互作)蛋白,探讨互作蛋白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及参与的生物途径,为阐明SFTSV的复制和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SFTSV-NSs-Flag (实验组)和Flag-CMV-3 (阴性组)分别转染进人胚胎肾293T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收集各组细胞裂解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SFTSV NSs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蛋白裂解液经protein A/G处理,采用免疫沉淀法富集与NSs结合的宿主蛋白,通过银染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初步分析捕获的互作蛋白,观察各组蛋白差异条带。采用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技术得到蛋白质的序列信息,保留可信蛋白基于UniProt数据库检索,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蛋白结构域和功能位点数据库(IPR)、真核生物同源蛋白簇(KOGs)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亚细胞定位和转录因子(TF)功能注释,确定互作蛋白的亚细胞结构、基因功能及参与的生物过程。结果:SFTSV NSs在相对分子质量33 000处表达单一特异性条带,免疫荧光检测其定位于细胞质中,且聚集呈砂粒体包涵体样。银染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实验组和阴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条带。质谱筛选出46种潜在互作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KOGs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与病毒翻译、细胞代谢及蛋白质运输相关的生物途径富集到较多数目的蛋白,注释中有8种蛋白具有中间丝蛋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所占百分率最高的是细胞质蛋白;与NSs定位场所一致。TF功能注释,有1种蛋白来自NF-Y家族。结论:互作蛋白在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参与核糖体翻译和构成细胞骨架等进程中发挥作用,可能参与了抗病毒复制,可作为候选蛋白进一步研究SFTSV的复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非结构蛋白 蛋白-蛋白互相作用 免疫沉淀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布局熵的多态性车间布局稳健优化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勇 程子文 +3 位作者 姜枞聪 王亚良 王成 郦仕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37-1848,共12页
为满足大规模定制和产业集群下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和订单动态波动的客户需求以及车间低成本、高稳健性的布局要求,设计了以单位面积布置成本、单位产品物流成本和布局熵为优化指标的多目标布局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Pareto优化的... 为满足大规模定制和产业集群下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和订单动态波动的客户需求以及车间低成本、高稳健性的布局要求,设计了以单位面积布置成本、单位产品物流成本和布局熵为优化指标的多目标布局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Pareto优化的聚类并行多目标遗传算法,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以提高Pareto解集分布的多样性与均匀性,设计了多元胞差分进化重插入操作与基于“精英策略”的移民操作,增强了算法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有效避免了早熟现象。通过典型算例对比,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在企业布局实例应用中,获得了既能满足低成本又能将布局熵值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车间布局方案,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作业车间 布局熵 低熵稳健优化 PARETO解 模糊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硫氧还蛋白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9
作者 卢頔 郑若函 +5 位作者 陈慧钦 高鑫丽 于春琳 程子文 杨宝玲 王大为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试验旨在分析并比较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与部分顶复门原虫、模式生物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试验获取弓形虫、疟原虫、新孢子虫、球虫、小鼠、大鼠、斑马鱼、果蝇、人等的Trx碱基序列,利用CodonW软件... 试验旨在分析并比较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与部分顶复门原虫、模式生物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试验获取弓形虫、疟原虫、新孢子虫、球虫、小鼠、大鼠、斑马鱼、果蝇、人等的Trx碱基序列,利用CodonW软件、Hemi软件以及MEGA软件对Trx密码子的碱基组成、偏好性指标、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影响因素以及系统发育进化树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弓形虫Trx密码子碱基组成中G3、C3、GC3含量偏高,分别为46.03%、53.7%和77.18%;而GC1和GC2含量处于平均水平;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密码子偏好指数(CBI)、最佳密码子频率(FOP)、有效密码子数(ENC)、RSCU均处于较高水平,证明弓形虫Trx密码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明显偏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选择是产生密码子偏好性使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中,密码子碱基组成、CAI、CBI、ENC、RSCU等因素是导致弓形虫Trx密码子产生偏好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硫氧还蛋白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 有效密码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子文 杨德秋 +3 位作者 汪昕 刘萌萌 李洋 陈新予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1期5-12,共8页
近年来,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有所提升,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率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收获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中用工量最大的环节,造成了马铃薯生产过程人工成本逐渐提高,种植户效益下降。分析了目前我国丘陵山区马... 近年来,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有所提升,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率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收获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中用工量最大的环节,造成了马铃薯生产过程人工成本逐渐提高,种植户效益下降。分析了目前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技术概况及制约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瓶颈问题,提出了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对策和展望,为从事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马铃薯 收获技术 机械化收获 轻简型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引导下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明宇 程子文 +5 位作者 姚双权 任栋 耿林丹 康博洋 陈宇峰 王鹏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6-461,共6页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引导下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创伤急救中心采用CT三维重建引导下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难复位性股...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引导下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创伤急救中心采用CT三维重建引导下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44例(GardenⅢ型19例和Ⅳ型25例),采用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25例(撬拨复位组),切开复位19例(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撬拨复位组手术时间(102.6±13.4)min,明显短于切开复位组(128.9±13.0)min(t=-6.546,P=0.000);术中出血量(66.7±11.5)ml,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103.6±12.4)ml(t=-10.185,P=0.000)。撬拨复位组复位质量Ⅰ级20例,Ⅱ级5例,切开复位组Ⅰ级16例,Ⅱ级3例,2组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5,P=0.723)。44例平均随访2.1年(1.5~2.5年),骨折均愈合,撬拨复位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切开复位组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随访1年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与切开复位相比,CT三维重建引导下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复位快捷,手术创伤小,是切开复位前值得尝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克氏针 CT三维重建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式马铃薯捡拾机捡拾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昕 杨德秋 +3 位作者 刘萌萌 李洋 陈新予 程子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0-29,共10页
为解决马铃薯分段收获后,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走式马铃薯捡拾机捡拾装置。针对捡拾装置喂入部分易壅土,造成马铃薯输送不通畅,影响整机作业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层反转链条夹持输送功能的捡... 为解决马铃薯分段收获后,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走式马铃薯捡拾机捡拾装置。针对捡拾装置喂入部分易壅土,造成马铃薯输送不通畅,影响整机作业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层反转链条夹持输送功能的捡拾装置。为确定捡拾装置最佳的作业参数,基于离散元软件EDEM和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耦合仿真,运用Box-Benhnken试验方法,以马铃薯流量和伤薯率为试验指标,以捡拾装置前进速度、捡拾铲入土深度、捡拾装置输送链线速度和反转夹持链线速度为试验因素,对该装置工作参数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后,绘制出响应面曲线图,得出该装置最佳工作参数。田间试验表明,当捡拾装置前进速度为0.70 m/s、捡拾铲入土深度为120 mm、捡拾装置输送链线速度为1.20 m/s、反转链线速度为1.20 m/s时,马铃薯流量为5.94 kg/s,伤薯率为2.10%,与仿真理论值相比,误差分别为3.30%和4.48%。该研究可为马铃薯捡拾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捡拾机 捡拾装置 EDEM-RecurDyn联合仿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疫情防控政策生成的区块链数据集成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永淇 刘毅 +2 位作者 程子文 张航 朱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69-3476,共8页
为实现协同防控和政策制定的协同决策,研究并设计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集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性与不可篡改性实现疫情数据与政策信息的安全可信集成,提出并建立基于解析结构模型的政策分析方法,该模型可有效划分政策层级以分析各政... 为实现协同防控和政策制定的协同决策,研究并设计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集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性与不可篡改性实现疫情数据与政策信息的安全可信集成,提出并建立基于解析结构模型的政策分析方法,该模型可有效划分政策层级以分析各政策效用,依据此模型结果设计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集成上链方法。通过Hyperledger Fabric实现该方案,搭建实验系统,验证其能够有效进行数据集成,可以通过接口开发多种数据分析应用,具有较高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疫情防控 数据集成 解析结构模型 超级账本 可信 不可篡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捡拾装置作业参数模糊PID自调节系统研究
14
作者 汪昕 杨德秋 +6 位作者 李洋 刘萌萌 程子文 贾晶霞 陈新予 陶鑫愿 张丽娜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7期361-373,共13页
针对安装在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上的马铃薯捡拾装置作业时,前方易壅土导致薯土混合物输送不畅,因此驾驶员需频繁手动调节捡拾铲入土深度,易出现误判而造成整机伤薯率、漏薯率和含杂率关键作业指标达不到作业要求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马... 针对安装在自走式马铃薯捡拾装袋机上的马铃薯捡拾装置作业时,前方易壅土导致薯土混合物输送不畅,因此驾驶员需频繁手动调节捡拾铲入土深度,易出现误判而造成整机伤薯率、漏薯率和含杂率关键作业指标达不到作业要求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马铃薯捡拾装置作业参数自调节系统。在装置作业过程中,根据超声波传感器实时测量的壅土高度,通过液压驱动无级调节捡拾铲入土深度、输送链线速度以及薯土分离振动强度,达到较优的作业质量。基于DEM-MBD耦合仿真对捡拾装置不同作业参数组合下的作业质量进行仿真研究,明确了作业参数影响作业质量的一般规律。基于该规律,设计了作业参数自调节方法。根据装置作业参数的控制需求,基于AMESimMatlab/Simulink开展电液控制系统仿真研究,对比了模糊PID与经典PID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较经典PID控制在阀控缸系统和阀控马达系统的响应速度均有所提高。最终将使用该模糊PID控制的作业参数自调节系统搭载在捡拾装置上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搭载作业参数自调节系统的捡拾装置作业时的漏薯率为2.17%、伤薯率为2.51%、含杂率为1.64%,各项指标均满足作业要求且优于手动控制,验证了搭载作业参数自调节系统的马铃薯捡拾装置较手动控制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 捡拾装置 作业参数调节系统 模糊PID控制 DEM-M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