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淡是真——著名编辑家、画家程大利先生访谈
1
作者 徐声 程大利 《美术之友》 2007年第6期38-43,共6页
北京的秋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多雨了。对于干燥的京城来说,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当细雨默默滋润着大地的时候,一位睿智的编辑家兼艺术家思维之泉也在奔流,他的真知灼见直流入我们的心田。
关键词 编辑家 程大利 平淡 画家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诗观
2
作者 程大利 《中国书画》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我喜读诗,也写诗。但我不是诗人,远远不是。我无诗才,从不知道“诗兴大发”是怎样的感觉。但过了中年,却写起旧体诗来。唐人诗是“流”出来的,我的诗是“作”出来的。我的快乐在于慢慢地琢磨。一首诗会因为一字停F,放进抽屉里,过很久才... 我喜读诗,也写诗。但我不是诗人,远远不是。我无诗才,从不知道“诗兴大发”是怎样的感觉。但过了中年,却写起旧体诗来。唐人诗是“流”出来的,我的诗是“作”出来的。我的快乐在于慢慢地琢磨。一首诗会因为一字停F,放进抽屉里,过很久才把这个字确定?来,这样的“未定稿”不少。我也让诗友帮我推敲,深深感激着帮我“点睛”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诗 旧体诗 诗兴大发 诗观 诗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写生记
3
作者 程大利 《中国书画》 2025年第4期32-32,共1页
波浪谷与神树涧往返十小时,一日胜一周。从地理生态到人文生态,是一次虽疲惫却深刻的田野调查。新鲜的目的地激发着探索欲,正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波浪谷是黄土高原另类画卷,折带皴、长披麻、雨点皱俱在,处处即见“屋漏痕”。
关键词 人文生态 陕北 写生记 波浪谷 神树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忆学
4
作者 程大利 《中国书画》 2025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据德依仁 寄情笔墨——浅谈田占峰的山水画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大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3年第4期18-24,共7页
田占峰,听雪斋主,出生于河南登封嵩山脚下,“溪山五子”成员,程大利先生入室弟子,北京风凰岭书院中国画学精英班成员,北京翰林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画课题组成员教授,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 田占峰,听雪斋主,出生于河南登封嵩山脚下,“溪山五子”成员,程大利先生入室弟子,北京风凰岭书院中国画学精英班成员,北京翰林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画课题组成员教授,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创作基地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创作室画家,《中国画拍卖》杂志副主编,河南省华侨书画院副院长。国画师承谢冰毅、程大利,曾获“绿韵”全国第四届卫生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笔墨 客座教授 程大利 职业学院 书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自由和传统程式的统一
6
作者 程大利 《书画艺术》 2011年第4期16-17,共2页
在当代中年一辈画家中,笔力道劲的画家是少见的。在以“花样”为主流的20世纪,人们最看重的是形式和效果。这样一来,“骨法用笔”离这个时代越来越远,乃至于成为生疏的概念。
关键词 传统程式 心灵自由 20世纪 骨法用笔 画家 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画发展的方向 被引量:3
7
作者 程大利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1期24-26,共3页
20世纪初,中国画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艺术形态全面进入中国,中国画的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画的鉴赏和评判标准出现了空前纷乱冗杂的局面,以至于使本来特色分明的中国画语言、特色日趋模糊,写意精神日趋萎靡。长期... 20世纪初,中国画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艺术形态全面进入中国,中国画的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画的鉴赏和评判标准出现了空前纷乱冗杂的局面,以至于使本来特色分明的中国画语言、特色日趋模糊,写意精神日趋萎靡。长期以来,继承与创新的话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把西方写实主义作为中国画变革的参照是一种选择。中国画的发展,必须是在保留优秀基因的传承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向"转基因"的方向发展,这是尊重艺术规律的最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调和 挑战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墨文化谈——在2015年徐州观摩展暨艺术沙龙上的系列谈话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大利 《书画艺术》 2015年第5期24-28,共5页
2014年,我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看了一个陈列展,是1895年法国沙龙的原貌照片。加上当时油画作品的照片,还原了当时的展览。当时没选上沙龙展的画家有这么几位:塞尚,他的作品也摆在那里;沙罗作品也摆在那里,今天都成了稀世珍宝。... 2014年,我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看了一个陈列展,是1895年法国沙龙的原貌照片。加上当时油画作品的照片,还原了当时的展览。当时没选上沙龙展的画家有这么几位:塞尚,他的作品也摆在那里;沙罗作品也摆在那里,今天都成了稀世珍宝。沙龙是相对于官方的重大美术活动而言的,官方的重大美术活动必须有官员,有主持,有一套政府规范。沙龙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给它冠以“随便”两个字,轻松自由活泼。沙龙这个形式,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文人雅集“曲水流觞”。曲水流觞这个活动,最早见于记录的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它详细记载了雅集的过程。其实在六朝之前,艺术家的活动就已经见诸记载了。庄子解衣盘礴的故事,是最早艺术家的声色并茂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沙龙 谈话 观摩 徐州 文化 笔墨 油画作品 美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象”到中国画的笔墨形态——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讲座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大利 《书画艺术》 2021年第4期30-32,共3页
"象"是先秦美学概念。"立象以尽意",借"象"去表达一种认知。老子提出"大象无形",并认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样的朦胧状态,正是"似与不似"的状态,... "象"是先秦美学概念。"立象以尽意",借"象"去表达一种认知。老子提出"大象无形",并认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样的朦胧状态,正是"似与不似"的状态,是中国画产生的最早的美学认识和表达。"象"的思维开启了六朝时代"畅神"说,开启了唐代"水墨最为上"的观点。李可染先生晚年对学生说要好好研究董其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与不似 董其昌 中国画 立象以尽意 李可染 笔墨形态 先秦美学 大象无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萧龙士画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大利 《书画艺术》 2023年第1期73-73,F0003,共2页
余少时,曾随罗尔纯、赵松原先生拜望乡贤萧龙士。龙士耄耋之年,憔悴枯槁,静寂讷言。其志深,故其道隐;其心厚,故其笔沉。亲见其挥毫作兰、荷各一,惜有眼无珠,不解高妙。五十载匆过,萧老已然古人。今又观龙士画,恍然如登圣人之堂而被教。... 余少时,曾随罗尔纯、赵松原先生拜望乡贤萧龙士。龙士耄耋之年,憔悴枯槁,静寂讷言。其志深,故其道隐;其心厚,故其笔沉。亲见其挥毫作兰、荷各一,惜有眼无珠,不解高妙。五十载匆过,萧老已然古人。今又观龙士画,恍然如登圣人之堂而被教。其苍、拙、辣、趣至晚年尤甚。长枪大戟,作金石之声;素心纯一,力撼三军。当代无人出其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寂 大戟 讷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欣赏、鉴赏和创作
11
作者 程大利 《贵州文史丛刊》 2013年第4期33-40,共8页
从中国画欣赏和创作的角度,谈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中国画的审美境界、中国笔墨文化等等,说明中国画是淡泊,养生,向善的艺术。强调"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 从中国画欣赏和创作的角度,谈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中国画的审美境界、中国笔墨文化等等,说明中国画是淡泊,养生,向善的艺术。强调"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本质特征 欣赏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尽尘滓 独存孤迥——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12
作者 程大利 《中国文艺评论》 201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古人崇尚清奇、简静、淡雅的画风,追求笔墨的纯净与透明,实际是追求心灵的质量。为了与自然一致,古来大多画家的生命态度保持着一种低调的寻常状态。低调是一种境界,很像一种信仰:艺术与生命合一,成为生命的展开与完成,而不是换取世俗... 古人崇尚清奇、简静、淡雅的画风,追求笔墨的纯净与透明,实际是追求心灵的质量。为了与自然一致,古来大多画家的生命态度保持着一种低调的寻常状态。低调是一种境界,很像一种信仰:艺术与生命合一,成为生命的展开与完成,而不是换取世俗利益的手段。只有这样,笔墨塑造的形象才能净化自己及他人。在中国画中,由法而理,由理而道。道,便是中国画的最高学问。老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态度 古代画家 笔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墨语言的本体意义和独特价值
13
作者 程大利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3期4-8,共5页
笔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语言。溯其根源,笔墨语言与"象思维"密切相关,不局限于具体物象,而追寻生命运动的本质,以不断拓宽精神之求、抒写情致抱负为旨归,并有着严格的程式规律和审美标准。笔墨语言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笔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语言。溯其根源,笔墨语言与"象思维"密切相关,不局限于具体物象,而追寻生命运动的本质,以不断拓宽精神之求、抒写情致抱负为旨归,并有着严格的程式规律和审美标准。笔墨语言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成熟的审美规范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对笔墨语言精华的保护和传承,应是中国画家的担当和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语言 象思维 心象 内美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其真骨在 昂首一长吟
14
作者 程大利 《中国书画》 200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欧阳龙先生是位优秀的花鸟画家。我常常回忆起与欧阳交往的愉快日子,其大朴不雕的风采让我难忘。让人感到生命脆弱的是,年仅62岁竟溘然长逝。近代画史上才华过人的陈师曾、陈少梅乃至徐悲鸿、傅抱石均早逝,但他们的作品却推动了中国美... 欧阳龙先生是位优秀的花鸟画家。我常常回忆起与欧阳交往的愉快日子,其大朴不雕的风采让我难忘。让人感到生命脆弱的是,年仅62岁竟溘然长逝。近代画史上才华过人的陈师曾、陈少梅乃至徐悲鸿、傅抱石均早逝,但他们的作品却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艺术家以作品存世,在延续着自己生命的司时,也让后人的生活更有质量。欧阳龙1938年生于安徽省萧县。在这片四省交界的百十公里的范围内,诞生了一批现代艺术名家,如刘开渠、李可染、朱德群、王子云、萧龙士、王肇民等。黄问古道那厚拙又不乏灵气的民风、民俗和吃苦耐劳的秉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当代艺术家。欧阳就是这批艺术家中的优秀代表。面对画家留下的大量作品,我们逐一欣赏研究,便得出了一个结论:欧阳的艺术境界高,修养深,笔墨沉厚,形成了自己的形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家 真骨 中国美术史 陈师曾 傅抱石 刘开渠 陈少梅 艺术名家 大朴 李可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总布胡同32号——我的人美岁月
15
作者 程大利 《书画艺术》 2020年第5期30-32,共3页
北总布胡同32号,现在只剩下一个大门和断壁残垣。北京,建国门内,这个叫北总布的胡同是因为明清时代布政司衙门所在。民国时,这里住过许多文化人,如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叶浅予、李可染等等。32号是个大院子,曾是北平国立艺专的旧址... 北总布胡同32号,现在只剩下一个大门和断壁残垣。北京,建国门内,这个叫北总布的胡同是因为明清时代布政司衙门所在。民国时,这里住过许多文化人,如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叶浅予、李可染等等。32号是个大院子,曾是北平国立艺专的旧址。在北平国立艺专读过书的程莉影老人说,黄包车夫拉着齐白石到这儿停下来,徐悲鸿校长上前迎接,老人拄杖到教室里上课。黄宾虹老先生穿着大棉袍,操着一口皖浙腔讲画史。后来,这里是新中国的出版总署机关,胡愈之、叶圣陶每日来此上班。再后来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址,转眼六十余年,直到搬迁。所以,北总布胡同32号的另一个名字叫“人美”,今天叫“老人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布胡同 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可染 梁思成 国立艺专 林徽因 叶浅予 黄宾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十题
16
作者 程大利 《书画艺术》 2016年第4期2-11,共10页
一 中国传统绘画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和陶融。刘勰云:“人文之始,肇自太极。”(见《文心雕龙》)由此而出发的中国画与其他民族的艺术拉开了距离。它的不重写实的“心象”观,强调入格品操的中正观和以书法入画的笔墨观都与两方... 一 中国传统绘画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和陶融。刘勰云:“人文之始,肇自太极。”(见《文心雕龙》)由此而出发的中国画与其他民族的艺术拉开了距离。它的不重写实的“心象”观,强调入格品操的中正观和以书法入画的笔墨观都与两方造型艺术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传统绘画 《文心雕龙》 造型艺术 笔墨观 心象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传统与自觉担当——略论启功先生对传统山水画的文脉传承
17
作者 程大利 《中国书画》 2012年第9期56-57,共2页
中国画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干年未有之变局。救国图存,革故鼎新的20世纪的时代精神是革命和批判,是大破和大立。在中国画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局。西风东渐,中西融合,使中国画变得空前“时代”化。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传承 文脉 启功 自觉 尊重 20世纪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画的文化身份与“和而不同”
18
作者 程大利 翁芳友 《书画艺术》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力逐步增强,尤其是经济实力,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国家文化形象。程老师您作为当今书画界重要代表人物,又是从事过30多年美术编辑工作的知名学者,想请您就国家文化形象与... 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力逐步增强,尤其是经济实力,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国家文化形象。程老师您作为当今书画界重要代表人物,又是从事过30多年美术编辑工作的知名学者,想请您就国家文化形象与中国书画这一话题谈谈您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 “和而不同” 文化身份 国家文化形象 美术编辑工作 改革开放 经济实力 代表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象太虚 悟道真源--谈吴毅绘画艺术
19
作者 程大利 《中国书画》 2022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吴毅在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水墨艺术现代性的探索中,始终是一个静穆而纯粹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在西方反观自身,愈益理解到中国艺术的深厚和高远。他认为中西是两个文化源,其源流和学统各自成章,中国艺术按照自己的道路发展自会达到一个... 吴毅在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水墨艺术现代性的探索中,始终是一个静穆而纯粹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在西方反观自身,愈益理解到中国艺术的深厚和高远。他认为中西是两个文化源,其源流和学统各自成章,中国艺术按照自己的道路发展自会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墨艺术 绘画艺术 思想者 反观自身 现代性 实践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馨的北总布胡同32号——写给人美55岁的生日
20
作者 程大利 《美术之友》 2007年第1期4-4,共1页
这是个足以令人停脚吟味的地方。当然不是因为建筑,也不是因为财产,而是因为对一个时代产生过的精神影响……
关键词 美术家 艺术家 建筑 总布胡同 出版社 文化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