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内外《中国文学史》编撰特点考论——以精编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中心
1
作者 程国赋 胡海义 《长江学术》 2025年第3期5-11,共7页
自德国学者肖特于1854年编撰《中国文学论纲》以来,中外学术界已出现1000多部《中国文学史》。海内外《中国文学史》编撰各有特点,中国本土已有120余年编撰历史,在目前形势下,应考虑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元化编撰方... 自德国学者肖特于1854年编撰《中国文学论纲》以来,中外学术界已出现1000多部《中国文学史》。海内外《中国文学史》编撰各有特点,中国本土已有120余年编撰历史,在目前形势下,应考虑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元化编撰方式。精编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就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编撰的,具有以下特色:以作品尤其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中心,注重作品分析;融合作品与史论,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面貌;针对当前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的难题,适应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在编撰体例上做了一些改革;与以往鸿篇巨制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相比,试图删繁就简,遵循中国文学发展史观中影响最大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看法,突出重点,突出诗歌、散文、词曲、小说等各种文体,突出各个时代的经典作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文学史教材 文学史体系 经典作家作品 作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小说中公牍文的叙事功能及其文体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国赋 何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82,共8页
公牍文是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中重要的一"体"。因公牍文使用场合、对象具有特殊性,所以唐代小说中的公牍文有上、下之分:上行公文主要用于神仙、道士、臣民上书帝王或皇帝、冥王上书天帝;下行公文主要用于天帝、... 公牍文是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中重要的一"体"。因公牍文使用场合、对象具有特殊性,所以唐代小说中的公牍文有上、下之分:上行公文主要用于神仙、道士、臣民上书帝王或皇帝、冥王上书天帝;下行公文主要用于天帝、皇帝向臣民颁布诏令。公牍文融入唐代小说,不仅承担着聚焦主题与升华主题、刻画人物性格、心理、暗示故事结局等重要的叙述功能,而且还充当了唐代小说文体的基本"骨架",与融入其中的史传、诗歌、论说文等相互组合,建构了唐代小说独特的文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牍文 唐代小说 叙事功能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坊刊小说选本的类型及兴盛原因 被引量:5
3
作者 程国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85,共7页
小说选本是一种重要的小说批评形式,值得我们关注。明代坊刊小说选本是书坊按照一定的取舍标准进行选择、对原作篇目顺序加以重新编排而形成的小说文本,不能等同于总集、丛书;明代坊刊小说选本可分三种类型:文言短篇小说选本、杂志型小... 小说选本是一种重要的小说批评形式,值得我们关注。明代坊刊小说选本是书坊按照一定的取舍标准进行选择、对原作篇目顺序加以重新编排而形成的小说文本,不能等同于总集、丛书;明代坊刊小说选本可分三种类型:文言短篇小说选本、杂志型小说选本(亦称类书型选本)、白话短篇小说选本;明代坊刊小说选本的兴盛与科举的发达、读者需求、传播需要等关系密切,同时,不同类型的小说选本还有其独特的兴盛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书坊 小说选本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书名所体现的文学观念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国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7,共12页
小说书名是我们考察明清小说创作观念的独特视角,本文结合小说文本、序跋、识语、凡例、评点、笔记等文献资料,阐述明清小说书名所体现的文学观念,具体而言,从小说书名与补史说、劝戒说、娱乐说、真情说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试图从特定... 小说书名是我们考察明清小说创作观念的独特视角,本文结合小说文本、序跋、识语、凡例、评点、笔记等文献资料,阐述明清小说书名所体现的文学观念,具体而言,从小说书名与补史说、劝戒说、娱乐说、真情说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试图从特定视角探寻明清小说观念的丰富内涵及其演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书名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视角,精深的论述——评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
5
作者 程国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2,共1页
诗文选本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批评形式。南宋人所编诗文选本数量众多,可以考知其名的就有三百多种,现存二百余种,可见,这一时期的诗文选本远远超迈前代。然而,学术界对南宋诗文选本却缺乏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北... 诗文选本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批评形式。南宋人所编诗文选本数量众多,可以考知其名的就有三百多种,现存二百余种,可见,这一时期的诗文选本远远超迈前代。然而,学术界对南宋诗文选本却缺乏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6月推出张智华的博士论文《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以下简称《选本》),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读全书,笔者认为《选本》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智华 《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 文学理论批评 “唐宋八大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写性灵的感人之作
6
作者 程国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7,共1页
曾经因为执导影片《月光下的小路》而荣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导演张郁强最近推出《别哭,妈妈》。影片在南京试映时,获得观众及行家的好评。如果我们拿这部影片同《妈妈再爱我一次》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成功都在于感人肺腑的... 曾经因为执导影片《月光下的小路》而荣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导演张郁强最近推出《别哭,妈妈》。影片在南京试映时,获得观众及行家的好评。如果我们拿这部影片同《妈妈再爱我一次》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成功都在于感人肺腑的抒写性灵。《别哭,妈妈》以清新、活泼的电影语言细致入微地刻划了母子之间纯挚的情感。将母子情贯穿影片始终,揭示一连串严肃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之中,母子情不仅仅作为线索,而是作为剧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的戏很多,分量很重。影片将这种情感一步步升华,一步步推向高潮。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别哭,妈妈》反映的生活面比之《妈妈再爱我一次》更为广阔,具有更多的现实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 生活面 子女教育问题 国际大奖 月光下 婚姻问题 银幕形象 现实教育 家庭问题 师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路”通向何方——刘晓庆电影现象的再思考
7
作者 程国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9-19,共1页
“刘晓庆演咂了。”看过《红楼梦》,让人摇头叹息。曾经走过一段又一段成功的“我的路”的刘晓庆怎么会如此令人失望? 从《无情的情人》、《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到《大清炮队》,我们已经看到刘晓庆一步一个脚印地“误入歧途”。... “刘晓庆演咂了。”看过《红楼梦》,让人摇头叹息。曾经走过一段又一段成功的“我的路”的刘晓庆怎么会如此令人失望? 从《无情的情人》、《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到《大清炮队》,我们已经看到刘晓庆一步一个脚印地“误入歧途”。也许她还没有从申请饰演慈禧太后专利的美梦中清醒过来,她把慈禧太后阴险、狡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炮队 刘晓庆 火烧圆明园 银幕形象 摇头叹息 艺术形象 女演员 凤姐 铁槛寺 令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小说戏曲中的“写真图” 被引量:2
8
作者 蔡亚平 程国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8,共13页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与绘画艺术的关系相当密切,晚明小说戏曲中可以见到“写真图”的相关描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晚明小说戏曲中的“写真图”进行探讨:1.统计这一时期出现“写真图”情节的小说戏曲作品数量,共有18篇作品。2.晚明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与绘画艺术的关系相当密切,晚明小说戏曲中可以见到“写真图”的相关描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晚明小说戏曲中的“写真图”进行探讨:1.统计这一时期出现“写真图”情节的小说戏曲作品数量,共有18篇作品。2.晚明小说戏曲中描述的“写真图”体现出以下特点:通常是对人物的正面描摹、有时对人物形象进行美化、强调形神兼备以及追求人物与景物的融合。3.晚明小说戏曲中时常出现“写真图”情节的原因在于:人物画复兴,晚明叙事文学题材自身发展演变的影响以及文坛上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崛兴,均对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晚明小说戏曲中“写真图”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对小说戏曲故事的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形象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小说戏曲 “写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北京小说版画的文本接受与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平 程国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2,共12页
晚清北京小说版画数量丰富,刊刻技艺精湛。文光楼、宝文堂、本立堂所刊小说人物绣像,像赞与文本多维互文,呈现忠孝节义主题特征。小说版画形态绘制结合了京剧中生旦净丑角色装扮,融入了舞台身段、造型、脸谱,反映出时代精神与市民审美... 晚清北京小说版画数量丰富,刊刻技艺精湛。文光楼、宝文堂、本立堂所刊小说人物绣像,像赞与文本多维互文,呈现忠孝节义主题特征。小说版画形态绘制结合了京剧中生旦净丑角色装扮,融入了舞台身段、造型、脸谱,反映出时代精神与市民审美。京戏化人物绣像对上海小说插图演进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近代小说人物绣像的京剧脸谱化风格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小说版画 文本接受 京剧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