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墟美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程勇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73,123,共4页
中西对待废墟和垃圾的美学态度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废墟及自然废墟怀有一种深沉的审美情感,西方传统文化对待废墟的美学态度则是否定的。一直至18世纪末,随着卢梭等浪漫主义对历史废墟的感伤发现,西方才开始建立起废墟美学的... 中西对待废墟和垃圾的美学态度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废墟及自然废墟怀有一种深沉的审美情感,西方传统文化对待废墟的美学态度则是否定的。一直至18世纪末,随着卢梭等浪漫主义对历史废墟的感伤发现,西方才开始建立起废墟美学的观念。19世纪中后期以来,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基于对城市废墟的惊颤发现而对之进行了有力的表现,以杜尚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装置艺术等则干脆直接撷取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艺术品的主要构件。近年,对废墟特别是工业废墟进行生态学和艺术学的改造,成为大地艺术等主要的艺术选择,而战争废墟亦成为除工业废墟外当代中国一种具有文化记忆的审美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 波德莱尔 本雅明 杜尚 工业废墟 战争废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中女性审美的研究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勇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9-291,共3页
女性审美研究,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问题的研究,更几乎是一个学术空白。中国美学史这种女性意识的淡薄,其实蕴藏着权力的性别密码。女性审美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女性研究与审美研... 女性审美研究,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问题的研究,更几乎是一个学术空白。中国美学史这种女性意识的淡薄,其实蕴藏着权力的性别密码。女性审美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女性研究与审美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女性学科和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善;可以进一步确立女性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促进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自我深化。研究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美学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因而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审美 中国美学史 审美研究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的灵魂:文艺审美还是社会审美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勇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1,共3页
由于受西方美育观念特别是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美育基本上都是以文艺审美为中心,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处于边缘位置。虽然文艺审美能够重构人们的美学想象,促使人用最敏锐地感觉来感受生活,提高人的道德高度,但文艺审美自身潜... 由于受西方美育观念特别是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美育基本上都是以文艺审美为中心,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处于边缘位置。虽然文艺审美能够重构人们的美学想象,促使人用最敏锐地感觉来感受生活,提高人的道德高度,但文艺审美自身潜存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社会区隔作用以及略嫌严酷的审美主义特征也时常为人诟病。随着中国进入消费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不断审美化,审美逐渐成为人们建构自我生活的基本美学原则。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下,美育有必要走出过去以文艺审美为核心的樊囿,重建社会审美维度,奠定社会审美在美育活动中的坚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文艺审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 社会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化性别色彩探源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勇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作为一种存在,不仅具有一种自然物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道德维度和性别色彩。但在先秦,儒家赋予水以强烈的君子品格;道家和阴阳家则予以水以鲜明的女性色彩,这种性别差异不仅在一个方面反映了二者之间文化蕴含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作为一种存在,不仅具有一种自然物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道德维度和性别色彩。但在先秦,儒家赋予水以强烈的君子品格;道家和阴阳家则予以水以鲜明的女性色彩,这种性别差异不仅在一个方面反映了二者之间文化蕴含的差异,而且反映了水与女性之间意指关系的不恒定性。西方女性主义对把女人比作水的本质主义做法持反对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性别 儒家 阴阳家 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文化性别色彩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勇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83,108,共3页
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圆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文化联系。作为一个社会性属概念,圆是女性的空间象征符号,是远古时期大母神"子宫崇拜"的结果。圆文化浓厚的性别文化色彩直... 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圆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文化联系。作为一个社会性属概念,圆是女性的空间象征符号,是远古时期大母神"子宫崇拜"的结果。圆文化浓厚的性别文化色彩直接影响了中国哲学上的圆道观以及圆美意识,且渗透在了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文化 女性色彩 圆道观 圆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审丑”到“审美”:先秦女性审美原则历史变迁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勇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0-216,共7页
先秦时期的女性审美原则经历了从"审丑"到"审美"的重大历史变迁。史前时期的女性审美形象是"丑陋健硕"的,她们主要体现了大母神的生殖功能和死亡功能,体现了"母亲原则"的胜利。夏商时期的女性... 先秦时期的女性审美原则经历了从"审丑"到"审美"的重大历史变迁。史前时期的女性审美形象是"丑陋健硕"的,她们主要体现了大母神的生殖功能和死亡功能,体现了"母亲原则"的胜利。夏商时期的女性审美形象是"美丑合一"的,主要随着父权制的建立,女性开始由审美主体变为审美客体,由"母亲审美"转变为"少女审美"。并且,女性审美不仅逐渐走向审美化,且日益走向道德化。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少女原则"的胜利。周代文化是以德性文化及礼乐文化为主体的文化,这时成熟的父权制文化已经建立,女性的审美形象是"品貌唯美"的。周代女性审美首先要德性美,其次要形体美,第三要气质美。先秦女性审美原则的历史变迁映射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变革的轨迹,以及文化思潮的流变,其文化理论意义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女性 丑陋健硕 美丑合一 品貌唯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文化与20世纪中国美学
7
作者 程勇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103,共5页
20世纪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就是青年文化的崛起。作为一个历史概念,青年文化是西方近代启蒙文化的产物,它在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中国很多美学家都深受其影响。由于青年文化的思想浸润,中国现代美学具有... 20世纪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就是青年文化的崛起。作为一个历史概念,青年文化是西方近代启蒙文化的产物,它在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中国很多美学家都深受其影响。由于青年文化的思想浸润,中国现代美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尚"力"、尚"新",重视美学与科学的内在关系。青年文化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关系也颇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年,受青年文化的影响,美学主要呈现出追求崇高风格、崇尚斗争思想审美风貌;改革开放后20年,青年文化与启蒙思想结盟,热衷于建基于人性学基础上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青年文化开始与消费主义、大众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青年亚文化景观。在研究青年主义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影响时,应该予以理性客观的分析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中国现代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