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空间角度下许昌市暴雨强度与下垫面因子定量分析
1
作者 张寒露 焦迎乐 +3 位作者 祝冰洁 程军蕊 周子晴 尤鹏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0,共5页
为探究下势面因子对暴雨的影响机制,在ENVI遥感解析和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水体距离、植被覆盖度、夜间灯光指数6个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许昌市近5年平均暴雨强度空间分布与下垫面因... 为探究下势面因子对暴雨的影响机制,在ENVI遥感解析和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水体距离、植被覆盖度、夜间灯光指数6个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许昌市近5年平均暴雨强度空间分布与下垫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雨强等级的提高,其在高程大于100 m的分布面积增大;四级雨强区(35~45 mm/d)在植被覆盖度最高处面积占比最低;在距水体100~500、500~1000 m存在跃迁增长区间,夜间灯光指数>5000是一级雨强(0~15 mm/d)和二级雨强(15~25 mm/d)的跃迁增长区间。高程是与暴雨强度相关性最显著的下垫面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各因子对暴雨强度的解释力,解释力较高的组有高程∩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向、坡向∩距水体距离、坡向∩植被覆盖度。地理加权回归显示不同因子对暴雨强度的影响具有空间分异,既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回归系数来看,植被覆盖度对暴雨强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因子 暴雨强度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流体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军蕊 朱蓉 +1 位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14,共3页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地下流体动力场演化和流体动力场特征以及与气水分布的关系,获得了气田流体动力学和天然气藏多方面的认识。盆地北部和东部上倾地区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盆地西南部下倾区为天然气聚集区。多数气藏...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地下流体动力场演化和流体动力场特征以及与气水分布的关系,获得了气田流体动力学和天然气藏多方面的认识。盆地北部和东部上倾地区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盆地西南部下倾区为天然气聚集区。多数气藏内部能量亏损,天然气处于滞流状态。中间过渡带为天然气越流漏失区,气水共存。在盆地沉积埋藏阶段,天然气运移进入储层并溶解于地层水中,流体压力不断增强,发育地层压实水离心流。在天然气随离心流运移过程中,部分天然气游离,往储层上翘一侧漏失。随着天然气的漏失作用,地层流体压力不断降低,天然气和地层水几乎处于滞流状态。随着喜山期的沉积埋藏作用,处于封闭和滞流状态的气藏逐渐出现能量亏损,地层流体低压进一步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动力场 天然气藏 向心流 离心流 动力学演化 上古生界 气田 地层流体压力 气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碱性中和清洗法治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程军蕊 史维浚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地浸采矿方法可引起地下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文章对地下水污染过程及治理机理进行了阐明 ,针对地浸铀矿山的污染特点 ,提出了碱性中和清洗治理方法的设想 ,并对碱性中和清洗法治理地浸铀矿山的地下水环境污染的方法及治理效果进行了实验... 地浸采矿方法可引起地下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文章对地下水污染过程及治理机理进行了阐明 ,针对地浸铀矿山的污染特点 ,提出了碱性中和清洗治理方法的设想 ,并对碱性中和清洗法治理地浸铀矿山的地下水环境污染的方法及治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1.6来模拟计算中和清洗液的最佳pH值 ,提出了对现场清洗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重要指标———清洗比 ,实验结果表明 ,碱性中和清洗法对治理地浸矿山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效果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中和 地下水环境 重污染 铀矿山 治理效果 碱性 地浸 水文地球化学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军蕊 曹飞凤 +1 位作者 楼章华 李佳 《浙江水利科技》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研究流域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论述了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根据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特性构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判指标,包括流域水资...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研究流域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论述了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根据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特性构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判指标,包括流域水资源承载指标、压力指标及承载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对于评判流域水资源承载状态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指标体系 钱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浸场地残余溶液对水环境影响中的水文地球化学问题讨论 被引量:6
5
作者 史维浚 程军蕊 王国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溶质迁移的理论是水环境评价及其整治的科学基础。溶质迁移理论包括水动力弥散、分子扩散和水文地球化学的水岩作用。文章讨论了地浸场地残留溶液对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围岩对污染水的自净和地下水环境恢复的功能 ,对三种预测污染水对... 溶质迁移的理论是水环境评价及其整治的科学基础。溶质迁移理论包括水动力弥散、分子扩散和水文地球化学的水岩作用。文章讨论了地浸场地残留溶液对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围岩对污染水的自净和地下水环境恢复的功能 ,对三种预测污染水对环境影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以上讨论 ,展示水文地球化学在水环境评价和整治工作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 ,并提出了在水环境评价和整治工作中正确确定弥散系数、阻滞系数、饱和阻留容量、阻滞速率、溶质迁移速度的重要性。文中通过实例介绍了饱和阻滞容量、阻滞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迁移 水环境 水文地球化学 阻滞系数 地浸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1溶浸场地地下水环境的复元研究
6
作者 史维浚 程军蕊 王国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讨论了水环境复元的水 -岩作用及其对水环境整治的正负影响。展示水文地球化学在水环境评价和整治工作中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在介绍溶浸场地水环境复原研究过程中 ,提出反映环境整治程度的参数 ,如清洗比、清除比和清洗程度等概念... 讨论了水环境复元的水 -岩作用及其对水环境整治的正负影响。展示水文地球化学在水环境评价和整治工作中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在介绍溶浸场地水环境复原研究过程中 ,提出反映环境整治程度的参数 ,如清洗比、清除比和清洗程度等概念和求测计算方法。在地浸场地复原研究中 ,提出了采用冲洗清洗法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文地球化学 阻滞系数 清洗比 清洗程度 复元 溶浸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的影响:基于SWAT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招招 程军蕊 +3 位作者 毕军鹏 徐宇婕 李昀 王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0-658,共9页
为定量探讨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研究中的适用性,以甬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2010年至2014年的SWAT水文水质模型,从水文响应单元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开展大中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 为定量探讨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研究中的适用性,以甬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2010年至2014年的SWAT水文水质模型,从水文响应单元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开展大中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面源磷污染影响的研究中表现良好;流域内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年均产流深度分别为588.05、729.52、624.26、608.05 mm,产沙年均单位负荷分别为10.09、0.90、44.68、13.29 t·hm-2;总磷年均单位负荷分别为1.42、0.35、9.81、1.82 kg·hm-2。产流深度、产沙单位负荷与总磷单位负荷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产流、产沙和面源磷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各土地利用方式产沙和磷(R2=0.83~0.88,P<0.001)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能力均高于产流和总磷(R2=0.63~0.68,P<0.001),表明了面源磷流失的主要载体为泥沙。此外,不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空间差异性也十分显著,林地在坡度级别为6级时磷流失是2级时的6.90倍;土壤类型RGd(不饱和疏松岩性土)在坡度2级下磷流失是ACu(腐殖质低活性强酸土)的1.15倍,而在6级下是1.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面源污染 SWAT模型 磷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