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探
1
作者 程传阁 李惠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5期23-28,共6页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列宁 建设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经济建设 直接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 两个问题 动态发展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层倾倒边坡岩层折断深度对挠度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程传阁 陈梁 +2 位作者 吕敬清 余成 韦志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针对互层反倾岩质边坡倾倒破坏问题,在综合考虑软岩和硬岩力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悬臂梁"模型,并对各悬臂梁进行了力学分析。依据最大拉应力破坏准则建立平衡方程,计算出硬岩岩层的折断深度,并利用"分段叠加法&... 针对互层反倾岩质边坡倾倒破坏问题,在综合考虑软岩和硬岩力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悬臂梁"模型,并对各悬臂梁进行了力学分析。依据最大拉应力破坏准则建立平衡方程,计算出硬岩岩层的折断深度,并利用"分段叠加法"给出了组合岩层坡表处挠度计算公式。根据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库区左岸一典型反倾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岩体参数,研究折断深度对组合岩层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岩岩层折断深度越大组合岩层坡表处挠度越大;折断深度一定时,随着软岩与硬岩厚度比的增大、弹性模量比减小,组合岩层挠度增大;组合岩层挠度较大区域集中在岩层倾角60°附近,推测组合岩体岩层倾角接近60°时容易发生倾倒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悬臂梁模型 折断深度 挠度 倾倒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列宁主体客体理论的进展与突破——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到《哲学笔记》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庭芳 程传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6期10-16,共7页
【正】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 【正】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列宁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哲学笔记》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层的研究。在这方面争论热烈,分歧突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引起研究者尤为注意的倾向是,高估《哲学笔记》而尖锐指责《唯批》为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提出《唯批》与《哲学笔记》相“对立”、“断裂”的观点。作者认为,要做到科学评价列宁这两部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实践活动 相互关系 关系问题 认识论思想 逻辑学 发展规律 列宁 机械唯物主义 客体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辩证法
4
作者 杨庭芳 程传阁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1,共6页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过程中一个伟大的理论、实践的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全面系统地考察新经济政策中所包含的认识辩证法和策略辩征法思想,研究和继承列宁这笔...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过程中一个伟大的理论、实践的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全面系统地考察新经济政策中所包含的认识辩证法和策略辩征法思想,研究和继承列宁这笔精神遗产,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经济文化 国家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苏维埃俄国 新经济政策 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 辩证法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采洞与软弱带相对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单钟锟 骆波 +1 位作者 许泽舟 程传阁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以陕西某滑坡为例,采用非连续变形(DDA)理论,研究沿岩层平行分布的采洞组与软弱带相对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对滑坡特征、基本地质条件与力学参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滑坡实际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群会影... 以陕西某滑坡为例,采用非连续变形(DDA)理论,研究沿岩层平行分布的采洞组与软弱带相对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对滑坡特征、基本地质条件与力学参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滑坡实际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群会影响坡体内应力场,且其与软弱带相对位置的改变会影响坡体稳定性。当采空区群距软弱带为采空区高的2~5倍时会降低坡体的稳定性,而当采空区距软弱带为采空区高度5~6倍时,最为危险,之后影响随着距离增大而降低,当采空区距软弱带大于采空区高度的8倍时坡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滑坡 采空区位置 DDA 滑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