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接触表面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形成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传松 闫晓彤 +1 位作者 李长城 方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8,共8页
目的综述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接触表面形成生物膜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措施,为解决食品接触表面食源性致病菌形成生物膜的危害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归纳阐述近年来国内外食品接触表面形成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的危害问题,重点分析生物膜的形成机... 目的综述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接触表面形成生物膜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措施,为解决食品接触表面食源性致病菌形成生物膜的危害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归纳阐述近年来国内外食品接触表面形成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的危害问题,重点分析生物膜的形成机制、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接触表面形成粘附力大、抗逆性高、适应性广、耐药性强的生物膜结构,使用常规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膜清除方法无法完全去除;广谱微生物源性抗生物膜剂、抗菌包装材料和天然食品级化学杀菌剂具有优良的裂解性、特异性、无毒性、环保性和抗菌性等特点,已成为生物膜清除和控制的有效资源。结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抑菌包装材料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物膜剂已逐步取代传统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膜清除方法,成为有效保障食品工业生产、消费者食品食用安全的新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生物膜 食品接触表面 微生物危害 形成机制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二氧化氯对葡萄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江涛 程传松 +5 位作者 郭凤婷 刘斌雄 陈登元 黄晓燕 李长城 方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168,共8页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从其表面分离优势菌并鉴定其为大肠杆菌与考克氏菌,利用NaClO2与干冰间接反应开发一种气体二氧化氯(ClO2)处理方法以灭活葡萄表面优势菌,通过测定菌落总数对数值减少量评估气体ClO2对葡萄的杀菌效果,同时通过测定...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从其表面分离优势菌并鉴定其为大肠杆菌与考克氏菌,利用NaClO2与干冰间接反应开发一种气体二氧化氯(ClO2)处理方法以灭活葡萄表面优势菌,通过测定菌落总数对数值减少量评估气体ClO2对葡萄的杀菌效果,同时通过测定4℃贮藏30 d期间葡萄样品的色泽参数、果实硬度、质量损失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评估气体ClO2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ClO2处理对接种于葡萄表面的大肠杆菌与考克氏菌具有良好杀灭效果。当ClO2累积浓度从131μL/(L·h)提升至599μL/(L·h),大肠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减少量从1.6(lg(CFU/g))升至3.5(lg(CFU/g)),考克氏菌菌落总数对数值减少量从1.0(lg(CFU/g))升至4.5(lg(CFU/g))。与对照组(S0)相比,经ClO2处理后贮藏30 d期间葡萄色泽并没有明显变化,与S0和低累积浓度处理组(S1)相比,高累积浓度处理组(S2)在4℃贮藏30 d后,其软化、质量损失等情况得到明显抑制,可溶性固形物消耗量明显降低。最后,4℃贮藏30 d期间,气体ClO2处理葡萄的ClO2残留量小于0.4 mg/kg。本研究所利用的气体ClO2处理方法便捷、高效且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够提升葡萄相关品质,研究可为应用气体ClO2处理果蔬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二氧化氯 优势菌 灭活 品质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