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辩逻辑学”解构(上)——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 被引量:12
1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8-93,共6页
“墨辩即逻辑”一说,梁启超创立于前,胡适张扬于后,至今成为神圣的教条,其实是历史的虚构,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虚构的“墨辩逻辑学”进行解构。本文认为,墨辩是墨家的辩论理论,包含逻辑学的萌芽,但没有发展成逻辑学。墨辩与逻辑学有根本的... “墨辩即逻辑”一说,梁启超创立于前,胡适张扬于后,至今成为神圣的教条,其实是历史的虚构,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虚构的“墨辩逻辑学”进行解构。本文认为,墨辩是墨家的辩论理论,包含逻辑学的萌芽,但没有发展成逻辑学。墨辩与逻辑学有根本的区别,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对立的,逻辑学用抽象方法研究推理形式,墨辩则用直观方法研究具体推理,由于没有判定推理是否有效的形式标准,推理的取舍以具体内容为准,结果被语言现象和意识形态引入迷途,走向逻辑的反面,即逻辑矛盾。矛盾的症结就在《墨经》的《小取》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逻辑学' 逻辑学 逻辑矛盾 具体推理 推理形式 抽象方法 直观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辩逻辑学”解构(下)——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 被引量:9
2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墨辩逻辑学' 《小取》 逻辑矛盾 墨辩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诠释学看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 被引量:9
3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6,共8页
本文从诠释学的视角对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简称“逻辑学范式”)进行了描述,揭示 了中国的过度诠释传统与逻辑学范式的联系,评述了逻辑学范式的创立者和支持者从梁启超、胡适到现代 派包括数理逻辑学家对墨辩的过度诠释,并分析... 本文从诠释学的视角对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简称“逻辑学范式”)进行了描述,揭示 了中国的过度诠释传统与逻辑学范式的联系,评述了逻辑学范式的创立者和支持者从梁启超、胡适到现代 派包括数理逻辑学家对墨辩的过度诠释,并分析了沈有鼎后期对逻辑学范式所进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 逻辑学 诠释学 过度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侔式推理”解构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仲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侔式推理”是“墨辩逻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侔”是推理、反推理和非推理的大杂烩,“侔”的定义即“比辞而俱行”,就是各种“侔”的共同的语言形式或修辞特征的概括,“侔”的内涵属于语言学或修辞学而非逻辑学,“侔”的外延与推理... “侔式推理”是“墨辩逻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侔”是推理、反推理和非推理的大杂烩,“侔”的定义即“比辞而俱行”,就是各种“侔”的共同的语言形式或修辞特征的概括,“侔”的内涵属于语言学或修辞学而非逻辑学,“侔”的外延与推理有交叉关系而非种属关系。“侔式推理”是对“侔”的过度诠释的产物,所谓“侔式推理”的形式和规则纯属误解和臆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侔” “侔式推理” 内涵 外延 过度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8,共8页
前半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 前半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效推理。后半篇评析了张建军求助于形式蕴涵的"‘反例’化解路径":他否认"反例"是命题逻辑公式代换例的观点违反逻辑常识,他的"山寨形式蕴涵"化解不了"蕴涵怪论反例",其症结在于迷信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涵怪论 反例 直觉 析取错觉 形式蕴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蕴涵怪论”有科学的标准吗? 被引量:5
6
作者 程仲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蕴涵怪论 逻辑语义学 蕴涵式 日常语言 语形学 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 认识论 理性认识 永真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12,共8页
本文基于“同情的了解”,对近百年来王国维、郭沫若、台港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和徐复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及“中国逻辑学”学派中的反叛者所持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进行述评,以期引起人们对“中国逻辑学”问题的反思。
关键词 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 中国逻辑学 名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答马佩教授 被引量:6
8
作者 程仲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共9页
广义的思维形式即思维形态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思维形式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传统逻辑而言,狭义的思维形式是用概念变项或命题变项代替思维形态中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的结果。由思维形态构成的理论是逻辑思想,逻辑思想是从... 广义的思维形式即思维形态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思维形式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传统逻辑而言,狭义的思维形式是用概念变项或命题变项代替思维形态中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的结果。由思维形态构成的理论是逻辑思想,逻辑思想是从逻辑思维发展为逻辑学的中介环节。名辩理论的出现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不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逻辑思想 逻辑思维 思维形式 思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蕴涵怪论”及其反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9,共7页
所谓"蕴涵怪论"本是永真式即逻辑真理,何以近百年来被不少人当作"怪论"?人们举出的"蕴涵怪论"的反例是否成立?这是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的回答是:第一,逻辑真理之所以被当作"怪论",原因在... 所谓"蕴涵怪论"本是永真式即逻辑真理,何以近百年来被不少人当作"怪论"?人们举出的"蕴涵怪论"的反例是否成立?这是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的回答是:第一,逻辑真理之所以被当作"怪论",原因在于误读,对逻辑公式的意义不是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而是按照语言语义学或逻辑语形学的观点解读;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任何"蕴涵怪论"都不足为怪;第二,"蕴涵怪论"的反例不能成立,凡是"蕴涵怪论"的反例都蕴涵逻辑矛盾,凡是试图"举出反例"以证伪"蕴涵怪论"者都注定陷于逻辑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涵怪论” “蕴涵怪论”的反例 逻辑语形学 逻辑语义学 语言语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是”即无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共8页
逻辑与本体论均以“是”为核心,无“是”即无本体论,同样无“是”即无逻辑——这就是流传于中国学界的一个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个神话进行解构,读者将会发现,“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中不过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小... 逻辑与本体论均以“是”为核心,无“是”即无本体论,同样无“是”即无逻辑——这就是流传于中国学界的一个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个神话进行解构,读者将会发现,“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中不过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即作为组成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在斯多葛派的命题逻辑中根本没有地位;在现代逻辑中亦无影无踪。这一切表明,没有“是”,逻辑照样运作。无“是”即无逻辑论的症结在于把逻辑和形而上学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 形而上学 传统词项逻辑 斯多葛派命题逻辑 现代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的语言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仲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101,共7页
在《墨经》研究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语言分析诠释为逻辑规则或逻辑推理,这是语言学与逻辑学的混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墨经》的语言分析及其与逻辑学的关系,澄清这种混淆。
关键词 语言分析 语言学与逻辑学的混淆 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逻辑的冲击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38-42,共5页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逻辑的冲击程仲棠我国逻辑学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奇怪的反差:它的学术水平日渐提高了,它的学术影响却日益衰落了。原因何在?人们往往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干扰或领导的不重视,但我以为还有更深远的原因,就是逻辑的...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逻辑的冲击程仲棠我国逻辑学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奇怪的反差:它的学术水平日渐提高了,它的学术影响却日益衰落了。原因何在?人们往往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干扰或领导的不重视,但我以为还有更深远的原因,就是逻辑的学术地位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史 海德格尔 解释学 哲学思潮 逻辑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是”的僭妄--答王路先生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42,共9页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这是从王路先生的"是"即传统逻辑的核心等观点必然得出的错误结论。"是"既不是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又不是传统逻辑的逻辑常项,而只是组成三段论的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这是从王路先生的"是"即传统逻辑的核心等观点必然得出的错误结论。"是"既不是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又不是传统逻辑的逻辑常项,而只是组成三段论的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把亚里士多德逻辑王国中一个如此卑微的"是",崇拜为传统逻辑的"核心",只不过见证了"是"的僭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 传统逻辑 传统词项逻辑 类逻辑 命题形式 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斥事实与价值的混淆——兼答周茜蓉、程金生先生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57,共8页
在休谟问题的讨论中 ,周茜蓉和程金生先生的文章从反对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开始 ,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是事实与价值的混淆。本文检讨了该文的一些混淆事实与价值的说法 ,指出它们都是经不起逻辑分析和得不到事实支持的哲学清谈 ,是依赖于过... 在休谟问题的讨论中 ,周茜蓉和程金生先生的文章从反对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开始 ,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是事实与价值的混淆。本文检讨了该文的一些混淆事实与价值的说法 ,指出它们都是经不起逻辑分析和得不到事实支持的哲学清谈 ,是依赖于过度诠释而排斥逻辑研究的结果 ,解决不了休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谟问题 事实与价值的混淆 过度诠释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谟问题的解读与休谟法则的证伪——兼答马永侠、武宏志先生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2-68,共7页
进入休谟的道德学体系就不难从休谟问题的黑箱中发现隐藏的体谟法则,即:不可能从“是”推出“应该”。但可以证明,存在着反映社会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分析命题或语义公理,因而也存在着从“是”推出“应该”的有效推理,即休谟法则的反例,根... 进入休谟的道德学体系就不难从休谟问题的黑箱中发现隐藏的体谟法则,即:不可能从“是”推出“应该”。但可以证明,存在着反映社会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分析命题或语义公理,因而也存在着从“是”推出“应该”的有效推理,即休谟法则的反例,根据休谟法则的反例可以证伪休谟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问题 休谟法则 语义公理 道德学体系 分析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领域中的分析命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仲棠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试图突破分析哲学的传统看法 ,将康德的分析性概念推广到规范领域 ,探讨了一种表示地位与角色关系而又具有“所有S都应该P”形式的分析命题 ,证明这种命题可以借助地位概念的定义化归为逻辑真理 ,指出它们的分析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话... 本文试图突破分析哲学的传统看法 ,将康德的分析性概念推广到规范领域 ,探讨了一种表示地位与角色关系而又具有“所有S都应该P”形式的分析命题 ,证明这种命题可以借助地位概念的定义化归为逻辑真理 ,指出它们的分析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话语系统而言的 ,与综合命题之间只有相对的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 逻辑真理 规范性内涵 描述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古典的自然推理系统——论斯多葛命题逻辑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仲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36-40,8,共6页
在逻辑史上,斯多葛派的重大贡献就是继亚里士多德建立了第一个名词逻辑系统(即三段论系统)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命题逻辑系统.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系统是一个古典的公理系统,而斯多葛命题逻辑系统则是一个古典的自然推理系统.在斯多葛派之前... 在逻辑史上,斯多葛派的重大贡献就是继亚里士多德建立了第一个名词逻辑系统(即三段论系统)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命题逻辑系统.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系统是一个古典的公理系统,而斯多葛命题逻辑系统则是一个古典的自然推理系统.在斯多葛派之前,麦加拉学派和逍遥学派已经研究过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但他们并没有建立一个命题逻辑系统,在逻辑史上首先把命题逻辑加以系统化,并建立了第一个自然推理系统的是斯多葛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逻辑 自然推理系统 斯多葛派 推理规则 推理形式 命题联结词 逻辑系统 复合命题 元逻辑 逻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塔尔斯基的真理概念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仲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1-18,25,共9页
逻辑哲学基本问题的焦点在于:逻辑真理是否反映现实,与事实真理又有什么关系?亚里士多德的真理符合论和莱布尼茨而至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逻辑真理先验论,代表了历史上两种对立的看法,塔尔斯基以亚氏的真理符合论为基础,构造了... 逻辑哲学基本问题的焦点在于:逻辑真理是否反映现实,与事实真理又有什么关系?亚里士多德的真理符合论和莱布尼茨而至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逻辑真理先验论,代表了历史上两种对立的看法,塔尔斯基以亚氏的真理符合论为基础,构造了形式语言中的真理定义,建立了真理的语义学概念,这个真理概念超越了亚里土多德的片面性和莱布尼茨以后的唯心主义,对解决逻辑哲学基本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真理 事实真理 符合论 先验论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仲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3-71,共9页
在哲学文献中,逻辑规律即逻辑的真命题称为“逻辑真理”,涉及具体事实的真命题称为“事实真理”;前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分析的”,后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综合的”。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 在哲学文献中,逻辑规律即逻辑的真命题称为“逻辑真理”,涉及具体事实的真命题称为“事实真理”;前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分析的”,后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综合的”。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真理 逻辑系统 排中律 事实真理 逻辑哲学 同一律 逻辑公理 亚里士多德 数理逻辑 具体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名词逻辑的语义解释问题——从数理逻辑看传统逻辑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仲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一) 在传统名词逻辑中,一切逻辑形式都由变项与四个不同的逻辑常项、即“所有……是”(A)、“所有……不是”(E)、“有的……是”(I)、“有的……不是”(0)构成;其中,某些逻辑形式还含有否定词“非”,它也属于逻辑常项。传统逻辑的表... (一) 在传统名词逻辑中,一切逻辑形式都由变项与四个不同的逻辑常项、即“所有……是”(A)、“所有……不是”(E)、“有的……是”(I)、“有的……不是”(0)构成;其中,某些逻辑形式还含有否定词“非”,它也属于逻辑常项。传统逻辑的表述工具既不是纯粹的自然语言,又不是纯粹的形式语言,而是一种半形式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逻辑 数理逻辑 推理形式 传统名 具体名词 古代机器人 名词变项 逻辑常项 单称名词 逻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