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亮 徐晖 +2 位作者 徐成飞 张玉 刘倩影 《淮海医药》 2025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围术期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等。瑞马唑仑(remimazolam)作为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近年研究表明,该药... 目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围术期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等。瑞马唑仑(remimazolam)作为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近年研究表明,该药物在预防PONV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潜力。本文综述瑞马唑仑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及其在麻醉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术后恶心呕吐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对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密花香薷适生区的预测
2
作者 刘泽渊 魏有海 +5 位作者 侯璐 郭良芝 程亮 李跃 杨振扬 付贞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6,共9页
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是青藏高原农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为探究其对农作物的潜在威胁和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使用Biomod2平台提供的10种算法将其组合成一个模型,对影响密花香薷适宜分布的环境变量进行评价分析,预... 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是青藏高原农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为探究其对农作物的潜在威胁和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使用Biomod2平台提供的10种算法将其组合成一个模型,对影响密花香薷适宜分布的环境变量进行评价分析,预测其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生区变化和质心转移。结果表明:影响密花香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暖月份的最高温度,当前气候条件下其分布范围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总面积为1.044×10^(6)km^(2),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40.94%。基于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预测结果显示,密花香薷在青藏高原的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张,在高海拔地区将有更高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其质心预计将向西北方向迁移。密花香薷入侵严重威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加以控制,并加强监测其发生和扩散区域,对靶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香薷 适生区 气候变化 Biomod2组合模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与BiLSTM多变量回归预测的磨煤机故障预警研究
3
作者 罗云 李战国 +5 位作者 付陇霞 王道谊 张新中 李耀华 程亮 江霞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4-732,共9页
为解决火电设备多参数耦合、渐变性故障诊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套索(LASSO)回归特征选择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多变量回归预测的故障预警方法。以某1 000 MW机组磨煤机为研究对象,选取磨煤机电流、出口压力、出入口差压... 为解决火电设备多参数耦合、渐变性故障诊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套索(LASSO)回归特征选择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多变量回归预测的故障预警方法。以某1 000 MW机组磨煤机为研究对象,选取磨煤机电流、出口压力、出入口差压作为表征堵磨故障的特征参数,采用LASSO回归选择特征变量,基于BiLSTM算法建立多变量回归预测模型;根据堵磨时特征参数的变化机理与模型预测值构建堵磨故障指数,最后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预警阈值,实现了堵磨故障预警。通过实际数据分析表明:磨煤机正常状态时,BiLSTM多变量回归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3%,相比传统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预测参数变化趋势的能力;磨煤机异常状态时,相比成熟的多元状态估计技术(MSET)算法模型能更早地发现磨煤机运行的异常状态,实现磨煤机变工况下故障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煤机 LASSO回归 BiLSTM多变量回归 预测模型 堵磨 故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实践融通:促进师范生PCK发展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夏小庆 程亮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整合,具有融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实践中,师范院校在促进师范生PCK发展方面存在三种现实的取向,即调整课程结构的课程取向、着重专...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整合,具有融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实践中,师范院校在促进师范生PCK发展方面存在三种现实的取向,即调整课程结构的课程取向、着重专项技能发展的主题取向、诉诸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主体取向。但是,这三种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PCK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联,难以充分有效地促进师范生PCK的形成与发展。要在师范生培养的框架下真正促进师范生PCK的生成与发展,可以通过课例分析使他们在“范例性”情境中认知PCK,通过微格教学让他们在“模拟性”情境中感知PCK,通过教学实习使他们在“真实性”情境中体知P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融通 师范生 P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受弯性能试验
5
作者 关虓 程豪杰 +6 位作者 秦卿 师红杰 唐丽云 程亮 任翔 张程华 高志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0,共11页
为解决传统后浇带叠合板工序复杂、模板消耗量大以及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附加钢筋不易固定、拼缝截面处承载力偏低等问题,设计了3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和1块15G310-1图集做法密拼叠合板试件,开展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竖向螺栓的排列方... 为解决传统后浇带叠合板工序复杂、模板消耗量大以及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附加钢筋不易固定、拼缝截面处承载力偏低等问题,设计了3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和1块15G310-1图集做法密拼叠合板试件,开展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竖向螺栓的排列方式、数量对密拼叠合板的承载力、变形以及破坏机制等的影响规律,并验证其竖向螺栓密拼连接的有效性,提出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优于现阶段15G310-1图集底部不出筋密拼叠合板,竖向螺栓连接能更好保证预制层与现浇层的整体性;采用单排竖向螺栓连接时,随着螺栓数量的增加,叠合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提高,与单排螺栓连接相比,采用双排竖向螺栓连接的密拼叠合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亦随之提高;经承载力验算竖向螺栓连接密拼叠合板拼缝位置处仍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丰富了装配式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形式以及为计算竖向螺栓连接叠合板承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 拼缝 螺栓连接 受弯性能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雷达天线座旋变轴弯曲故障分析
6
作者 程亮 周俊宇 +1 位作者 汪磊磊 周建华 《电子质量》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研究对象为机械扫描的多普勒体制机载雷达,采用平板裂缝天线和伺服传动系统实现雷达的波束扫描。天线座是伺服传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型天线座已稳定生产多批次,工艺变更后进行了试生产,首件在随机振动验证试验中出现了方位旋变轴... 研究对象为机械扫描的多普勒体制机载雷达,采用平板裂缝天线和伺服传动系统实现雷达的波束扫描。天线座是伺服传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型天线座已稳定生产多批次,工艺变更后进行了试生产,首件在随机振动验证试验中出现了方位旋变轴弯曲故障。在分析天线座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给出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地确保了后续批产天线座的质量稳定,对同类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天线座 旋转变压器 弯曲故障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厚度检测
7
作者 程亮 倪力伟 +1 位作者 许启跃 叶树亮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建立一种复合塑料膜薄膜各组分厚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和聚氯乙烯(PVC)四种常见的塑料材质组合成的薄膜样本进行检测,共收集不同厚度、不同组分的复合... 为建立一种复合塑料膜薄膜各组分厚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和聚氯乙烯(PVC)四种常见的塑料材质组合成的薄膜样本进行检测,共收集不同厚度、不同组分的复合薄膜中红外光谱样本81个。根据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筛选波段并建立定量模型,选择拟合精度最高的模型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对预测集样本中多组分复合薄膜材料的PET、PE、PC、PVC进行厚度预测,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0.96%、3.46%、0.50%、2.98%,该红外光谱SiPLS分析方法可实现复合塑料薄膜各组分厚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厚度检测 复合薄膜 多组分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带隙基准源二阶曲率补偿结构
8
作者 程亮 《山西电子技术》 2024年第6期6-8,27,共4页
通过对三极管基极发射极电压V_(BE)温度特性的深入研究,推导出V_(BE)电压中与绝对温度相关的线性项和高次项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产生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成正比例电流的电路,把该电流叠加到传统带隙基准源上,达到进一步减小... 通过对三极管基极发射极电压V_(BE)温度特性的深入研究,推导出V_(BE)电压中与绝对温度相关的线性项和高次项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产生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成正比例电流的电路,把该电流叠加到传统带隙基准源上,达到进一步减小温度系数的目的。采用CSMC 0.18um标准CMOS工艺进行仿真,得到二阶曲率补偿后的基准源温度系数为8.8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隙基准源 温度系数 二阶曲率补偿 与温度无关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660 MW超临界锅炉深度调峰过程中分隔屏超温计算分析及改造方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亦鹏 张西容 +4 位作者 宋园园 周妍君 程亮 佘园元 杨冬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针对660 MW超临界褐煤锅炉分隔屏实炉数据分析发现,在175 MW负荷下,分隔屏的超温报警主要发生在屏3、屏4靠近炉内的管子。为解决分隔屏超温报警问题,采用流动网络系统法,结合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分隔屏水动力计算数学模型,... 针对660 MW超临界褐煤锅炉分隔屏实炉数据分析发现,在175 MW负荷下,分隔屏的超温报警主要发生在屏3、屏4靠近炉内的管子。为解决分隔屏超温报警问题,采用流动网络系统法,结合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分隔屏水动力计算数学模型,提出添加节流圈以及升级管子材料两种改造方案。对分隔屏进行回路及管段划分,采用175 MW负荷实炉测量数据反推计算得到炉内实际热偏差,对低、中、高负荷下添加节流圈与升级材料为Super304H的分隔屏出口汽温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添加节流圈后分隔屏出口汽温偏差变小,且屏3、屏4出口汽温降低至材料TP347H报警温度以下;升级材料为Super304H后分隔屏出口汽温均小于材料的报警温度,分隔屏可安全运行。对添加节流圈以及将材料升级为Super304H两种方案进行壁温计算及强度校核,结果显示两种改造方案在各个负荷下,壁温以及强度均是安全的。为给锅炉运行留出更大的安全裕度,建议在分隔屏最后一片屏上添加节流圈的同时将材料由TP347H升级为Super30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褐煤锅炉 深度调峰 分隔屏 节流圈 材料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影响下湖泊流域水资源多尺度演变与安全调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宗志 白莹 +4 位作者 杜慧华 刘克琳 程亮 王坤 王文琪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3期27-33,共7页
针对大规模调水输入等强烈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湖泊流域水文循环剧烈变化威胁湖泊流域水安全的问题,开展了“调水输入影响下湖泊流域水资源多尺度演变与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典型湖泊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水... 针对大规模调水输入等强烈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湖泊流域水文循环剧烈变化威胁湖泊流域水安全的问题,开展了“调水输入影响下湖泊流域水资源多尺度演变与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典型湖泊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水生态多要素同步监测,揭示了胁迫湖泊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因子,阐明下垫面变化下水文水动力多要素耦合机制,辨识了多水源交互作用下湖泊水质和蓝藻的响应关系,提出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调的控制阈值与实现条件;创新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互馈模拟技术、水资源供用耗排补全过程模拟技术、大型复杂水体“0-1”结构洪水演进模拟技术、河网洪水行为模拟技术,研发了湖泊流域水资源多尺度模拟调控模型,突破了多过程耦合、尺度相容、非均匀性协调等模型构建的难题。依托成果创建了湖泊流域水资源安全智慧管控平台,在国家、流域、省、市不同层级的防洪、排涝与水资源管理中实现了体系化应用,为南四湖、太湖、巢湖等多个湖泊流域管理与多项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规划编制、河湖管理科技进步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流域 调水影响 南四湖 水资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孢属菌株HY-02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及除草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海霞 王天琦 +1 位作者 程亮 程海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6,128,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葡萄孢属Botrytis菌株HY-021除草活性,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接种评价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Y-021菌株最适生长的固态基质为玉米粉,最优配方组合为:麦秆... 为了进一步明确葡萄孢属Botrytis菌株HY-021除草活性,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接种评价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Y-021菌株最适生长的固态基质为玉米粉,最优配方组合为:麦秆糠14.5 g+麦麸19.4 g+菜籽饼1.5 g+玉米粉14.6 g。适宜的载体、稳定剂、分散剂、保护剂和润湿剂分别为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溶性淀粉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菌株HY-021可湿性粉剂对苗期盆栽的藜、密花香薷、猪殃殃3种杂草有较好除草活性,其中对藜和猪殃殃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致病率分别为85.83%、89.45%,鲜重防效分别为81.82%、87.16%。本试验制备的HY-021生防菌株可湿性粉剂,可作为生防菌剂有效控制藜和猪殃殃等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孢属菌株HY-021 可湿性粉剂 除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 刘倩影 +2 位作者 程亮 高洁 徐晖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术后麻...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术后麻醉恢复期质量指标。结果: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48.67±8.90)min]少于对照组[(54.07±9.21)min],出室体温[(36.68±0.15)℃]高于对照组[(36.26±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疼痛VAS、Riker镇静-躁动、口渴感评分及口腔异味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33.33%),麻醉恢复期满意率(96.67%)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提高全麻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加速康复外科 麻醉恢复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岩冲击地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
13
作者 彭守建 许庆峰 +4 位作者 许江 程亮 周斌 杨燕 焦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17-4428,共12页
为了深入研究深部地层煤岩体冲击地压及岩爆灾害致灾规律,自主研制了深部煤岩冲击地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真三轴荷载加载系统、剪切加载扰动系统、油源与增压器系统、试件制作与输运系统、试验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构... 为了深入研究深部地层煤岩体冲击地压及岩爆灾害致灾规律,自主研制了深部煤岩冲击地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真三轴荷载加载系统、剪切加载扰动系统、油源与增压器系统、试件制作与输运系统、试验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构成。基于该系统开展了300 mm×300 mm×600 mm的粉砂岩及相似材料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测试及功能试验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较高质量的完成真三轴荷载试验,位移及力传感器测试精度良好,同时该系统能完成临空面冲击破坏试验和剪切扰动试验,破坏效果直观显著;巷道破坏现象与红外热成像云图呈现了较为一致的规律,破碎区域能量释放,温度云图颜色加深。整个应力加载阶段整体平均红外辐射温度逐渐增加,进入扰动加载期温度急剧增加;在临近全面破坏时巷道内部裂纹贯通,大量围岩从巷道壁面抛出,声发射计数和能量突增,并且保持在较高水平,声发射累计能量呈指数型增长。电磁辐射能量主要发生在扰动加载阶段的破裂期与全面破坏期,在全面破坏期呈现了明显的能量幅值急剧增加的现象,与声发射能量增幅较为相似,证明了冲击失稳破坏能量的剧烈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剪切扰动 圆形巷道 声发射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和激光SLAM发展综述与展望
14
作者 程亮 罗洲 +1 位作者 何赟泽 陈永灿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共16页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在无人化装备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实现室内或室外自主的定位建图任务。该文首先对视觉和激光SLAM基本框架进行介绍,详细阐述前端里程计、后端优化、回环检测以及地...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在无人化装备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实现室内或室外自主的定位建图任务。该文首先对视觉和激光SLAM基本框架进行介绍,详细阐述前端里程计、后端优化、回环检测以及地图构建这四个模块的作用以及所采用的算法;在这之后梳理归纳视觉/激光SLAM发展历程中的经典算法并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在此之后优秀的改进方案;此外,列举当前SLAM技术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展示在自动驾驶、无人化装备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最后讨论SLAM系统当前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以及在未来应用中需要考虑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多类型传感器融合、与深度学习技术的融合以及跨学科合作的关键作用。通过对SLAM技术的全面分析和讨论,为进一步推动SL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深刻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相机 激光雷达 多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级IPA微量金属离子吸附分离及其模拟
15
作者 张凯 陈寿天宝 +3 位作者 许振良 程亮 陈亮 秦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研究了树脂对异丙醇(IPA)中微量Na^(+)和K^(+)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过程,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动力学吸附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利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了树脂对IPA中Na^(+)和K^(+)的动态吸附过程,模拟结果和实验测得的... 研究了树脂对异丙醇(IPA)中微量Na^(+)和K^(+)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过程,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动力学吸附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利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了树脂对IPA中Na^(+)和K^(+)的动态吸附过程,模拟结果和实验测得的穿透曲线吻合良好。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IPA中的金属离子,最终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均低于5.00μg/L。这些结果为IPA中微量金属离子吸附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Aspen Adsorption 电子级IPA 金属离子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城规划实施路径与实践
16
作者 程亮 盛楠 王梓懿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38,共7页
归纳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城规划要求,提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城规划实施路径,并结合上海临港新片区规划实践,以及对上海新城重点区域规划实施典型模式的研究,总结规划实施协同技术经验与价值,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城空间布局规... 归纳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城规划要求,提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城规划实施路径,并结合上海临港新片区规划实践,以及对上海新城重点区域规划实施典型模式的研究,总结规划实施协同技术经验与价值,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城空间布局规划的及时性响应和动态性变化提供相关经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规划实施 区域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巷群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17
作者 程亮 《煤》 2025年第6期48-53,共6页
为研究在复杂巷群条件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文章以夏店煤矿3120工作面为背景,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基本顶初次及周期来压情况,总结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用3120工作面地质参数建立FLAC^(3D... 为研究在复杂巷群条件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文章以夏店煤矿3120工作面为背景,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基本顶初次及周期来压情况,总结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用3120工作面地质参数建立FLAC^(3D)模型,对巷道围岩受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应力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18.4 m,来压动载系数为1.47,周期来压步距为17.3 m,来压动载系数为1.62,来压强度适中;巷道掘进期间,应力集中从3120回风巷和高抽巷两侧转移到高抽巷与高抽巷回风通道的交叉区域,最大应力从11.8 MPa增加到13.9 MPa;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加,顶板岩层压力以及结构调整产生的次生应力逐渐转移到工作面前方煤岩体以及巷道实体煤一侧的煤岩体内,导致3120高抽巷与高抽巷回风通道形成的交岔点区域出现应力集中,应加强对其区域的重点控制,保证巷群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巷群 矿压显现 围岩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切顶卸压成巷的围岩控制分析
18
作者 程亮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4期338-340,共3页
为解决煤矿切顶卸压成巷围岩控制的工程难题,以一煤矿深部工作面无煤柱开采为背景,论述了切顶卸压成巷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切顶卸压成巷的围岩受力状态,提出了关键部位支护+实体煤帮锚索补强+巷内液压支架临时支护+可缩性U型钢柔性让... 为解决煤矿切顶卸压成巷围岩控制的工程难题,以一煤矿深部工作面无煤柱开采为背景,论述了切顶卸压成巷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切顶卸压成巷的围岩受力状态,提出了关键部位支护+实体煤帮锚索补强+巷内液压支架临时支护+可缩性U型钢柔性让位挡矸的综合控制措施。经联合支护后,滞后工作面约286 m时,围岩达到稳定状态,且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在允许值范围内,验证了围岩受力分析的准确性和支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切顶卸压成巷 围岩变形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中小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联合调控洪水资源利用研究:Ⅰ.方法与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坤 王宗志 +5 位作者 白莹 刘群 程亮 杜慧华 刘克琳 丁启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126,共8页
针对沿海中小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复杂工程系统,因缺少联合调控方法而导致洪水资源利用难的问题,解析地表-地下水库系统结构与功能,定量模拟地表水库调度、闸坝调控下河流和地下水动力过程,并利用智能替代模型提升水动力过程计算速度;... 针对沿海中小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复杂工程系统,因缺少联合调控方法而导致洪水资源利用难的问题,解析地表-地下水库系统结构与功能,定量模拟地表水库调度、闸坝调控下河流和地下水动力过程,并利用智能替代模型提升水动力过程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研发时/日/月多时间尺度模型耦合嵌套方法,构建了兼顾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地表-地下水库联合调控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洪水、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和供水等时间尺度差异明显的调节过程的统一调配,可为沿海中小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资源利用 地表-地下水库系统 联合调控 多时间尺度嵌套模型 沿海中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星载被动遥感的海洋激光雷达标定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景豪 尚卫东 +7 位作者 沈振民 杨颂 李同 叶小敏 梁琨 程亮 周国清 郑永超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海洋激光雷达具有强穿水、高垂向分辨、全天时观测等技术特点,在海洋剖面测量上极具应用潜力,而海洋激光雷达的准确测量离不开系统常数的准确标定。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星载被动遥感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常数新型标定方... 海洋激光雷达具有强穿水、高垂向分辨、全天时观测等技术特点,在海洋剖面测量上极具应用潜力,而海洋激光雷达的准确测量离不开系统常数的准确标定。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星载被动遥感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常数新型标定方法。该方法基于海洋主被动光学遥感联合模型,通过利用星载被动遥感获取的海面遥感反射率数据,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海洋激光雷达系统常数实时高效标定。基于自研机载海洋激光雷达与在轨Aqua-MODIS数据,在广西北部湾海域对该标定方法开展航飞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利用标定航线完成对激光雷达系统常数标定后,在检验航线中海洋激光雷达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均值为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激光雷达 卫星遥感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